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访经编目南北朝开风气之先

访经编目南北朝开风气之先

时间:2023-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北朝崇奉道教,整个时代背景虽然朝代更替频繁,战乱不断,但道教还是得到了发展。南朝为道教文献的积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卓著的成绩,体现在道经的搜访与道藏目录的编纂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早编纂《道藏》的,当是南朝宋代的陆修静。他的这一庞大工程,奠定了后世《道藏》编修的基础。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经孙游岳传至陶弘景。北朝周代,对道经的搜访极为重视,收集到的数量也远多于陆修静编《三洞经书目录》时。

二、访经编目南北朝开风气之先

img208

宋文帝刘义隆(图208)

南北朝崇奉道教,整个时代背景虽然朝代更替频繁,战乱不断,但道教还是得到了发展。比如,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图208)欣赏玄学,派何尚之主持弘扬玄学之事,广招生徒,以与儒学并峙。

南朝为道教文献的积累,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卓著的成绩,体现在道经的搜访与道藏目录的编纂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最早编纂《道藏》的,当是南朝宋代的陆修静。他呕心沥血,广为搜访,汇集大量道书,作了系统的甄别和整理,共得1228卷,分为“三洞”,内容非常广泛。他的这一庞大工程,奠定了后世《道藏》编修的基础。

宋明帝泰始七年(471年),陆修静上呈编撰的《三洞经书目录》云:

道家经书,并方药、符图等,总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一千九十卷已行于世,一百三十八卷犹在天宫。

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经孙游岳传至陶弘景。陶弘景创立的茅山道派得以在唐代风风光光,拥有丰富的道经是重要因素之一——这自然是后话。

紧接陆修静之后,南朝梁代孟法师撰写了《玉纬七部经书目》。从此,道经便有了“七部”这一专用名称。这种分类法历代沿用,如明代编纂《正统道藏》,就是按照它来分类的。

img209

唐代抄本《论语》(图209)

南朝梁代还有一位著名的道教学者,就是陶弘景。他不喜欢清议玄谈,致力于铨正伪讹,收集了大量道经,加以甄别整理。他是一个能够兼容并蓄诸派道法及释、儒思想的宗主,如在授其弟子陆敬游的《十赍文》中就说过“崇教惟善,法无偏执”之类的话。他主张援佛入道,佛道双修,强调“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他有“宝惜光景,爱好坟籍”,一事不知,深以为耻的治学精神。他一生著有《登真隐诀》、《真诰》、《洞玄灵宝真位业图》、《上清握中诀》、《太上赤文洞神三箓》、《周氏冥通记》、《七曜新旧术疏》、《占候》、《集金丹黄白方》、《太清诸丹集要》、《炼化杂术》、《合丹法式》、《玉匮记》、《帝代年历》、《搜神后记》、《古今刀剑录》、《古今州郡记》、《图像集要》、《本草经集注》、《效验方》、《华阳陶隐居集》等书,还编辑了《养性延命录》等养生之作,增补了《肘后备急方》等医书,注释了《论语》(图209)、《老子》、《孝经》、《鬼谷子》等名著。

img210

《梁书》(图210)

在进行道教理论研究和道经整理的同时,陶弘景也从事烧炼金丹。《梁书·陶弘景传》(图210)记载,他得到神符密诀,认为神丹可以炼成,而苦于没有药物。梁武帝得知后,给了他炼丹所需的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合上飞丹,就炼出了白得像雪的神丹。

陶弘景与梁武帝有深厚的友谊,身在山野,书问不绝,冠盖相望。梁武帝请他当官,都被他谢绝了,但向他咨询朝廷大事,则乐意相答,故有“山中宰相”之称。他能为梁武帝出主意、想办法,但却无法挽救梁朝覆灭的命运。据说他妙解术数,逆知梁祚如何覆没,预制一首诗云——

夷甫任散诞,

平叔坐论空。

岂悟昭阳殿,

遂作单于宫。

这首诗密放在箧内,在陶弘景故世后才被门人拿出。大同末期,人们竞谈玄理,不习武事。后侯景篡位,果然在昭阳殿。

北朝周代,对道经的搜访极为重视,收集到的数量也远多于陆修静编《三洞经书目录》时。周武帝天和五年(570年),玄都观道士上《玄都经目》,共收道书6363卷。其中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增加了诸子论。周武帝宇文邕在建德年间敕命建造通道观,交给道士王延一个任务:整理现有道经,重新编纂道经目录。王延不负重托,“校‘三洞’经图,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凡经传疏论八千三十卷,奏贮于通道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