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呵呵佛者文

呵呵佛者文

时间:2023-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触及“敬”字,始到达精神运动的高明境界,至于其他说道,尚在形而下之中途。“呵佛骂祖”,本是禅林用语,指打破学人心中偶像崇拜,见性明心,开发自身之佛性。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只看阴暗不看光明,非君子之习惯;凭借一知半解之学而随意“呵佛”,假借理想而污蔑现实,有失敬意。个人心中之敬意,是维系集体秩序的基础;一旦死去,互相传染,变本加厉,社会环境会一片大乱。

呵呵佛者文

博客真是一个八面来风之地,寂寞了,过来一读,总有信息如水汩汩而来。

忽然就读到有关陈晓旭出家的消息,这比说她出嫁或改嫁来更要有趣得多,于是,刺激得很多人思如泉涌,甚至有人顺便拐到了“呵佛骂祖”的路上。

谁都有资格出家,只是名人出家容易引人注意罢了。既然人已出家,一定有各自的各种因由,旁人要想的,是人家为什么要出家?倘若不能换位思考,不能设身处地,没有同情心,却妄加非议、胡思乱想、说长道短,则是不成熟的表现。更有甚者,以自己偏狭之见揣度别人,甲乙丙丁地罗列大道理,拿宗教自由民主说事,似乎振振有辞,无非是认定别人有非分之想,则就完全失之厚道了。

退一步讲,不管出家到底为什么,仅仅此举,就足以令人敬佩;站着说话不腰疼,倘若不信,自己可以试试,也削发出家。大隐隐于市、酒肉穿肠过,这些“口头禅”挂在嘴边容易,实践一步却极难。佛、法、僧“三宝”,是需要来敬的。“不看僧面看佛面”,一朝出家为僧尼,成为佛法的实践者、代言人,敬僧也是敬佛,形式有时是必须要讲的。

没有“敬”字的束缚,人什么都敢做。没有“敬”这一好的表现形式,无从显露心理活动的善的内容。天下学问,惟一“敬”字,无他;抖机灵,卖弄文字,与“敬”字相去甚远。触及“敬”字,始到达精神运动的高明境界,至于其他说道,尚在形而下之中途。于人于事,于物于理,心中丢掉一个“敬”字,便到处烦恼、骚扰,终归寻找不到一块清净之地。心不是心脏,而是头脑、是灵智、是思想、是哲学。心田肥沃,却是不长粮食便长草。心中端坐一个“敬”字,如如不动,则到处清净;“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呵佛骂祖”,本是禅林用语,指打破学人心中偶像崇拜,见性明心,开发自身之佛性。此一方法,乃是为学与修道的方便法门,是别开生面的智慧,但却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拿来应用的,更不可作为“呵佛”的理论依据。置因缘果报于不顾,胡言乱语、百无禁忌、毫无敬畏,恰如在佛门庙宇庄严之地胡作非为,恐怕有这本事的人不会很多。

img116

一颗圆光入万象 139cm×67cm 2008年

“佛门还是清净之地么?”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心即佛,法即佛,佛即觉悟。心不觉悟,眼不明亮。不觉悟走在哪里都不清净,心不清净会把本来清净之地也搞得不清净。佛教、佛家、佛学,当分清而论,具体分析,不能混为一谈。的确,佛门作为宗教场地至于现代经济社会的今天,难免要注入新的内涵和信息,但是,瑕不掩瑜;理想的佛门,仍然也必然是清净的——不可以在认识上首先怀疑佛门的清净性。君子坦荡荡、君子成人之美,只看阴暗不看光明,非君子之习惯;凭借一知半解之学而随意“呵佛”,假借理想而污蔑现实,有失敬意。个人心中之敬意,是维系集体秩序的基础;一旦死去,互相传染,变本加厉,社会环境会一片大乱。

笔墨当随时代,不错,我们不是不可以使用另类的眼光来解读社会中发生着的新现象,但是,传统的常识还是要遵循、尊重的,而不应该见什么调侃什么。比如调侃当代和尚、调侃少林寺及永信大师,都是此例。柳公权谈书艺说“心正则笔正”,实际是论为人处世之道。对待任何人,都要用平等心;而心,才是永恒的清净之地。言为心声,境由心造,清者自清,净者自净,看着办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