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父王母事业圆满,即融入于自然生成之十一面大悲观音心间

王父王母事业圆满,即融入于自然生成之十一面大悲观音心间

时间:2023-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内觉到解脱之分,能所之相亦归消失。凡所作为,皆成法行。智慧从内显发,一切烦恼,自然清净,则自然生起极大诚敬。故无二之身,唯住于大自显现境界之中也。因其乃自然出现,故为顿成,乃自明照,故为澈照。乃自觉性,故成法身。既无可达,岂能获得住处。内息贪着,自获无生,内见无念,自降魔障。所谓认知够劳修习,则法尔自然涌现者也。因此,于自性自起自灭之密意,亦无有能立所立之分也。

唵、嘛、呢、叭、咪、

礼顶大悲心尊前。

翌晨,日出之时,王孙芒松芒赞(518)迎请此大悲心所变化之护教大王松赞干布,至宫顶凉阁上,以己之衣为座,请大王父坐之,供献诸种食品,又复绕行,顶礼无数,而作启白曰:

唉、马、火,一切诸佛之事业,

无量光佛之大悲,极乐世界之使者,

一切藏民求救处,恳于我等垂悲照(519)

凡俗境中见佛身(520),甚深密意虽不显,

法性实义之大悲(521),如来心间不隐藏。

请将隐密俱掘出,示我自现无境相(522)

示我离思无所作,虽示不作而任运,

无作任运而安住,三身自然由此现,

请示我心能契合(523)

如是顶礼启请已,王父乃云:“王子谛听:

我乃诸佛之事业(524),无量光前曾发誓,

为利菩萨藏民来,我与正觉无有二。

有情悉为我化机,汝等皆蒙圣加持,

如来心传甚深义,虽为圣者之道基,

法性实义之大悲,不应开示于劣慧。

乃由悲心彰隐秘,不悟即成增损执。

为诸无救决本密,希即牢记心脏间。

虽达法性之边际(525),我之妙说亦听取。

诸种境界皆自现,即此无境离思量,

即此无思即无作,任运无作如如住,

无住放松最为上。作此解会之士夫,

即已离边断戏论(526),遂即安名为见宗。

任持自显而空寂,遂即安名为修习。

理事未曾有分离,遂即安名为行持。

息灭一切取舍执,遂即安名为证果。

不须劬劳能利生,遂即安名为大悲。

此法无有劳倦事,遂即安名为至大。

虽利有情不染垢,遂即安名为圣者。

大悲慑伏一切敌,遂即安名为君主。

调御有情能平等,遂即安名为松赞。

讲说于心有利法,遂即安名为教授。

迹后所留诸记录,遂即安名为教传。

为引众生起敬信,遂即安名为寺宇。

自然解脱妄想缠,遂即安名为佛陀。

令诸有情趣正道,遂即安名为圣教。

无作与心能相契,遂即安名为僧伽。

无有功用住实相,遂即安名无所作。

为转凡俗妄分别,遂即安名生次第。

诸种方便引导心,遂即安名为修道。

于内了达离根本,遂即安名为解会。

唯达一义无有余,遂即安名为独一。

万有皆为一本体,遂即安名为法身。

净相悉现成尊身,遂即安名为报身。

以诸方便为导引,遂即安名为化身。

无有分别仍保旧,遂即安名为现证。

一切所安皆唯名,无执名相亦应舍。

一切所思皆妄想,心所造作应舍弃。

所谓放者唯文句,应当舍置文句相。

所谓放置皆妄想,能作妄想隐界中。

所谓隐藏亦善念,应无善恶而平等。

无有隐秘极明显,无有来去至分明。

无有取舍极松散,无有方所极圆融。

无有纵擒任逍遥,无有明暗极开朗,

无有散忘极晓了,无有留放极自在。

当观远离妄念境,当观还离文字相,

当观无有善恶境,当观无有内外心,

当观无有男女心,当观舍离二执义。

所谓义者绝思量,过去之后慎勿追,

当观离于言思境,以观无有所见境。

舍置不观见法性,舍置不修成心性,

不执不放自然解。若有如是见到人,

染净为二我未见,罪福为二我未见,

美恶为二我未见,断常为二我未见,

男女为二我未见,苦乐为二我未见,

是非为二我未见,亲疏为二我未见,

高下为二我未见,明暗为二我未见。

即从无所见境性,诸种杂现乃自性,

诸种无遮而放置,诸种无执而放置,

诸种无有取舍置。诸种离执是法身,

无碍明朗是报身,诸种远离是化身。

无俗分别是法身,贪着法性即凡俗,

远离妄想即真谛。若离贪欲见实义,

二执缚解悟实相,无有取舍成悉地。

若利有情事业成,心若决定达去处,

无有去处自涌现。若有如是证得人,

一切觉性皆自觉,一切所知皆自知,

一切所缠皆自出,一切所现皆自显,

一切空寂皆自空,一切所住皆自住,

一切存在皆自在,一切安乐皆自乐,

一切苦恼皆自恼,一切自知皆自现。

无有所修亦无思,于心不即亦不离,

亦无存留亦不放,亦无忘失亦无误。

如是智慧无断绝,住三摩地无间缺。

于所缘境无擒纵,于妄想心无美恶,

意境亦是无内外,无实亦是无内外,

断除顾虑免过失,无所欲求亦无得,

无有功用诸患消。”

因不希求证果,故求佛之欲想亦归消失。远离文字思维,故亦无有言说之相。若能如此证得自在,自己即能绍承传统。于内觉到解脱之分,能所之相亦归消失。了知现有即为教传。凡所作为,皆成法行。凡所见闻,皆成三身。智慧从内显发,一切烦恼,自然清净,则自然生起极大诚敬。若夫了达轮回涅之根本,即是自己的灵明本性,了达一切苦乐,即是内心明现,则我执将在法身中解脱也。夫达本者,即无见地,断争论者,即无观想,已还原者,即无修习,见自心本性者,则别无有佛也。智慧自然涌现,顿然无忘而住。诸相在无挂无碍中解脱,故诸受无形无踪而归消失。自性坦然,法身毕露,自获解脱,灵知独照。故无二之身,唯住于大自显现境界之中也。因其乃自然出现,故为顿成,乃自明照,故为澈照。乃自显现,故为光明。乃自觉性,故成法身。乃自解脱,故无碍通达也。又若自不造作,岂待他作?已无所思,岂能由它表诠而可得之。自己无明,岂能调伏其他有情。不即不离,岂可寻而有获。既无

可达,岂能获得住处。既非实有,岂能把握到手。既不可示,岂能眼见。岂能在自己现有之上,尚再寻觅乎?在明朗之上,尚求见乎?已成解脱之上,尚欲破坏乎?已属清净之上,尚欲染污乎?已经满足之上,尚求饮乎?已经饱餐之上,尚求食乎?已经温热之上,尚欲烧乎?已经明白之上,尚求蒙昧乎?是故此心,远离因缘,故离去殷勤修习之心,既非实有,岂用对治调整。既已离去有无之想,即断常之境相,自归清净,二执任运解脱,故断患得患失之边。内息贪着,自获无生,内见无念,自降魔障。夫如是知,方可谓之自性广大,无需对治,自显智慧之行也。亦所谓无有分别,法尔实相,则无有取舍者也。所谓由内显发智慧,妄心自然息灭者也。所谓已超越有非之想,则离去所立所破者也。所谓认知够劳修习,则法尔自然涌现者也。所谓顿成无生,则果德自然显发者也。如是即解会与证悟同时,了知和解脱同时,明现与觉照同时,契合与触受同时,浸润与潮湿同时。若如是了知之人,即能于见宗无所偏颇,则衣着虚空。能于修习中无有明暗,负荷日月。能于行持中无所挂碍,御风而行。能于果德中无取无舍,如瞻视金洲。如是了悟之瑜伽士,则于见宗有所见乎?于修习有所修乎?于行持有所行乎?于果位有所证乎?此乃将觉性返本归源,有相归于自然解脱,断去内外执着,泯去美恶取舍,解除贪耽束缚,除去贪美之我慢,释放敌心之嫉妒,熄灭瞋恚之太火,醒去无明之黑暗,在无作之境中不散而住,夫如是行之人:

若修生次,即成本尊身。若念圆次,能所执相灭(527)

若欲双融,即观空中虹(528)。若起了悟,不须依俗法。

于未见中,须依教传师。若修法行,断除私贪欲。

欲着利甲,转三业为尊。欲行利他,发利有情心。

欲修自利,离去尘嚣闹。欲降魔障,生无根悲悯。

欲后得乐,现生应苦行。欲化众生,爱他较己甚。

若生怠惰,观修死无常,若生贪着,修如梦幻化。

若为魔引,应思择自心,若如法行,断诸非法行。

纵常伴我,亦唯有此法,纵遇他佛,除此亦无别。

如是护教大王将密意明白指示,即于此时,小王及诸臣僚于大法尔自起自灭洲中,不须勤劳苦修,则咸证得解脱。即于斯时,对于苦乐,无所取舍,生死涅,无有美恶,此生来世,无有拣择。尔时大众面见圣容,如人观人相似,亦不分能见所见。因此,于自性自起自灭之密意,亦无有能立所立之分也。于是王子暨诸臣僚皆生随喜,供呈广大内外供品,令王父喜悦,以报答深恩。少顷,王父入定,缄默不语,旋复开目凝视虚空,而作是言:

呀嗓,王子善谛听(529),于末法时某一次,

我之拉萨土地内,有似鱼、蛙、蝌蚪、猴,

依次以水能截止。似鱼乃是佛母性,

如同十方界真佛,是由佛而承侍佛。

凡在似鱼口边上,如触佛母无分别,

此乃昔日修所得,能达轮回苦边际,

勤策有义藏庶民!若以卵大石沙泥,

于此地方作堆叠,即是赞颂诸正觉,

亦是进入大乐道。对我种性恭敬时,

似鱼相对如翼覆,似蛙相时如戴冠,

似蝌蚪时如铺垫,似猴相时成形相,

即当供养广大供,殷重虔诚而祷请。

如是作已能稍住,内供诸尊外利堤,

外能护堤内神喜,陈设供养启请时,

藏民所愿悉成就。虽于末法罪行重,

若于拉萨见、闻、触,众生大半脱轮回。

此乃诸圣之大悲,亦我藏庶之福德,

故皈依我诸男女,勿舍勤勇发猛心。

愿见、闻、触我拉萨,是乃契于解脱道。

若欲遣除诸过患,而欲修成何功德,

苟能敬奉我拉萨,所愿如意得成就,

凡所欲事向佛求。

如是王父又向王子垂示云:“大王子,某时拉萨若有水患,应当设法,将金银等财宝秘藏于窖,作为培修之资。”于是王子为拉萨之料管维修计,遂即于斯时,将甚多之金银资财,埋藏于药叉纳迦俱吠罗之右膝罗裙下,愿诸后来有缘化机能开封禁

而为之祈祷。且此亦可饶益南方西方诸有情众。是乃法王松赞干布将隐秘明白揭示而作之教诲也。

总此,法王执掌朝政,凡七十年(530),征服天下,使如来之教,如日朗照,降澍欲乐受用之雨,致藏民于康乐之途。寿八十二,阳铁犬年(531)八月初十日在神变殿净香室北面,圣观世音菩萨前,此化身藏王松赞干布之右为尼妃,左为汉妃,后为孟妃赤姜,膝下唯有王孙芒松芒赞,前面有大臣吞弥及噶二人守护大殿外门,内有向伦钦布及贝江·白几勒桑二人把门,执持各种供品,在王之本尊前设供,并做发愿。

复次,王又为王孙垂训谓曰:“善男子,吾依佛法改制王法,令佛教光显,使藏民登于康乐之域,汝亦当如是做。勿败我之王政,如教护持。我之二大佛寺,汝当善为照管,令其香火兴盛。我之宫室,犹如天堂,应善自继承。我之后妃及臣僚庶民,汝当作为彼等仰望瞻依之处,犹如父母。务使利益安乐周遍诸方也。

自我以下五世后,妙吉祥之变化身(532)

有王名‘德’者将出(533),彼亦能大宏圣教。

又从彼下二世后,金刚手佛之化身,

将有王名‘赤’者出(534),彼亦当大宏教法。

此后即有魔变化,具畜生名王将出(535)

彼心乃为魔所主,破坏寺宇摧佛法,

三藏法师害其命,行法之人悉诛戮,

焚毁一切经典籍,破坏如来之圣教,

上师阇黎沦为仆(536),清净沙门使离法,

诸善知识驱作屠,如来法衣抛水中,

佛三依处碎以石(537),即法之名亦不留。

其后叶巴岩窟内,金刚手佛变化身,

有一比丘名为‘白’(538),乃将罪恶王诛戮。

历时约八小甲子(539),无有如来佛正教,

吁嗟有情诚可悯。即我所有诸本尊,

亦匿佛殿秘藏中。此后五百末期时,

正觉教灭余烬燃,乃自朵康重兴起(540)

为有雪邦诸有情,如重燃起垂灭灯,

使正觉教再光显。善信仍陈诸供品,

顶礼膜拜做绕行,广出清净沙门众,

正觉之教大弘扬。”

如是语后,遂入于慈爱三摩地中(541)。上乃聊举一隅,对未来予记之教言,广如觉阿吉所取出之伏藏、柱藏书《遗训首卷录》中颇为详尽也。

又少顷间,王复语云:“我之内外臣辅及属民等,若有人来言欲求见我藏王松赞干布者,彼欲求与我相晤,可向圣观自在前发愿祈请,则如与我相见无有异也”。又尼妃赤尊转面外语曰:“诸亲近之藏民,若有来言,欲见我尼妃赤尊者,彼若欲求与我相晤,可向怒纹度母前发愿祈请,则如与我相见无有异也。”又汉妃公主将面转向外语曰:“诸爱怜于我至亲之藏民,若有来言,欲见我汉妃公主者,彼若欲求与我相晤,可向尊圣度母前发愿祈请,则如与我相见无有异也。”

尔时,臣噶等云:“大王,作此训示,王父王母究将何归?”答曰:“我三人远不他适。”王遂起立,右手触于尼妃赤尊,赤尊变为白优婆罗花,随即融入于王之右肩。左手触于汉妃公主,公主变为青优婆罗花,随即融入于王之左肩。于是王即来至自成十一面本尊之前,对圣者作赞曰:

空寂法身境界中,为利有情所起身,

寂静四面威七面,十一面尊前顶礼。

根本文面三白色,极现喜悦而美妙,

能息罪业与烦恼,法身面前诚顶礼。

其上熟金黄色面,嗔怒三面含笑容,

具有寿命福圆满,能作增长前顶礼。

又上复有珊瑚红,能作怀力二面容,

张露牙相具忿怒,受用之身前顶礼。

又上即有作诛业,如烟云色二面容,

极可怖畏睁三眼,变化之身前顶礼。

其上上师变化身,总摄诸佛黄丹色,

头顶弥陀佛怙主,作为顶严前顶礼。

如同莲瓣初二手,十指合掌安心间,

能动诸佛大慈悲,即此之前诚顶礼。

右方四手依次第,念珠、轮宝、法施印,

与及三世佛弥陀,微妙握持诚顶礼。

左方四手依次第,莲花与及军持宝,

便慧双运弓与箭,微妙执持诚顶礼。

右分肢手十有九,执宝、绢索、钵盂、剑,

金刚、水晶、大晶弓,及杨枝等诚顶礼。

执妙拂盾及妙瓶,斧、钺、鬘珠、青莲花,

军持、日阳、白莲花,及谷穗等诚顶礼。

左分肢手十九执,白云、军持、莲、宝剑,

螺、盖、念珠及宝铎,与金刚等诚顶礼。

铁钩、禅杖、变化身,妙宫、经典与轮宝,

佛像、果实、格萨花,及持珍宝诚顶礼。

法身根本手有十,报身肢分三十八,

化身肢分有一千,顶礼于汝虚空王。

如莲花手掌心间,似优波花妙眼观,

犹如星曜光灿烂,顶礼于汝虚空王。

头顶饰有佛顶髻,手足铿锵镯钏声,

身放香馥如檀馨,顶礼于汝虚空王。

穿着诸种绫罗衣,佩戴无数珍奇宝,

视无厌足美妙身,顶礼于汝虚空王。

兽皮掩蔽乳旁际,肢分四种蛇为饰,

相好光明威耀身,顶礼于汝虚空王。

如雪山面极美妙,略具红润之光泽,

放射大悲白光身,顶礼于汝虚空王。

如来尊者顶髻宝,微妙端立两足相,

昂然踏于莲月上,顶礼于汝虚空王。

乃由三世诸如来,大悲所现化身宝,

汝具善巧与大悲,恳请垂照有情众。

一切有情救处汝,由诸苦恼所熬迫,

匮乏颠沛诸有情,恳请大悲眼垂照。

无明所迷诸有情,造作恶业感坏身,

堕落于彼三恶途,恳请大悲钩摄护。

如是语毕。从头上除去头巾,将之接于本尊心间,又即白言:“圣者请垂视漂流三界轮回苦恼之众生。”由诚信力,悲泪涕泣,猛力祷请,即此境中,王遂化为光明,融入于自成十一面大悲心本尊之心间矣。(原注:圣者之心间本为二手合掌,后又转为开展之状,盖自此时起也。)如上情景,众均亲眼现见,然无可如何,只有彼此面面相觑,惶然不知所为。

尔时,孟氏赤姜,即作祷白言曰:“观王父王母三人,作如是言,似不欲住世,今后我等,当将如之何?以谁为仰望之处,望慈悲摄授。”王即由自然生成之十一面尊心间伸出头首而为作示曰:“汝等谛听,生者必死,此为一;凡有为法之法性,是乃无常,此为二;寿无暇住,如草上露此为三。今现一切所做,应知皆如梦如幻也。”尼妃赤尊亦自右乳上伸出头首而为作示曰:“寿命无定,如空中虹色,此为一;音声无定,如空中雷鸣,此为二;色身无定,如夏季花,此为三。今现一切所做,应知皆如镜中形象相似也。”汉妃公主亦自左乳上伸出头首而为作示曰:“色身无常,如枯树朽根,此为一;寿命无常,如空中云电,此为二;财帛无常,如蜂之于蜜,此为三。今现一切所做,应知皆如水上浮沤相似也。”语毕遂即不现(542)

于是二大臣亦祷白言:“大王,如是作已,似不住世,我内外臣辅及诸属民将如何处,愿慈悲摄授。”王又伸出头首为作示曰:

善为谛听我臣民,此生无常草上露,

于此慎勿落怠惰。死魔有如悬崖水,

对此望勿作闲常。幻化蕴身如夏花,

何时霜摧无决定。应舍世事而修法,

念死无常生精进,我常伴汝未曾离。

语毕即不复显现矣。

于时诸人面面相睹皆云:“王父母三人乃是变化之身,在世之时恨对其诚信太薄也。”适相伦纳钦布和贝江白几勒桑二人忽至问曰:“王父母三人何在?”凡问三次,虽与之说王父母三人如是作己,即融入于本尊心中,然不见信。于是不知所云,互相顾视,愕然无语。彼二人乃大怒,即追问曰:“王父母三人究竟何往?”又问三次,仍不置答,即曰“当诛汝等恶徒”,于是拔剑。孟妃始曰:“王父母乃变化之身,三人已融和入于自生之十一面本尊心间矣。”语毕大哭,仍不相信,即问王孙,王孙乃曰:“初开示甚多教诲,此后二妃即融合王身,最后王祖始融合入于本尊心间。”以此情形详为告语,于时二人始生信心(543)。大臣吞弥亦举出王乃化身之由,如在昌诸曾将阿弥陀佛相,示于丐僧。又将弥陀相,示与李域二沙弥,在拉萨开光,王做祷请时,刹那之间,如来及诸菩萨现身,来至空中,如是等等事迹,详为讲述,尔时大众,皆生净信。同曰:“果为真实圣观自在!然王父母在世时,恨我等敬信太薄。”及说至法王为化身时,众皆悲痛,昏倒于地,其时诸天亦雨妙花,地亦作六种震动云云。

复次,又由自生之十一面本尊心间,放射约八种杂色光明,一光入于觉阿不动佛像心间(原注:古响铜像),一光入于弥勒法轮像心间(古响铜像),一光入于无量光佛心间,一光融入于阿佛心间,一光入于秽积金刚忿怒佛心间,一光入于药师王如来心间(原注:下殿东南万字角间有其画像),一光入于白色马头金刚心间(原注:画像在中殿),一光入于尊胜度母之心间(原注:画像在上殿)。以上诸像,称为八尊放光神像。

又由彼诸尊之心间,放出光明,照射殿堂,内中所有一切,成为光网,相互联系。此乃自然成就神变殿堂之秘密开光也。

复次,王孙及王妃大臣等,凡在此间者,皆由忧伤中解除苦恼,住于无漏安乐之境。诸臣乃相与计议,言王子贡日贡赞已先于王父逝世,王孙尚幼,应当修建陵墓,将王父母入于自生十一面本尊心间之事,隐秘勿宣,但说三人圆寂于彭域之色莫冈(544)并向十方普为传述。王父母三人之陵,建于亚隆琼堡(545)内,建筑之胜,远绝其伦云。

王父王母事业圆满即融入于自然生成之十一面大悲观音心间品第十七章竟。

赞曰:

如是化身大法王,在位约有七十载,

修建寺庙弘正法,以教治政奉三宝,

世寿八十又二岁。为令怠惰生勤奋,

为令散漫入正法,为执常者生厌离(546)

乃于神变灵殿北,王父王母化为光,

融入本尊之心间。佛现人相利有情(547)

佛子观音为一体,改罪向佛具悲心,

无边有情唯一怙,皈依法王变化身,

大悲圣者哀摄授。其陵建于琼堡内,

广度大约一由旬,墓作方形中网格,

烧绫罗纸成为泥,以此塑造法王身,

奏诸伎乐车送往,将诸遗体藏墓中。

内罗网用珍宝满,殉葬华贵名声著。

并闻其内有五殿,四方墓形自此始。

穆日穆布为墓名(548)。十方如来及声闻,

菩萨守誓护法众,皆集会此为陵墓,

而做吉祥开光事。王孙芒松芒赞等,

侍臣眷属及属民,以诸无量供品物,

携至此处顶礼供。如是无匹王陵墓,

祷请地方神护佑,启请事毕返故里,

利乐光明遍十方。

如是赞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