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依大乘遣相般若空理证有如来藏
平实云:大乘遣相般若空之真实理,不离无我空性之如来藏。若离无我空性之如来藏,即同断见故。
大乘般若空,遣除一切法相;佛甚至说自己说法四十九年,不曾说着一个字。《大般若经》总有十六会、二七五品,共六百卷,遣除一切法,令菩萨能得解脱。
第六百卷中,佛甚至开示:“善勇猛,若于诸法无着无缚,如何于法可说解脱?善勇猛,无着无缚亦无解脱,离系清凉,名真解脱。善勇猛,若于诸法无执著者,则无系缚。若于诸法无系缚者则无解脱,远离三事,离系清凉,名真解脱。善勇猛,如是菩萨悟入诸法无着无缚,亦无解脱,得真智见修行般若波罗密多。善勇猛,若诸菩萨能如是行,邻近无上正等菩提,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若无解脱,谁修解脱?谁得解脱?谁安住解脱?佛复为谁说有解脱而不着解脱?佛子当知:必有五蕴七转识随佛修学般若解脱,五蕴七识证知自身虚妄,不执五蕴七识之自我,而转依无覆无记性之如来藏,不认七识为自内我。如来藏无覆无记故,本性清净故,本来解脱;五蕴七识依之而修,修至最后亦不执着如来藏。
以证得如来藏故,多世熏习此般若现观或尽此一生熏习此般若现观,使本性清净之如来藏中所含藏七识异熟果种不再现起,舍报后便不现起中阴,亦不受三界一切系缚,七识等流种不再现行,唯余离见闻觉知、无觉无观之如来藏空性,本性清净,无形无相,不再因七识种子流注而受中阴身及未来世五蕴,便出三界。
证悟之人若执有如来藏之本来解脱,不能舍离对于所证如来藏之执着,则七识种之流注不断,依旧不出三界,即名“执圆成实性”,不入菩萨阿罗汉位。若执有如来藏之本来解脱,则是有我——断我见而未断我执,是第七识作用,非究竟无我法,不出三界。如来藏本性清净、无觉无观,不自觉有系缚,不自觉有解脱。皆因五蕴七识,故有解脱法可得,若除五蕴七识对自身及对如来藏之执着,便得解脱。解脱已,无有解脱者,唯如来藏本性清净、无觉无观,而无七识染污种子现行,故舍报后无有中阴身现起,亦不生无色界,如来藏因而不再随末那识出现于三界中而已,非无如来藏也。
世间之有如来藏,皆因五蕴七识而现。若离五蕴七识相应之烦恼,如来藏便不出现于三界六道中。然不可谓阿罗汉入无余依涅槃,其如来藏便归断灭。
若谓“佛云一切法皆空,解脱亦不可得,故三界万法皆空,应无如来藏。五蕴亦是缘起性空,五蕴灭后亦无如来藏”。若作此说,则与断见论者无别,是人不解佛意。若然,则欲出三界者只须自杀或贪着五欲以待命终即可,不用修行,不必学佛。命终或自杀后五蕴坏已,既无如来藏执持有漏法种,亦无如来藏之七转识种子流注,则应人人寿尽命终或自杀后皆应同于断灭,无第八识如来藏再受后有,永离三界轮回,宁有斯理?
未悟之人每言:“大乘般若空,遣除一切法相后,甚至连般若空法亦遣,一法不立。”然遣除一切法后,非一无所有,非无如来藏空性,否则便同断见论者,何异断见外道?
若有人误解大乘般若空法,而主张无有一法可得,主张“一法不立”者,请问:“一法不立之法,汝立不立?”若立一法不立之法,则是有法,非不立。若不立“一法不立”之法,亦是立,立此“一法不立”之法故。故“一法不立”之法不成立。以此故知空中有不空者,此不空者如来藏空性也。
如来藏无形无相,故名空性;不分别诸法善恶,亦不分别六尘境界,离见闻觉知,故名本性清净。然此本性清净之如来藏空性,含藏染污之七识种子,故随业风漂转,于三界六道中受生,时而生天,或下地狱。或生人间,以否定正法故,复于地狱中现。佛为免除有情生死,故说不执一切法,乃至不执解脱,可出三界,免于轮回,非谓无如来藏空性也。
复有人以般若遣相空理,拨无一切法,著书立说云:“一切法空,无因无果,地狱亦空。无有解脱,无解脱法。”此乃误解般若空法,不解佛意。凡误导他人,谓一切法空者,果报极重。是故佛说:“若执空见如芥子许,我不许可。”何以故?着有之人能以空见对治,着空之人不可救治,空理不能救彼故。
《楞严经》卷八:“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是故佛子莫以般若遣相空理而拨无一切法,须知《金刚般若经》所说者乃是如来藏体性之空,证得如来藏空性后,复须遣除对如来藏空性之执着,方得出三界,故谓解脱已,无解脱可得,非谓一切法空。
是故《杂阿含·央掘魔罗经》卷二有偈云:“如来真解脱,不空亦如是,出离一切过,故说解脱空。如来实不空;离一切烦恼,及诸天人阴,是故说名空。”
凡执有我或执一切法空者,皆是破佛正法,故又云:“呜呼今世人,二人坏正法,谓说唯极空,或复说有我。如是二种人,倾覆佛正法。”是故应当探求般若空所说如来藏空性密意,莫谓识蕴能觉能观能作主之心是不生灭之真我,亦莫拨无一切法,谓一切法空,否则即成“倾覆佛正法”之罪人。
《杂阿含·央掘魔罗经》卷四,佛云:“复次,文殊师利,如知乳有酥故,方便钻求,而不钻水,以无酥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复次文殊师利,如知山有金故,凿山求金,而不凿树,以无金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言我必当得成佛道。复次文殊师利,若无如来藏者,空修梵行;如穷劫钻水,终不得酥。”以此故知佛说空性实非一切法空,于空性中有其不空之体性,即如来藏空性也。若无如来藏,谁出三界轮回?岂同断见外道论议谓为解脱?
若误解四圣谛苦、空、无我、无常之真义,以《中论》中观之空而否定如来藏空性者,此人名为不解四圣谛,亦不解《中论》中观,未亲证第一义故,未证得真如佛性故。故龙树菩萨于《中论》偈〈观四谛品〉第二十四颂诃云: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 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宝
空法坏因果 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坏 一切世俗法
汝今实不能 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 是故自生恼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槃
俗谛者依世间言语而说四圣谛、般若空、十二因缘、真如佛性也。第一义者,亲证真如佛性非即世间言说之如来藏空性义,亦不离世间言说如来藏空性义,方名知空及空因缘,方名真知中道也。
龙树菩萨《中论》偈中指斥:若谓一切法皆空、无四果、无佛法僧三宝,执一切皆空者,名为破坏三宝。此等着空之人,不唯不解第一义谛,亦乃不解世俗谛,不能解知佛于诸经中之究竟说及方便说,便将方便法误作究竟法,执为实有;将究竟法误作方便法,执为实无。以此可知,凡批判如来藏唯识思想者,皆非证道之人。阿罗汉辟支佛尚不敢批判如来藏思想,愚痴凡夫竟敢批判,可谓胆大妄为,有智佛子所不应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