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①真弥勒,分身②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注释】
①弥勒:梵文的译音,意译为“慈氏”,名叫“阿逸多”,被佛教奉为“未来佛”,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补处菩萨。
②分身:幻化示现之身。佛教认为,菩萨为普度众生,常示现种种形象于世人面前,以度脱有缘之人。
【出处】
图五 布袋和尚四处化缘
此偈出于《宋高僧传》。在唐末五代时期,浙江奉化有个名叫“契此”的和尚,谁都不知道他的姓氏,只知道他号“长汀子”,人称“疯和尚”。据说他身材矮胖,举止猥琐。经常在锡杖上挂个花布袋入市,四处化缘,见物即乞,所得之物放于袋中,因此人们管他叫“布袋和尚”(图五)。他饿了就随便吃一些,困了就随便找个地方睡一下。当他出入于村镇田野之时,后面常有十八个小儿追逐嬉戏。“布袋和尚”的布袋里真是万物俱全。他常在闹市大庭广众之间,将袋中之物倾泻于地,大声召唤:“快来看!快来看!”他出语无度,经常用纸包着粪便给人看,还说什么:“这是兜率天的东西。”他虽然看起来有些疯疯癫癫,但为人预示吉凶祸福却非常灵验。人们对他的评价是:“示人吉凶,必应期无忒。”至于他的预知晴雨、沾雪不湿等绝技,真使人觉得神秘莫测。更让人感到惊奇的,就是他呼风唤雨的本领。阴雨绵绵,人们厌烦透了,只要去求他,他便拿着木屐,在大桥上倒立,雨立刻停了,太阳也会从厚厚的云层中钻出。烈日炎炎,赤地千里,人们请他抗旱,他便穿上草鞋狂奔,老天居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由于他有许多神奇的言谈举止,当时人们就把他看作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和尚。他曾作了一首歌,走到哪,唱到哪:“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来到奉化岳林寺东廊,端坐于一块磐石之上,在行将入灭之际,口中念念有词,即为此偈。
【赏析】
“布袋和尚”言行奇特,圆寂前又念了这首偈诗,所以被人们看作是弥勒转世。由于“布袋和尚”在世时,总是笑口常开,给人以一种亲近感。从宋代开始,人们就把他作为弥勒菩萨的化身来供奉。中国佛教徒对弥勒十分崇拜,弥勒信仰十分盛行。
“布袋和尚”在圆寂前所念的这首偈语既玄乎,也很实在。佛教宣称,弥勒作为未来佛,现在还在兜率天说法,但“他”常常到下界来度化芸芸众生。“分身千百亿”,那简直是到处都有弥勒的存在。“他”可能是你遇到的每一个劝你行善的人,也可能是你遇到的每一个替你排忧解难的人;“他”可能是你所崇拜的人,也可能是你暂时还不理解的人;“他”可能是你所敬爱的人,也可能是你漠不关心的人……按照佛教的说法,“他”无论是谁,只要是弥勒的化身,就一定会造福众生、度化有缘之人。遗憾的是,弥勒虽然“时时示时人”,然而,“时人自不识”。那么,我们怎么去认识弥勒呢?没有办法,但也有办法。你可以把所有为民造福的人,都看作是弥勒。只要你坚持为大众做好事,坚持积德行善,你自己也可能成为弥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