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观音(梵名Pandaravasini)是三十三观音中的第六尊,音译半拿悉宁、跛拿罗缚悉尼,意译为白处、白住处,又称为白处尊菩萨、大白衣观音、服白衣观音、白衣观自在母。
经卷中称:“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此菩提心从佛境界生,常住此能生诸佛也。此是观音母,即莲花部主也。”由此可知,此尊常在白莲花中,所以称为白处或白住处菩萨,是令一切苦恼消失、转不吉为吉祥的观音。此尊位在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莲华部院西北隅,密号为离垢金刚。
白衣观音的形象,经轨中所出各异。依据《大日经疏》卷五所载,是顶戴天发髻冠,身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花。而《不空索经》卷八、卷九、卷三十记载,左手持莲花,右手扬掌或仰伸上等。现图胎藏曼荼罗、胎藏图像所出的形象大致同上,身呈白黄色,着白衣,左手执开敷莲花,右手作与愿印(即伸五指,掌向外而安于腰前),结跏趺坐于赤莲花上。
古来以白衣观音为本尊,而祈请息灾延命的修法,称为白衣观音法或白处尊法。
试想,好好的皮肉用针刺一下还觉得疼痛呢,更何况是剪去一块呢?不过是割股的人因为专注于救人,无心顾及自己的疼痛罢了。
刘氏煎煮时,惊动了菩萨,菩萨便走过去问:“大嫂啊,你在那里做什么?”
刘氏只说是煎药,菩萨说:“你不要瞒我了!你左臂刚才还好好的,现在为何却裹了布条呢?罐中所煎的,是不是人肉呀?”
大士像
贾师古 绢本国画 宋代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尊观音菩萨慈祥大度,犹如一座雪山,俯视着芸芸众生。他的头发卷曲幽雅,还带着印度男性的特征。手中的净瓶里飞出清澈的水流,浇灌着一朵在岩石上盛开的莲花。整个画面使用了小写意的随意笔法,又用工笔勾勒了菩萨的五官,使他看上去安详而丰润。贾师古是宋朝很有名的国画大家,是释道画宗师李公麟的弟子,梁楷的老师。他继承了唐以前的佛教绘画传统,刻意表现了观世音本为男身的历史事实。宋代佛教艺术表现观音,往往都作男身。直到宋末女画家管道升编辑完成《观音菩萨传略》,妙善公主的形象才逐渐得到完善,开始深入人心。
刘氏知道瞒不住,只好告诉她实情。菩萨长叹:“世上哪有用人肉才治得好的病呀?毁伤了父母赐给你的身体救人也是有悖常理的。但是你一片纯孝之心,却是世间少有。何况婆媳之间不比母女亲厚,别人家吵闹打骂的多得是。大嫂能够如此孝顺婆婆,真是万分难得,令人十分敬佩!不知道你婆婆患了什么病?”
刘氏说:“是呃逆的病,接连不断地咳着,吃些药下去,稍为平复一点儿,隔不了一会儿,就又发作起来。我想婆婆年事已高,常期下去即便是健壮的人也会被拖累坏的。我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才决定割股治病,想不到被大嫂知道了。要是再治不好,那该如何是好呢?”
菩萨说:“要治这病并不难,我倒有一个灵验的药方,只要去药店中买一两大刀豆、一两柿蒂,和水煎服,自然就可以见效。”
次日清晨,菩萨告别离去。刘氏按照菩萨的话托人到市上的药铺买了这两味东西回家,浓浓地煎上一碗,送给婆婆吃了,接着再煎了两盅。一碗药下去,老婆婆的咳嗽顿时平复了不少,随后沉沉地睡去。醒来时虽还有些呃逆,但已不像先前那么厉害了。刘氏又送了两盅给她吃了,隔了半天工夫,呃逆竟然完全平息,就像服了仙丹妙药一般的灵验。呃逆既然好了,经过刘氏的悉心照顾,没过多久,婆婆就已完全康复了。
此时,菩萨已游遍中土各地,广传佛法。中原佛教已十分兴盛,菩萨心中很是喜悦。便转向南方行走,意图取道闽粤,回归南海。不料半路上又遇见了吴璋,菩萨暗想近来所遇的都是些孝子贤妇,确实难得。但这吴璋一生劫数众多,要受很多折磨,还是等我来保护他吧。
你想知道这吴璋是什么人物吗?听我慢慢讲来。这吴璋是一个孤儿,十岁就没了父亲,他母亲陆氏,工于刺绣,贞静幽娴,在家安心守寡。想不到皇上突然下令要挑选民妇,供皇宫内廷及各王府差遣,陆氏不幸被选入皇都,留下孤儿吴璋,寄养在叔父家里。吴璋天性淳厚,自从母亲离开后,对她念念不忘。一连读了几年书,直到十六岁时,他想:“世上哪有没有母亲的人,我明明有母亲,如今却不去相见,还算是人吗?”于是便辞别了叔父,收拾了盘缠行李,搭船去皇都寻访母亲。
一路上吴璋坐舟步行,逢人就打听母亲的下落,好不容易打听到母亲被分派在某亲王府,心中非常欣慰。经过好多日子,终于到达都城,找了家客店安顿好行李,便去王府打听。一问之下,才知道那个亲王已经被分封到广东去了,陆氏自然也随从前往。
吴璋顿时像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不过转念又想:“他们能够去的地方,难道我就去不成吗?纵然盘缠用完了,讨饭也要去广东。”
他打定主意,回到客店中,准备歇息一晚就上路。不料病魔这时却赶来相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