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才能成大事
这等人,因能坚忍,且能以德报怨,并分舍我所赐予他们的,故得加倍的报酬。
——《古兰经》(28:54)
抱怨心理普遍存在于当今社会中,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这些不必要的抱怨不仅会浪费我们的时间,而且还会损害我们的形象,给人以错觉,从而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也削弱了我们的自信心。抱怨有时也是一个陷阱,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中,并时刻困扰着我们。只有远离抱怨,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古兰经》说:“这等人,因能坚忍,且能以德报怨,并分舍我所赐予他们的,故得加倍的报酬。”(28:54)“因能坚忍,且能以德报怨”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怨天尤人,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为人处世的心态。即便真的遇到了什么不平之事,也是以坚忍来克服,并做到以德报怨,相信最终真主会给我们做出公正的裁判。
《论语·宪问》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老子曰:“报怨以德。”这也是说明智的人应该用恩惠来回报仇怨。今天,抱怨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小孩会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而责怪铅笔坏了;工人因做事没有坚持到底而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差;司机因发生碰撞事故而抱怨路上的坑洼;恋人分手了会抱怨对方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家长会因为自己孩子的犯罪而抱怨社会;老师会因学生考试不及格而抱怨他太懒惰;篮球运动员会因为自己出现失误而抱怨地板质量太差;更多的人会因为迟到而抱怨道路拥挤。
我们都难免会有抱怨他人的时候,有时候也抱怨自己。但无论哪一种抱怨,都是有副作用的。因为习惯性的抱怨会演变成一系列令人不愉快的症状,我称它为“传染性抱怨综合征”。例如:单位上有一两个人抱怨,就会很快使整个车间都有怨声。“抱怨综合征”包括各种各样的牢骚、责怪、挑剔、找茬儿、非难、争吵、吹毛求疵、中伤、斥责、嘲笑、轻视、污蔑和诽谤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因人们对事情不加思考而出现。
抱怨是一种吞噬快乐的精神病毒,职场上的大部分人都会轻易地染上这种令人厌恶的顽疾。之后,他们可能就在灰色情绪的包围中,把快乐烧成灰烬„„事实上,一个人发出的抱怨和牢骚越多,吸引到的负面因素也就越多。不平衡的心理就会不断地堆积,负面情绪郁积于心,难以宣泄,以至身体染病。
我们说的不要抱怨,并不是说不向上级反映工作中遇到困难的真实情况,也不是说不给某些错误的做法提出批评意见,而是不必要在私下里嘀嘀咕咕的说那些无益处的闲话。因为我们知道:抱怨只会白白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使自己的心情更加沮丧,而事情原来是怎么样的,还是会怎么样,抱怨不会解决任何问题。欧洲有一句谚语:“头上的水罐破了,你就趁机洗个澡吧。”还有一句更好:“我们不抱怨真主造化了吃人的老虎,而是感谢真主没有给老虎插上翅膀。”以及穆斯林所说的:“凡事发生,都是真主的定然。”如果说“凡事发生,都是真主的定然”是一种信仰,那么“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就是一种境界。有抱怨的那些时间,不如多想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说不定还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呢。
抱怨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只有不抱怨的人才能干成大事。因为无休止的抱怨更多地表现了一种浮躁心理,这与成大事干伟业的品质要求相去甚远。有的人把抱怨的话当成了口头禅,也许他自己是说者无意,但听者却有心,轻则认为他心态不好,不堪重任;重则认为他人品有问题,不屑与之为友。在职场上,因抱怨而得不到应有的提拔和重任,甚至丢掉工作的人很多。
改掉抱怨的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是转变思维方式,要习惯少说多做,习惯用自己的正确行为来证明别人的错误说法,从而赢得别人对你发自内心的尊敬,取得最后的胜利。这就是以德报怨的高明所在。同时,也要养成每次说话时,都说正面的、积极的话的好习惯。坚决不说负面的、无用的废话。并且转移自己的谈话兴趣,每次聊天,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自己和朋友都感兴趣的问题上,这样会使你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