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开五叶
“一花开五叶”所指的是禅宗的宗派源流。这句话源于达摩初祖的一首偈子。宋朝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中有记:
吾本来兹土,传法渡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关于这首偈子,有这样一个说法。相传禅宗是由菩提达摩在南北朝时从印度带到中国来的,达摩见过梁武帝之后,感觉话不投机,就北上河南,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静待法缘,终于有一博学善士,名叫神光,前来拜见。初时达摩默然端坐,不理不睬,后来神光竟然在雪地里站了一夜,达摩告诫他说,修禅学佛是件很艰苦的事,神光为表明自己的心意,断然将自己的一条胳膊砍了下来,终究感动初祖,收其为徒,取名慧可。这也是禅宗史上非常著名的“立雪断臂”的故事来源。而后,达摩将衣钵及《楞伽经》四卷传于慧可,即为东土禅宗二祖,传法即为上头那首偈子。偈文的字面意思大概就是说:我来到中国传教法门,救度迷昧的众生。其后的禅门,将会有一位贤人出现,从其座下开演出五宗,将佛法发扬光大,自然修成正果。到六祖慧能之后,五宗分家,禅宗一脉兴盛光大,一直被视为初祖的预言成真。
何谓“一花”?“一花”指的就是达摩初祖传播到中国的如来禅。关于“一花”之说,追根溯源,就要提起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迦叶尊者,通常称大迦叶,一名饮光,是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释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长者。释迦牟尼对众说法时拈花不语,五百弟子都默然,独有迦叶微笑。于是佛祖把衣钵交付给迦叶,嘱他等待未来弥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钵交付给弥勒。衣是袈裟,钵是食具,衣钵代表佛教的法统。因此,这里所说的“一花”就是指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所继承下来的佛法。
何为“五叶”?“五叶”指的是六祖慧能门下发展出的五个宗派。从初祖达摩至六祖慧能,禅宗一直是单传。首先是初祖达摩传法于二祖慧可。而后便是三祖僧璨。三祖僧璨大师,出生于北齐时代,原来是一位虔诚信仰佛教的居士。后见二祖慧可,经过问答之后,二祖知道僧璨知见正确,悟理甚深,对他十分重视,为他剃度出家,取法名僧璨,并把衣钵传给僧璨,僧璨遂为禅宗第三祖。四祖道信,俗姓司马,蕲州人,在做沙弥的时候,就久仰僧璨大师的威望,后于三祖言下得大悟,感师法雨之恩,就在僧璨大师门下服役侍奉九年之久。后三祖将衣钵传付于道信大师,道信为禅宗第四代祖师。五祖弘忍,据传前生是一个栽花者,幸遇四祖求法,却因年纪太大,未能如愿,后转世投入四祖门下,而后得四祖衣钵,为禅宗第五代祖师。这就是禅宗前五祖一脉相承、衣钵相传的大致历程[1]。
关于六祖慧能得五祖衣钵也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六祖慧能,俗姓卢,遇五祖正在法堂里升座说法,慧能上前参礼。五祖与其对话,知他是个佛门法器,就不与多讲,以免被别人妒忌,就叫他去米房里做舂米工作。慧能得法后南归,隐居15年,继至曹溪住宝林寺。后应请在韶州大梵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并传授无相戒。嗣法弟子有行思、怀让、神会、玄觉、慧忠、法海等40余人。法海集其言行为《六祖坛经》,是为南宗。神秀于弘忍圆寂后至荆州当阳山玉泉寺弘禅,20余年中门人云集,是为北宗。北宗主张“渐悟”,南宗主张“顿悟”。神会先后在南阳、洛阳大弘禅法,南宗繁衍出五宗七家,遂成禅宗正统,大放异彩。而自从六祖慧能大师以后,为了要熄灭争端,只传法印,不传衣钵。
“五宗七家”所指的是六祖慧能门下的五大派系。这五家宗派的大致形成发展情况是这样的。慧能传法于南岳怀让、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传马祖道一,马祖道一传百丈怀海,百丈怀海传黄檗希运、沩山灵。沩山灵传仰山慧寂,是为沩仰宗。
黄檗希运传临济义玄,是为临济宗。
临济义玄传兴化存奖,兴化存奖传南院慧,南院慧传风穴延沼,风穴延沼传首山省念,首山省念传汾阳善昭,汾阳善昭传石霜楚圆,石霜楚圆传黄龙慧南和杨歧方会,是为黄龙、杨歧二派。
青原行思传石头希迁,石头希迁传天皇道悟和药山惟俨,天皇道悟传龙潭崇信,龙潭崇信传德山宣鉴,德山宣鉴传雪峰义存,雪峰义存传云门文偃,是为云门宗。
雪峰义存传玄沙师备,玄沙师备传地藏桂琛,地藏桂琛传清凉文益,是为法眼宗。药山惟俨传云岩昙晟,云岩昙晟传洞山良价,洞山良价传曹山本寂,是为曹洞宗。
这样,属于南岳系的,有沩仰宗、临济宗,以及临济门下派生出来的黄龙、杨歧二派;属于青原系的,有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共成五宗七家[2]。
五家宗派的主要特点,天隐修祖概括为下面五句话:临济是“怒雷掩耳”。沩仰是“光含秋月。”曹洞是“万派朝宗。”云门是“乾坤坐断。”法眼是“千山独露。”这样看来五家在度生方便,随机接物的风格上,略有不同,而归根到底,同出一源,本无差别,这真是“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圆瑛大师有一首诗,揭示了曹溪门下的禅风:
轰轰烈烈似雷霆,棒喝交驰不暂停,
迫得顶门开正眼,相逢原是本来人。
(肖婧)
【注释】
[1]参鉴明法师:《佛法概要》,上海市佛教协会1990年印。
[2]明尧明洁:《禅宗五宗七家语录》编者序,《禅》,2008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