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渐修”与“顿悟”

什么是“渐修”与“顿悟”

时间:2023-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沈英虽然想了种种方法,最终还是未能如愿。这一天,沈英忽然想出一计来。山下居民也都赶来帮助僧众救火,情形很杂乱,来来往往的人群谁也不会留心沈英的行为,更不会想到这把无情火是这小子搞出来的。可是沈英肚子里寻思:“现在白玉瓶中的水也灌了,柳枝也插了,照大师说一见到这种情形,就是坐化成佛的日子。如今我弄个假的,等她明天不能坐化成佛时,就可以和她大大地开一场玩笑,那时看她还有什么话说。”

禅定虽然是渐修,但也离不开顿悟,否则很难完成质的飞跃。所以,释迦牟尼在渐修了许多年之后,依靠菩提树下的瞬间顿悟才恍然成佛。渐修和顿悟是佛法修行的两翼,缺少哪一边,也飞不起来。

人们提起渐修与顿悟,往往会片面地夸大两者的对立,以为渐修、顿悟水火不容,甚至还会武断地认为两者有高下之别。其实两者并没有佛法上的高低,差别只是修行层次和所达到的境界不同。修行的初级阶段,渐修递进比较实用,这是一个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的过程;而修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定力和智慧具备了足够的能量,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但无论渐修还是顿悟,都不要执着于表象。对渐修而言,如果执恋于谨慎勤勉,最终不过是佛门的忠实奴仆;如果沉迷在纯洁明净的感性体验中,那就等于跌倒在成佛悟道的终点线之前。顿悟也一样,不要以为“一顿解千愁”,否则就是“刻舟求剑”,离佛法真理越来越远。

他既然有了这个念头,哪里肯就这样放弃呢?不过禅堂之上整天人来人往的,晚上又关门闭户,外人怎么才能进去呢?所以沈英虽然想了种种方法,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光阴荏苒,转眼又过了几个月。这一天,沈英忽然想出一计来。他预先准备好一罐清水、一枝杨柳,藏在隐蔽的地方,然后潜入柴房,敲石取火,把柴草点着了。无情的火焰熊熊地燃烧起来,全寺僧尼听说柴房里失火,都吓得手忙脚乱,一齐跑到后边,忙着打水救火。前面禅堂中没一个人,沈英便乘着这个机会,拿着预备好的东西跑到禅堂,一纵身跳上供桌,将罐中的水倒入净瓶,柳枝也插得端端正正,又擦干净供桌上的脚印,然后匆匆地退了出来。

山下居民也都赶来帮助僧众救火,情形很杂乱,来来往往的人群谁也不会留心沈英的行为,更不会想到这把无情火是这小子搞出来的。见他提着一个瓦罐,还当他是来救火的呢。

可是沈英肚子里寻思:“现在白玉瓶中的水也灌了,柳枝也插了,照大师说一见到这种情形,就是坐化成佛的日子。如今我弄个假的,等她明天不能坐化成佛时,就可以和她大大地开一场玩笑,那时看她还有什么话说。”

再说大火幸而发觉得早,救的人又多,一会儿就被扑灭,没有造成大的灾难。忙碌了一场,已是黄昏,大家吃过饭,收拾妥当,各自回禅房去做清课。匆忙之间,没有谁注意供桌上的羊脂白玉净瓶,所以沈英虽然忙碌了一场,当天却并没有被发现。

直到第二天,大家起身,值日的僧尼到各处去洒扫揩拭。值大殿的性空刚揩到供桌,发现净瓶中的柳枝,凑上前去一看,果真是一瓶满满的清水。她喜出望外,放下手中的抹布,一路跑出殿来。恰好永莲采了一束鲜花来上供,两人撞了个满怀,险些各摔一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