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岳林寺志》

《岳林寺志》

时间:2023-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复现于他州,亦负布袋,众竞图其像。有陈居士谓师曰:“和尚此去不可堕他人是非。”

康熙二十六年(1687)《岳林寺志》卷三《布袋和尚》中载有:

师不知何许人也,唐僖宗时见于明州奉化县。蹙额皤腹,形体腲脮,日夕寝食无常,处世莫知其姓氏,每以杖荷布袋,且有十八小儿哗逐之。不知所从来,入廛肆聚落,见醯醢鱼菹,辄乞入口,余以投袋中。自号长汀子,曾往闽化木一袋,从寺井出,取之不竭,岳林梵宇大典共神异之。后梁贞明三年丙子三月,师将示寂,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毕即于本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而化,结龛封山为窣,堵波赐额定应塔。后复现于他州,亦负布袋,众竞图其像。

有僧在师前行,师抚其背,僧回首,师曰:“乞我一文钱。”曰:“道得,即与。”师放下布袋,叉手而立。白鹿和尚问:“如何是布袋?”师放下布袋。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师负之而去。保福和尚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放下布袋,叉手。又问:“莫更有向上事否?”师乃负之而去。师立街旁,有僧问:“和尚是在这里作甚么?”师曰:“等个人来。”曰:“来也,来也。”师曰:“汝不是这个人,师在闽中。”有陈居士谓师曰:“和尚此去不可堕他人是非。”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笑口暗消磨。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能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士曰:“和尚有法号否?”师曰:“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士曰:“有行李否?”师曰:“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目在,问路白云头。”士曰:“弟子愚顽,如何得见佛性?”师曰:“即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士曰:“和上(尚)此去莫依族舍而住。”师曰:“我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智慧解(皆)安排,千古无一匠。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居士异之,复作礼,留斋宿,是夕师复书偈于门曰:“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僧问:“如何降伏妄心?”师曰:“心是何物,徒劳调伏,妄本无根,放下无迹,诸缘扰攘,一真宁寂,如如法界体堂堂,砍不破兮遮不黑。”“师受田家斋?”田家问道。师曰:“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师在大桥夜坐,忽有强人窥探,示以偈曰:“由贫沦堕世波中,舍却贪嗔礼大雄。直截凡情无所得,圆明寂照汝心宗。”师出街衢,见市人挤挤,叹曰:“奔南走北欲何为,百岁光阴顷刻衰。自性灵知须急悟,莫教平地陷风雷。”又曰:“趋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疾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王。”僧问:“如何是顿渐法门?师曰:“汝心即圣智,何须问次第。圣凡都不到,空华映日飞。”僧问:“如何是化灰?”师曰:“肩挑日月横街去,把定乾坤莫放渠。遇圣遇凡俱坐断,寂光胜地可安居。”僧问:“如何修持则勿虚生浪死?”师曰:“无生无死佛家风,不堕古今莫定踪。触处圆明常湛寂,龙华鸡足两无从。”僧问:“如何是道?”师曰:“碧水映孤峰,寒潭迎皎月。尔我不知宗,须弥足底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