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世纪,禅宗文化和精神就传播到了邻国朝鲜。后来又有朝鲜人在南方的马祖那里受法,然后回国传承南禅宗的文化和精神。到高丽时期,朝廷主张将这两种文化结合在一起,定慧双修,禅宗文化便在朝鲜开始了广泛、久远的发展。
在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间,日本僧人荣西漂洋过海,到宋朝参禅学佛,在天台山万寿寺,在临济宗黄龙派、虚庵怀敞那里受法,将黄龙禅法传入了日本,建立了建仁寺、圣福寺,他们叫作兼修禅、密二宗。显然,这样的寺名,也是在为日本人民祈求着福音、祈求着和平。在历史的变迁中,这一派叫“千光派”。
同时,还有一位叫俊芿的日本僧人,在宋朝接受了杨岐派的禅法,回到日本后建了泉涌寺,向他的弟子传授了杨岐禅宗的主要思想。13世纪,一位叫道元的日本僧人到南宋,在洞山第十三代弟子如净那里学习禅法,又将曹洞宗传到了日本。当时日本僧人的学习精神感动着中国僧人,在南宋末年,有许多的中国和尚前往日本,传授杨岐派的禅法以及精神和文化。中日两国人民的佛教文化以及民间文化,早在宋朝就开始了源源不断的密切交流与繁荣发展。
日本僧侣拜谒临济祖庭
在元、明、清时期,随着朝廷的对外开放和民间的广泛交流,中国的佛教、临济文化的精神传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所以他们现在的一些生活、文化以及习惯酷似我们华夏人。
禅宗文化传入英国之初,由英国籍的日本曹洞派比丘尼肯尼特在英国诺桑伯兰谷地区创立了“霞斯塔寺院”以及分支机构“瑟罗塞尔洞修道院”,这里除供人习佛坐禅和举行佛教主要庆典活动外,禅师还为人主持婚礼、举办丧礼。在肯尼特的影响下,本地区热爱佛教的人士积极倡导,禅宗便在英国很快盛行起来,各地纷纷建立起了学佛坐禅中心。
南朝,即420年~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在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在这个时候,陈宣帝太建六年(574年)的时候,印度僧人灭喜来到中国,在僧璨禅师那里学习楞伽禅法。太建十二年(580年)间,他去越南建了法云寺,并将禅法传于弟子发云,到定空禅师以后,渐渐接近了中国南宗禅的“顿悟”禅法。这就是越南最早的禅宗“灭喜禅派”。唐元和十五年(820年),中国禅师无言通到越南弘扬佛法,在北宁仙游县传法于弟子感诚,代代相传,形成了“无言通禅派”。直到越南“李朝”时期,即1010年~1224年间,“无言通禅派”成了越南佛教的主要宗派。
这一派继承了中国的南宗禅法,实行面壁禅观修行方式,运用了中国公案和体验的研究方式。到13世纪,曾受教于中国天封禅师和德诚禅师的越南人陈太宗,又传到陈仁宗,在安子山花烟寺创建了“竹林禅派”,在“无言通禅派”的基础上,以河北正定的临济宗为法门,成为无言通禅派的支系。
宋朝的雪窦重显的弟子、草堂禅师在越南被误解,被抓到一位管僧人的官员家当了奴仆,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管僧人的官员将草堂禅师推荐给了越南的皇上李圣宗,李圣宗得知草堂禅师对禅的功力非常深厚,便请他到开国寺传授禅法,草堂禅师主讲了雪窦重显禅师的《颂古百则》,后来便形成了“草堂禅派”。
这一派倡导禅净一致,发展得很快。到18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元绍禅师到越南弘扬佛法,在那里创建了“元绍禅派”,这一派以河北真定的临济宗的思想为宗旨,主张禅教一致,一时盛行于越南南方顺化等地区。18世纪初,有越南僧人在临济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创建了“观禅派”,这一派流行于越南中部地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17世纪中期,竹林禅派的著名僧人白梅麟角创立了“莲宗派”,是禅宗和净土宗相结合的派别。这一派主张禅净一致,一教为佛眼、以禅为佛心,以阿弥陀佛为禅的公案,专门念阿弥陀佛名号为修行方法,由此而得悟平生。这一派流行于越南的北方广大农村。至今,佛教仍在越南广为流传,尤其是临济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