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旃陀罗①姓,乐著于三月,
恶虫食其体,为爱自在故,
生死无有实,犹如芭蕉林。
【注释】
①旃(zhān)陀罗:梵语的音译,又作“旃荼罗”,可意译为“屠者”“严炽”“执暴恶人”“下姓”等。在古印度四种姓之外,以屠杀为业。据《西域记》载,旃陀罗人外出,必须摇铃自标,或者拄破头之竹,不然的话,就要问罪判刑。
【出处】
此偈出于《譬喻经》。经中说:有位比丘一心想得罗汉果,向他说法的优波芨多法师便带他去摩陀罗国旃陀罗住的地方。这里的人以屠宰、打鱼为业,生活很穷困。他们来到一个旃陀罗家,该家有个孩子已修习得罗汉果,然而却生着一种可怕的病。只见他身上的肉都被虫子吃掉了,口里吐出的是污臭的浊气。看到这个样子,比丘吓得不敢作声,优波芨多法师便告诉他:这个小孩的前世是一座寺院的维那,掌管寺内众僧的修持事务。一天,众僧都在僧堂静心修行,有位比丘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奇痒无比,他一边挠痒,一边发出声响。维那听了很生气,便恶声说道:“是恶虫吃了你吗?为何弄出这种难听的声音!”维那修行不肯精进,又口出恶语,所以投生于旃陀罗家,并受此报应。接着,法师又对比丘念了这首偈语。
【赏析】
在古印度,等级制度十分森严。有人生来就是神职人员,有人生来就是王公贵族,有人生来就是平民百姓,有人生来就是婢仆奴隶。统治者为了奴役人民,就规定种姓之间不可逾越。旃陀罗是四种姓之外的“下姓”,只能从事最低贱的职业。按照佛教“生死轮回”的理论,之所以会投生于旃陀罗姓,是因为他前世的报应所至。偈中所说的旃陀罗儿童,前世是一座寺院的维那,但他由于对发病的比丘恶语相向,结果投生在“贱民”之家,而且被恶虫咬噬,痛苦不堪。即使他已修得罗汉果,也难以躲过这一磨难。偈中突出了“生死无有实”的思想,以劝人在“身、口、意”各方面时时留意、处处小心,只能行善,不能造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