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思(之四)
“不思善,不思恶”,是要人舍去枝蔓,认同本干,不为俗流所囿,堂堂正正做事,这样明静的心态才是没有污染的真正人的“本来面目”。
“不思善,不思恶”,并非没有善恶观。
关于人性善恶,中国先贤,分两派,一派持“人之初,性本善”说,一派持“性本恶”说,各有各的道理。
老子与释迦牟尼,殊途同归,认为人之本性,原无“善”与“恶”之分,因为刚生下来,不懂事,不知何为“善”,不知何为“恶”,善与恶,是大人们分别出来的,是人类一代一代传习下来的,即是说:善恶是人为的分野。
不可无善恶观,但亦不可执迷于善恶观。
譬如,大革文化命的年代,大家都说:留辫子、穿裙子是要不得的,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是罪恶的;作品署名是要不得的,是名利思想,名利思想是没落阶级的思想。个人奋斗是错误的,党是螺丝刀,你是螺丝钉,拧在哪里在哪里发光,做螺丝钉是最大的幸福。讲究享受是要不得的,享受是滋生资本主义的温床,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忠于林彪是好的,林彪是毛主席的忠实助手和接班人,忠于林副统帅就是忠于党,反对林副统帅,就站到敌人那一边去了。
曾几何时,这一切的一切,回头去看,都变成了遥远的云翳。
许多“善恶”观是有时间性的。
在中国,一男一女之间太亲密,便很有些问题,在美国,二男或二女之间太亲密,问题便很大。鲁迅举过另外一个例子:警察在城里,见到女人穿短袖衣的便抓,他用的是乡下的法律,在乡下见到在路边小便的便罚款,他用的是城里的法律。
可见,观念之善恶、是非,有地域之别,国与国不同,此城与彼乡不同。
时时、事事、地地执迷着一时一地世俗的是非观,一辈子像个无头苍蝇。
善有、恶亦有,是为大的善恶观,譬如:为利己而损人,是恶的,因助人愿舍己是善的。这种大善恶观,代代、国国,皆相同。
中国成语有一个叫“鼠目寸光”:只看近不看远。执着小是非,便忘却大是非,这叫迷失。
“不思善,不思恶”,是要人舍去枝蔓,认同本干,不为俗流所囿,堂堂正正做事,这样明静的心态才是没有污染的真正人的“本来面目”。
少年一段风流事 唯有佳人独自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