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道是最基本的信仰

公道是最基本的信仰

时间:2023-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伊斯兰主张公道的力度。公道属于道德的范畴,也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公道就是办事要正派无私,不偏不倚,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当中最希望持有的态度,是大众公认的正确价值观。公道,就是公平正义。当人心失去公道,任何先进的理念都会黯然无光而失去价值。只有人人心里有了公道,社会才能真正地和谐,和谐社会是人心公道的结果。

公道是最基本的信仰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维护公道,当为真主而作证,即使不利于你们自身,或父母和至亲。无论被证的人,是富足的,还是贫穷的,你们都应当秉公作证;真主是最宜于关切富翁和贫民的。你们不要顺从私欲,以致偏私。如果你们歪曲事实,或拒绝作证,那末,真主确是彻知你们的行为的。

——《古兰经》(4:135)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着各种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如侵略战争、社会动荡、贪污腐败、种族歧视等。这些大部分都是由于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利益所致,而在此期间,作为有思想、有理智的人类,秉承一颗善良公正的道德心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必需品。人一旦没有了公道心,大到国家之间的纷争;小到贪污腐败、徇私枉法、道德沦丧等都无法根治。人一旦丧失了公道心,也就失去了仁爱,没有了公平和正义。进入21世纪以来,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我们的这个世界越来越缺少“公道”了。

《古兰经》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维护公道„„”(4:135)《古兰经》用了大段的语言阐述了关于维护公道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顺从私欲,应主持公道,哪怕你所主持的公道不利于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为了让人们做到这一点,真主警告人们:你主持公道的行为受到真主无时无刻的监督。穆罕默德B说:“主持公道一刻,强过七十年的功修。”可见伊斯兰主张公道的力度。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好多这方面的文献,如:《袁子正论·论兵》:“公则万事通,一私则万事闭。”明·郭允礼《官箴》:“公生明,廉生威。”《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晋·杨泉《物理论》:“有公心,必有公道。”《传子·问政篇》:“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元·张养浩《牧民忠告》:“宁公而贫,不私而富。”等等。

当今的社会到处充满着不公道,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制度都有不公道的现象存在,也都存在不公道的人和事,使人类至今未能实现一个充满和谐、友善、公平、公正的社会。我们在享受经济富足、社会进步的同时,面对暴力、欺诈、歧视、腐败等一些丑恶现象却无可奈何。生活在没有公道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公道属于道德的范畴,也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应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公道就是办事要正派无私,不偏不倚,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当中最希望持有的态度,是大众公认的正确价值观。人们希望社会公道,人人公道。人们希望有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公道的社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以侵害别人为前提的自由,也不是牺牲别人利益的自由,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有一名教师,他在校门口按规定信号过马路时,被一辆飞驰而过的小轿车撞倒,撞人的车辆当即逃逸。幸亏有学生记下了车号,学校当即报案到交警大队。第二天,校方得到交警队的答复却让人很吃惊:“这事情不好办,情况比较复杂。”原来肇事者是某单位的女领导,所以警方很“难办”,这件事真的难办吗?当然不是,是权力在施展魔法,让天平失去了平衡。

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公道,就是公平正义。在社会上,凡是公道缺失的地方就会歪风盛行,坏人得道,好人受气,群众利益受损,正义的事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当人心失去公道,任何先进的理念都会黯然无光而失去价值。

当社会上缺失公道时,我们都很无奈,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抱怨社会,然而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公道是从每一个人的内心开始的。要知道,社会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所以,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无论你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还是信仰“真主确是彻知你们行为的”,你都会主持公道,哪怕你所主持的这个公道会伤及到自己的亲人。只有人人心里有了公道,社会才能真正地和谐,和谐社会是人心公道的结果。大家都有了公道的心,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宝马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