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整理人:徐云丽、夏明仁 流传地区:弥勒城区
东南沿海的奉化城区有一座锦屏山,山上建有中塔寺,该寺为布袋和尚的埋骨之地。西南边陲的弥勒县境内,也有一座锦屏山,山上建有弥勒寺,该寺内外供奉着弥勒与布袋弥勒。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弥勒缘。
弥勒县因唐宋时境内为弥勒部族所居而得名。那里有一个少数民族,由于其首领因势利导、顺应民心,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部族了。因部族首领名叫弥勒,部族内的很多成员也信仰弥勒法门,于是,大家一致要求将自己的居住地改称弥勒。弥勒县的地名因此而来,并延续至今。
明朝后期辰光,有个名僧如玉得地锦屏,募资建造弥勒寺。讲起如玉建造弥勒寺,还有一个传说。如玉建弥勒寺前,在云南大理东部的宾川县鸡足山修行。鸡足山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尊者的道场。迦叶当佛陀入灭后,在印度王舍城的七叶树下进行了第一次结集。这次结集对后世的佛法流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加之迦叶一贯少欲知足,被大家一致推崇为上首。直到阿难成为弘法的继承者,迦叶始来鸡足山入定,待弥勒下生方行涅槃。迦叶到鸡足山后,在那里建弥勒院,如玉曾任弥勒院住持。有一天夜里,如玉梦见布袋和尚引领他到一个充满灵气的山上,要他去建造一座供奉弥勒的寺院。如玉由此发心建造弥勒寺。经过四处寻觅,他终于在离弥勒县十里远的锦屏山找到了梦中的灵山圣境。于是,他募款购地建寺,供奉弥勒。
在锦屏山弥勒寺的大雄宝殿后面登上199级台阶,后人还增建了19.99米高的露天布袋弥勒大佛。南怀瑾先生为这尊露天布袋弥勒大佛题写了“弥勒大佛”四个大字。
如玉到锦屏山建弥勒寺后,常到锦屏山山顶向远处眺望。有一次他在山顶的一个新角度眺望时,发现其中有一座山峰很像现在佛释迦牟尼卧佛。事情非常凑巧,后来这座山峰果真被称为牟尼山了。牟尼山的山脚下还有牟尼山村。后人还在牟尼山村旁建造了一座牟尼寺。
据传明洪武年间,临安(今建水)府台派地师为其父亲寻找一块灵地。地师在弥勒县锦屏山附近找到了一个青山倚坐、湖水碧绿、山水相映、龙凤双全的宝地。这块宝地就是如玉曾经发现过的牟尼山所在地。之后,地师的弟子下令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建牟尼寺。
在同一个县城内,奇特地用现在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菩萨两人的名字作为地名、山名、寺名的,可能仅此一地吧。因此,如今撤县设市后的弥勒市也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佛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