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到琼楼最高层
我本着真理,为信道的民众而对你叙述穆萨和法老的事迹。
——《古兰经》(28:3)
世上最险,莫过于人心之险;人心之险,莫过于人欲之险。当一个人有权有势时,就很容易私欲膨胀,自我感觉良好,处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认为自己的能力非凡,好像已经天下无人能与自己相比了。当他权势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也可能就是他的毁灭之日。所以,一个人的事业越是顺利的时候,越要谨慎,不能盲目地扩张,也许再向前迈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古兰经》说:“我本着真理,为信道的民众而对你叙述穆萨和法老的事迹。”(28:3)法老在阿语里读作“匪喇傲”。他曾经是埃及国王。(经注家认为他的真名叫葛布斯。据载,他专横骄纵,骄傲自大到了极点,甚至以神灵主宰自居,仇视并迫害以色列后裔,曾下令扼杀以色列人生下的男婴,只许留下女孩当奴婢(参见《古兰经》28:4)。
穆萨出生后,父母不敢养,便做了一个木匣放入水中,木匣漂流到法老的花园,法老的妻子收养了穆萨。法老曾几度怀疑穆萨是以色列人,欲加害之,因其妻保护而未遂。穆萨接受安拉启示成为先知,偕其兄哈伦劝化他停止作恶,归信安拉,不再迫害以色列人。他执迷不悟,依靠其心腹大臣哈曼,组织大批魔术师与穆萨较量比试,当场遭到惨败,于是恼羞成怒,变本加厉地迫害追随穆萨的以色列信徒,以致遭到安拉降下的各种天灾的惩罚,但他始终不肯改恶从善(参见7:103—136)。穆萨率领信徒们撤离埃及时,他带兵追赶至海边,穆萨的队伍安全渡海抵达彼岸,而他的官兵却全军覆没,被海水淹死(参见《古兰经》20:77—79)。《古兰经》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了法老的故事以及他被淹死时的情景,目的就是为了警醒现代有权势的人们,让他们知道一个权势极大的人是怎样走向毁灭的。
中国近代史上也有一个例子: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推位让国”,袁世凯当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但袁世凯感觉当总统不过瘾,妄想当皇帝。结果只当了83天就身败名裂了。据史料记载,袁世凯有两个儿子,老大叫袁克定,一心想做太子,便百般怂恿袁世凯登基称帝。老二叫袁克文,是一个很有文采的风流才子,当时人都把他比作曹植。他反对父亲当皇上,为此还写了两首诗规劝父亲。没想到,袁世凯已经走火入魔,不但不听,反而把他软禁了起来。诗的最后两句是:“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高层。”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强调的“不争之德”以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用现代流行语来说,就是要“低调”。他说“木强则折”,强调“贵柔守慈”认为柔弱的东西才是最强的,真正的强者看起来很弱,凡是喜欢逞强的都不能长久。所以人须以柔弱的姿态处世,需懂不争先、不越位、守本分的生存之道,这就是“不敢为天下先”的本意。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即是“用于敢则杀,用于不敢则活!”我们也可以注意到自己身边的真实情况,真正长寿常保的人,常常是那些心底仁慈、性格柔顺的人。
这几年,有些私营老板见自己的企业效益稍微好一点,便自以为了不起了,急速地扩张,资金不够,便冒险用高利息的民间借贷,后来,这种盲目的扩张,由于缺乏技术支撑和后续资金的保障,使原本效益不错的公司,在“集团”化后反而成了入不敷出、资不抵债的烂摊子。审视陷入困境中的那些企业,我们总能够找到老板身上浮躁、贪婪和不自量力的影子。
古人强调干大事者要“审时度势”以及“识时务者为俊杰”等等,就是告诫人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也强调人要对自己能力和身边的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做出最恰当的举动。假如盲目扩张,把莽撞当“勇敢”,把陷阱当“机遇”那就是最危险的。其实好多事“敢”与“不敢”并不只是个胆量问题,辉煌与毁灭之间往往只差一点。凡是常读历史的人都知道,从古至今,有多少人都是因为在“百尺竿头”盲目地更进了一步而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