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 邓小平审时度势, 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科学分析中国国情, 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在时代主题、 基本特征、 发展阶段等方面的滞后认识, 重新思考 “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15]的问题, 敏锐地把握住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改革论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进行了一系列、 全方位的突破式创新, 深刻回答了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并在实践中开辟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20世纪30年代中期, 斯大林认为苏联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 正在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 继任的赫鲁晓夫认为苏联进入了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 并声称20年内苏联将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20年后的那一代苏联人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 赫鲁晓夫之后的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已处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论点写入了1977年的苏联宪法。 安德罗波夫认为苏联处在漫长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起点。 进入80年代后, 戈尔巴乔夫提出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从上述原苏联领导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对原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判断, 基本上都是从斯大林的观点向后退, 由 “正在向共产主义前进” 退到 “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这一方面反映了认识上的进步; 另一方面, 这种后退过程不仅是痛苦的, 而且是悲剧性的, 其结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景气, 党的凝聚力、 号召力的严重下降, 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极大挫伤。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问题, 毛泽东有过不少论述。 1957年, 他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 还没有完成, 还不完全巩固。 1958年11月, 在郑州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个术语。 1959年11月, 他又说道: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 又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16]1962年, 由于经济的大衰退, 他又重申了这个观点。 但对中国当时处于社会主义的什么阶段, 毛泽东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 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观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吸取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经验教训, 不断总结改革开放的新经验, 逐步提出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79年, 叶剑英在新中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 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时期”, “我国现在还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1年,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 第一次提出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这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初期形态。 1982年, 党的十二大继续这种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 提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经过长期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经系统形成, 1987年, 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论述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依据, 特别说明了初级阶段是就我国的实际提出的, 而不是针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 还划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限, 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 说明了正确认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概括了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1992年, 党的十四大强调,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 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 不能脱离实际, 超越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产生是在实践上运用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成果, 是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问题的深入展开, 是对当代中国国情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动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 一系列关系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方针以及政策, 都是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制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是我们党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 新中国成立30年, 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究其原因, 一是照搬了苏联那种权力过分集中的经济、 政治体制; 二是我们自己搞了许多 “左” 的东西, 包括: 发展生产力上的急于求成, 动不动就是 “大跃进”、 “大会战”; 在调整生产关系方面急于求成, 盲目追求公有制的 “升级” 和 “穷过渡”; 在处理社会关系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 大搞阶级斗争扩大化, 脱离实际地宣称 “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这一切超越现实发展阶段、 背离中国国情的认识和做法, 曾经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17]这个指导思想的确立, 使我们进一步实现了思想的大解放——凡是超阶段的东西, 不管是从本本上抄来的, 还是从 “老大哥” 那里搬来的, 抑或是某个天才脑袋臆想出来的, 统统都要破除。 尽管这些东西看上去很 “革命”, 很合乎 “理想” 和 “道德原则”, 但由于它们都超越了中国的现实发展阶段, 充其量只是 “好听而不管用”。 因此, 要搞清楚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问题, 就必须首先弄明白中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上, 在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上, 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我们在城乡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 如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大胆引进和利用外资, 建立经济特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等等。 这些政策, 深深地触及传统的理论和观念, 明明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政策和措施, 有人却担心是搞资本主义; 而有些明明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政策, 却被认为是正宗的社会主义而拒绝改革, 这种情况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使改革开放步履艰难。 针对这种观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把人们从种种疑虑和困惑中解放出来, 消除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鼓舞人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大胆探索, 勇于开拓。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