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元道藏》

《开元道藏》

时间:2023-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置大学士一人,以宰相为之,领两京玄元宫及道院。《旧唐书·罗道琼传》记载:“每与太学助教康国安、道士李荣等讲论,为时所称。”这就是道教史上第一部《道藏》。关于这部《道藏》的篇幅,另有不同的说法。如《道藏尊经历代纲目》记载:“唐明皇御制《琼纲经目》,藏经五千七百卷。”天宝七年,唐玄宗下诏传写这部《道藏》,以便让它广为流布。因为它编成于开元年间,后人便称之为《开元宝藏》。

一、《开元道藏》

唐代有一个尊崇道教、研究道经的氛围。唐高宗乾封二年(667年),将道教始祖老子追号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在玄元庙设立以研究《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见长的玄学博士,并将道家诸子的著作都尊为“真经”。《唐书·百官志》记载——

崇玄学曰“崇贤馆”,博士曰“学士”,助教曰“直学士”。置大学士一人,以宰相为之,领两京玄元宫及道院。改天下崇玄学为“通道学”,博士曰“道德博士”。未几而罢。

img233

贺知章(图233)

以宰相的身份统领道观,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朝臣如贺知章(图233)等人,干脆放弃官禄,请求当道士。唐代的公主妃嫔,也崇尚入道为女真,受“金仙”、“玉真”等封号。至于研究道经,想借此出名的,自然大有人在。

唐初颇有影响的“重玄之道”教,曾经兴起过一股研习《老子》、《庄子》,寻求精神超脱的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在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西华法师”的成玄英。他常年隐居于云台山,以精神生活不滞无碍为根本,被召至京师后,曾上“玄之又玄”疏云——

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人,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学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既而非但不滞,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

“重玄之道”教还有个代表人物,是蜀中道士李荣。《旧唐书·罗道琼传》(图234)记载:“每与太学助教康国安、道士李荣等讲论,为时所称。”李荣因精通《老子》而负盛名于京师,曾上“玄之又玄”注云——

道德窈冥,理超于言象;真宗虚湛,事绝于有无。寄言象之外,托有无之表,以通幽路,故曰“玄之”。犹恐违方者胶柱,失理者守株,即滞此玄以为真道,故极言之非有非无之表,定名曰“玄”。借玄以遣有无,有无既遣,玄亦自散,故曰“又玄”。

img234

《旧唐书》(图234)

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发起了一场搜访道经的“运动”,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前代羽流所不可企及的。他还亲自批阅道经,注解《老子》,立意谈论端坐垂拱而天下治的政教之道。但他在注“玄之又玄”时,只能说些无欲是玄,无欲于无欲即是“重玄”之类的空话。因为作为皇帝,他不可能做到无欲。然而,唐玄宗对道经的搜访、整理倒是动真格的,还饬令诸臣将汇集的道经编修成“藏”——依照陆修静“三洞”分类法,“洞真”、“洞神”、“洞玄”各12部,并撰成目录《三洞琼纲》,共计3744卷。这就是道教史上第一部《道藏》。

关于这部《道藏》的篇幅,另有不同的说法。如《道藏尊经历代纲目》记载:“唐明皇御制《琼纲经目》,藏经五千七百卷。”而《太上黄录斋仪》则说:“玄宗著《琼纲经目》,凡七千三百卷;复有《玉纬》别目,记、传、疏、论,相兼九千余卷。”

天宝七年(748年),唐玄宗下诏传写这部《道藏》,以便让它广为流布。因为它编成于开元年间,后人便称之为《开元宝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