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面旗帜,它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个科学的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现路径,是在党的领导下开辟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立足基本国情,又放眼世界大势;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内涵十分丰富,包含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内容,深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是确保道路正确、制度科学的重要前提。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论体系。实践无止境,发展也无止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根据实践的新发展不断创新,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偏离正确方向的重要支撑,也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旗帜。偏离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发展就会走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因此,任何时候社会主义这面红旗都不能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支撑,是精神力量和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等都进行了阐释和说明。缺少正确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然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证,是根基。虽然这一制度要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完善,但是如果动摇这一根本制度,就不会有中国的今天和未来。因此,这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托的有机整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