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善和慎言

语善和慎言

时间:2023-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佛家八正道中要讲“正语言”,即按照正法宣说能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益的语言,即语善、不妄语、不二舌、不绮语等。这是讲慎言、慎行之理。实际上这四句话都是比喻居安思危,不要贪图享乐安逸,享乐安逸是伤人、害人的鸩毒虎豹,其中包括了祸从口出,“谈笑中有戈矛”。照此实行,定可大大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纷争。

语善和慎言

佛家的“十善”中有语善的要求,具体说就是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

绮语,谓无益浮词。是多虚少实,花言巧语,曼衍绮丽其辞,动人听闻,靡靡之音。

两舌,谓向彼说此。向此说彼,调唆是非,即挑拨离间,唆哄两头,使人骨肉离散,亲爱成仇。

恶口,谓言语粗恶。如刀如剑,发人隐恶,不避忌讳,又伤人父母。

佛家八正道中要讲“正语言”,即按照正法宣说能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益的语言,即语善、不妄语、不二舌、不绮语等。

语善又要求慎言,这方面佛家更有十分丰富的思想。

1.慎言

宋代的白云守端禅师在《禅林宝训》中说:“可言不可行,不若勿言;可行不可言,不若勿行;发言必虚其所终,立行必稽其所蔽。”这是讲慎言、慎行之理。用现代的话来说有的事情是只做不说,有的事情是只说不做。前者不光明正大,“必稽其所蔽”,后者言而无信,“必虚其所终”,都不可取。

《弘一大师遗墨》中也说:“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行,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祸,由此生矣。”这段格言讲得非常辩证,人生都有种种侥幸和偶然,以偶然作为必然,而放纵自己的言行,最终必将会碰得头破血流。

中国的儒家也是主张慎言的,孔子《论语·子路》云:“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这里的“讷”就是出言谨慎。

2.注意交谈对象的状态

《弘一大师遗墨》中说:“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

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这是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一种规范,避免刺痛他人,也避免由此而引起嫉恨,这是符合公关心理学的。而一个人总有失意和得意时,失意时而不自卑、气馁,而得意时不忘记失意之时,才能冷静自制。

3.祸从口出

宋代契嵩禅师在其《西湖广记》中说:“游宴中有鸩毒,谈笑中有戈矛,堂奥中有虎豹,邻巷中有戎狄。”这是说欢快的游乐宴会中可能有人下毒,谈笑风生中有暗箭伤人,大雅之堂或许有虎豹在窥视,邻巷中有外敌潜伏。实际上这四句话都是比喻居安思危,不要贪图享乐安逸,享乐安逸是伤人、害人的鸩毒虎豹,其中包括了祸从口出,“谈笑中有戈矛”。

4.与人为善

《优婆塞戒经》云:“看到他人失和,要劝他们和好,尽量宣扬他人的好事,而不去指责他人的过错,不去渲染他人所做的错事。听到他人的隐私,要守口如瓶,不可传扬出去。”

佛家的处世原则是与人为善,他人失和要劝合,他人优点要宣扬、肯定;他人的过错要规劝但不乱加指责,更不能渲染中伤;他人的隐私要守口如瓶。照此实行,定可大大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纷争。

5.超脱于物议

印度法救的《法句经》说:“沉默会受到非议,多嘴会受人指责,即使寡言也不能免于见责。所以,世上绝对不存在没有被人非议过的人。”这叫做人难,难做人,言多必失,而寡言也未必能免于见责,旁人或许会说此人阴沉、工于心计之类。唯一的办法是置之度外,在精神上超脱一些,不必累于种种物议之中。

(姚南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