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主要聚焦在经济发展领域,将其作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集中在提高发展质量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资本、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方式转向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方式,从政府驱动型的发展方式转向市场导向型的发展方式,从外需拉动型的发展方式转向内需驱动型的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型的发展方式转向消费驱动型的发展方式,从外延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向内涵集约型的发展方式,等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从经济的数量型扩张转向质量型发展。通常所说的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三是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在于,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注重质量意识,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比起经济发展方式更为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也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还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国民生活质量,要求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经济成果合理分配等,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增长,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强调经济工作要更加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所谓质量意识,主要是指经济发展必须能够表达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度和寻求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度,经济发展能够表达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和谐度,经济发展必须能够表达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度。
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在于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发展质量。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新常态迫切要求优化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以及现代化进程有质的飞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