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见颙(yónɡ)师悟入①深,夙缘②传得老师心。
东南谩说江山远,目对灵光③与妙音④。
【注释】
①悟入:佛家谓参悟入道。《法华经·方便品》云:“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
②夙缘:佛家谓前生的因缘,同宿缘。《华严经》云:“同行宿缘,诸清净众,于中止住。”
③灵光:神异之光;佛家谓人的灵性光明。《五灯会元·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④妙音:指佛家美妙的声音。
【出处】
此偈出于《禅林珠玑·居士篇·富弼》。富弼(图十三)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奉诏兼译经润文史,后因赵抃警励,留神祖道,昼夜精进。后到颙禅师门下,晨夕参叩。富弼的谈论,颙禅师都认为不正确,并对他说:“待得山僧点头才是对的。”从此,富弼说什么,颙禅师只是摇头,绝不答话。有一个晚上,富弼忽然省悟,即去叩颙禅师门,颙禅师说:“明天早上再见。”次日一早,颙禅师见富弼进门没等他开口,已先点头了。富弼非常高兴,他想到自己悟禅是因为得到颙禅师的启迪,而颙禅师则嗣法于圆照本禅师,实乃一脉相传。于是,富弼便写了这首诗偈,寄给圆照本禅师以表谢意。
【赏析】
这首偈诗反映出富弼尊师学道的品格。富弼,字彦国,河南洛阳人。笃学有大度,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出使契丹,拒不割地。后官至丞相,范仲淹誉其有“王佐之才”。罢相后,居洛阳,向颙禅师学禅悟道。他虽然当过大官,但能忘齿屈势,虚心学习,勤奋努力,致使道业有成。当他领悟到佛法的真谛后,能不忘师恩,作偈谢师,可见其品格之高尚。正因如此,所以他能看到人的灵性光明;同时,他也找到了自身的发光点和慧根。尊师爱道,是古人历来推崇的,透过这首偈诗表层的宗教色彩,我们能看到这种精神的本质。
富弼天性仁慈、宽厚,从不斤斤计较。他教育子弟:“‘忍’之一字,众妙之门。若清俭之外,更加一忍,何事不办?”他年轻时,有一次遇到一个凶悍的人,无故谩骂他。别人对富弼说:“他在骂你。”富弼回答:“恐怕是在骂别人。”旁观者打抱不平,又对富弼说:“他在指名道姓地骂你。”富弼却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得是,未必富弼就是我啊!”先前还在破口大骂的人,听到这话,非常惭愧,当然也就住口不骂了。
图十三 富 弼
富弼的仁慈,在宋代是出了名的。他与范仲淹曾共同当国,范仲淹看到司簿之不才者,便一笔勾之,而富弼却说:“一笔勾之甚易,但您罢免了一个,恐怕痛哭的是一家?”范仲淹斩钉截铁地说:“一家哭是很伤心,但为的是千万家不哭啊!”可见富弼虽有恻隐之心,但毕竟不如范仲淹那样懂得治体。
富弼寄给圆照本禅师的谢师偈,表明了自己学佛的决心,以及对老师的敬仰。他深知悟在自性之理;但更知之所以能悟,是由于老师的开示;又深知自己所悟,需要老师的理解与支持。所以偈中尊师之情,溢于言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