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方广佛华严经》(节选)

《大方广佛华严经》(节选)

时间:2023-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也是中国佛教华严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又称《旧华严》,收于《大正藏》第九册。一般所称《华严经》多指八十华严。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称普贤行愿品》,收于《大正藏》第十册。此外另译有《大乘入楞伽经》等十九部佛经,凡一○七卷。

[唐]实叉难陀[2] 译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觉首菩萨言:“佛子!心性是一。云何见有种种差别?所谓:往善趣、恶趣;诸根满、缺;受生同、异;端正、丑陋;苦、乐不同;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心不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缘,缘不知因;智不知境,境不知智。”

时觉首菩萨以颂答曰:

仁今问是义,为晓悟群蒙,

我如其性答,惟仁应谛听。

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

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

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3]

亦如大火聚,猛焰同时发,

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又如长风起,遇物咸鼓扇,

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又如众地界,展转因依住,

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

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

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

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

一切空无性,妄心分别有。

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

法眼不思议,此见非颠倒。

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

世间出世间,但有假言说。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财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非众生,云何如来随其时、随其命、随其身、随其行、随其解、随其言论、随其心乐、随其方便、随其思惟、随其观察,于如是诸众生中,为现其身,教化调伏?”

时财首菩萨以颂答曰:

此是乐寂灭,多闻者境界,

我为仁宣说,仁今应听受。

分别观内身,此中谁是我?

若能如是解,彼达我有无。

此身假安立,住处无方所,

谛了是身者,于中无所著。

于身善观察,一切皆明见,

知法皆虚妄,不起心分别。

寿命因谁起?复因谁退灭?

犹如旋火轮[4],初后不可知。

智者能观察,一切有无常,

诸法空无我,永离一切相。

众报随业生,如梦不真实,

念念常灭坏,如前后亦尔。

世间所见法,但以心为主,

随解取众相,颠倒不如实。

世间所言论,一切是分别,

未曾有一法,得入于法性。

能缘所缘[5]力,种种法出生,

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宝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等有四大,无我、无我所。云何而有受苦、受乐,端正、丑陋,内好、外好,少受、多受,或受现报,或受后报?然法界中,无美、无恶。”

时宝首菩萨以颂答曰:

随其所行业,如是果报生,

作者无所有,诸佛之所说。

譬如净明镜,随其所对质,

现像各不同,业性亦如是。

亦如田种子,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出生,业性亦如是。

又如巧幻师,在彼四衢道,

示现众色相,业性亦如是。

如机关木人[6],能出种种声,

彼无我非我,业性亦如是。

亦如众鸟类,从谷而得出,

音声各不同,业性亦如是。

譬如胎藏中,诸根悉成就,

体相无来处,业性亦如是。

又如在地狱,种种诸苦事,

彼悉无所从,业性亦如是。

譬如转轮王,成就胜七宝,

来处不可得,业性亦如是。

又如诸世界,大火所烧然,

此火无来处,业性亦如是。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德首菩萨言:“佛子!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说无量诸法,现无量刹,化无量众,演无量音,示无量身,知无量心,现无量神通,普能震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殊胜庄严,显示无边种种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别相,皆不可得。”

时德首菩萨以颂答曰:

佛子所问义,甚深难可了,

智者能知此,常乐佛功德。

譬如地性一,众生各别住,

地无一异念,诸佛法如是。

亦如火性一,能烧一切物,

火焰无分别,诸佛法如是。

亦如大海一,波涛千万异,

水无种种殊,诸佛法如是。

亦如风性一,能吹一切物,

风无一异念,诸佛法如是。

亦如大云雷,普雨一切地,

雨滴无差别,诸佛法如是。

亦如地界一,能生种种芽,

非地有殊异,诸佛法如是。

如日无云曀[7],普照于十方,

光明无异性,诸佛法如是。

亦如空中月,世间靡不见,

非月往其处,诸佛法如是。

譬如大梵王,应现满三千,

其身无别异,诸佛法如是[8]。(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注释】

[1]《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也是中国佛教华严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此经以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为佛法之根本法轮,故称“称性本教”。此经有三种汉译本,即:(一)六十华严。凡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又称《旧华严》,收于《大正藏》第九册。(二)八十华严。凡八十卷。唐代武则天时期实叉难陀译。又称《新华严》,收于《大正藏》第十册。较之旧译文辞流畅,义理更周,故流通较盛。一般所称《华严经》多指八十华严。(三)四十华严。凡四十卷。唐代贞元年间般若译。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略称普贤行愿品》,收于《大正藏》第十册。内容记述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五善知识,而成就普贤之行愿。此经只有这一品,但《普贤行愿品》非常重要,唯见于此译本,故一般将四十华严视为八十华严的补译。

[2]实叉难陀(652~710):唐代译经三藏。于阗(新疆和阗)人。证圣元年(695),持梵本《华严经》至洛阳,奉武则天之命,与菩提流志、义净等,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共译成汉文,是即《新译华严经》八十卷。此外另译有《大乘入楞伽经》等十九部佛经,凡一○七卷。

[3]这一节的意思是说:前念与后念各不相知,因而前念所现的宇宙与后念所现的宇宙没有关联瓜葛,是独立的存在。“譬如河中水”几句用河中流水比喻。宇宙中前一个相喻作前流,后一个相喻作后流,前流与后流各不相知。这是由于前流和后流均无自性,皆是众缘和合,因而各不相知。而前后可以相牵流,牵引的力量就是因果定律。以下又用火、风、地等,说明宇宙万物之真相。一般人认为有一个实体存在是一种错觉,正是这种错觉导致心随物转,而产生生死轮回。

[4]旋火轮:持火旋转而呈现轮形,轮形似有而非实有,譬喻一切事法之假相。《楞严经》卷三:“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摩诃止观》卷六:“为此见故,造众结业。堕坠三途,沈迥无已,如旋火轮。若欲息之,应当止手。”

[5]能缘、所缘:具有认识作用之主体为“能缘”,被认识之客体对象为“所缘”。缘乃依赖、依靠、攀缘等意,即表示心识非独自生起,必攀缘外境(客体对象)方能产生作用。

[6]机关木人:木人,傀儡之意,或者如今日所谓“机器人”。人之身心系由五蕴假和合而形成,无有自性,犹如傀儡,比喻五蕴皆空。

[7]曀(yì):阴沉而有风。

[8]本品中,文殊师利所问数问题,实皆为众生对于佛法常常生出的疑惑,文殊师利代众生而问,其他菩萨分别用偈语来回答,演说大乘佛法之真谛。

“善男子!我观毗卢遮那如来[1],念念出现不可思议清净色身;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观如来于念念中,放大光明,充满法界;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见如来一一毛孔,念念出现无量佛刹微尘数光明海,一一光明以无量佛刹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一一周遍一切法界,消灭一切诸众生苦;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善男子!我观如来顶及两肩,念念出现一切佛刹微尘数宝焰山云,充满十方一切法界;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一切佛刹微尘数香光明云,充满十方一切佛刹;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相,念念出一切佛刹微尘数诸相庄严如来身云,遍往十方一切世界;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毛孔,于念念中,出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变化云,示现如来从初发心、修波罗蜜、具庄严道、入菩萨地;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又,善男子!我观如来一一毛孔,念念出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天王身云,及以天王自在神变,充遍一切十方法界,应以天王身而得度者,即现其前而为说法;既见是已,生大欢喜。如天王身云,其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身云,莫不皆于一一毛孔,如是出现,如是说法;我见是已,于念念中,生大欢喜,生大信乐,量与法界萨婆若等。昔所未得而今始得,昔所未证而今始证,昔所未入而今始入,昔所未满而今始满,昔所未见而今始见,昔所未闻而今始闻。何以故?以能了知法界相故,知一切法唯一相故,能平等入三世道故,能说一切无边法故。[2]

“善男子!我入此菩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光明海。又,善男子!此解脱无边,普入一切法界门故;此解脱无尽,等发一切智性心故;此解脱无际,入无际畔一切众生心想中故;此解脱甚深,寂静智慧所知境故;此解脱广大,周遍一切如来境故;此解脱无坏,菩萨智眼之所知故;此解脱无底,尽于法界之源底故。此解脱者即是普门,于一事中普见一切诸神变故;此解脱者终不可取,一切法身等无二故;此解脱者终无有生,以能了知如幻法故;此解脱者犹如影像,一切智愿光所生故;此解脱者犹如变化,化生菩萨诸胜行故;此解脱者犹如大地,为一切众生所依处故;此解脱者犹如大水,能以大悲润一切故;此解脱者犹如大火,干竭众生贪爱水故;此解脱者犹如大风,令诸众生速疾趣于一切智故;此解脱者犹如大海,种种功德庄严一切诸众生故;此解脱者如须弥山,出一切智法宝海故;此解脱者如大城廓,一切妙法所庄严故;此解脱者犹如虚空,普容三世佛神力故;此解脱者犹如大云,普为众生雨法雨故;此解脱者犹如净日,能破众生无知暗故;此解脱者犹如满月,满足广大福德海故;此解脱者犹如真如,悉能周遍一切处故;此解脱者犹如自影,从自善业所化出故;此解脱者犹如呼响,随其所应为说法故;此解脱者犹如影像,随众生心而照现故;此解脱者如大树王,开敷一切神通华故;此解脱者犹如金刚,从本已来不可坏故;此解脱者如如意珠,出生无量自在力故;此解脱者如离垢藏,摩尼宝王示现一切三世如来诸神力故;此解脱者如喜幢摩尼宝,能平等出一切诸佛法轮声故。善男子!我今为汝说此譬谕,汝应思惟,随顺悟入。”(节选自卷七十一《入法界品》)

【注释】

[1]毗卢遮那:法身之义,意译为“遍一切处”,相当于汉语的“道”。原意为太阳,故又意译为“大日如来”。据智者大师《法华经文句》所说,毗卢遮那是法身如来,卢舍那是报身如来,释迦牟尼是应身如来。

[2]本节所选文句在《华严经》中经常出现,显示了一真法界一多相即、小大互容等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中国华严宗据此立华严十玄门,表示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之相,通此义,则可入华严大经之玄海,故称玄门;又此十门相互为缘而起,故称缘起。十门相即相入,互为作用,互不相碍。十玄门包括:(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广狭自在无碍门;(三)一多相容不同门;(四)诸法相即自在门;(五)隐密显了俱成门;(六)微细相容安立门;(七)因陀罗网法界门;(八)托事显法生解门;(九)十世隔法异成门;(十)主伴圆明具德门。简言之,即时间、空间的障碍彻底打破、彻底贯通,一切法为平等一相的佛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