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两尊雕像塑伟人

两尊雕像塑伟人

时间:2023-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两尊雕像塑伟人中山陵墓工程建筑项目中,含有两尊孙中山先生塑像,一尊置于祭堂,一尊置于墓室。这尊孙中山坐像出自波兰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之手。这种朴实画风在另一尊孙中山卧像上也得到了体现,作品中的人物尺度和实际中的孙中山几乎一样。这尊孙中山卧像是由捷克雕塑家高琪根据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的要求创作雕塑的。身处这两尊塑像前,人们并不会特别在意孙中山不同着装的缘由,以及其中的政治动向。
两尊雕像塑伟人_钟山文化之旅

第五节 两尊雕像塑伟人

中山陵墓工程建筑项目中,含有两尊孙中山先生塑像,一尊置于祭堂,一尊置于墓室。其共同特点,是均由国外雕塑家依照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的要求设计造型,选用白色大理石雕刻完成的孙中山全身塑像。

祭堂大厅正中,是一尊大理石的孙中山先生坐像。八十年来,无数次隆重的谒陵仪式,就是在这尊坐像前面举行的。坐像高5米,孙中山身着长袍马褂,双腿双脚并拢,端坐在有靠背扶手的方椅上,膝头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显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睿智特征。

这尊孙中山坐像出自波兰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之手。1929年,年近花甲的兰窦斯基受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之托,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出这一作品。1930年11月12日,国民党中央在中山陵祭堂举行了隆重的塑像揭幕仪式,蒋介石、胡汉民、张学良等当时的政要都到场出席典礼。

坐像落成时,曾有人提议在孙中山手持的书卷上补刻“三民主义”四字,当时的陵园管理委员会讨论后决议:“毋须刻字。”会议记录上没有显示任何拒绝的理由。现在看来,显而易见的理由就是:此处的空白反而能给人以更多的想象,何况另有浮雕可诠释。

在孙中山坐像底座的四周,还刻画着6幅反映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浮雕,内容为: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振聋发聩、国会授印、护国讨袁(以时间顺序排列)。这些浮雕默默地诉说着孙中山先生的战斗不息的一生……

img75

孙中山坐像

孙中山早年是学医的。1892年7月,孙中山以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术精明,而且免费为贫穷病人治疗,因此,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在“如抱赤子”的画面里,孙中山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

但是,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使得孙中山明白,靠行医治病无法拯救千千万万的中国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1894年6月,他毅然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使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从此,孙中山放弃了行医之业,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就在这一年,孙中山离开了祖国,奔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浮雕“出国宣传”的画面上,表现的就是孙中山在出国时与陈少白、杨鹤龄、尤列三位好友握手告别的情景。孙中山在《自传》里曾说,他早年在香港与这三位好友“相依甚密,非谈革命则无以为欢,数年如一日,故港澳间之戚友交游,皆呼予等为四大寇”。

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革命志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以此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创举,如实镌刻在“商讨革命”的浮雕上。

孙中山在海外16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他的宣讲唤醒了愈来愈多的民众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使他们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站在“振聋发聩”的浮雕前,你仿佛可以听到孙中山那激昂鼓动的吼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浮雕“国会授印”的画面,再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划时代场面。

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袁世凯上台后,逐步改变共和制度,与南方革命力量为敌,最后竟不顾全国民众的反对公然称帝。在这期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起兵讨袁。袁世凯称帝后,全国各省都纷纷举起“护国讨袁”的旗帜。这段历史作为孙中山建立民国后的革命斗争载入“护国讨袁”的浮雕中。

img76

孙中山卧像

综观孙中山坐像底座四周的6幅画面,孙中山先生一生的足迹大致可辨:行医——出国——建党——救国——建国——护国。浮雕上的孙中山形象,都侧身于画面人物之中,形体无丝毫夸张之举,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朴实画风。这种朴实画风在另一尊孙中山卧像上也得到了体现,作品中的人物尺度和实际中的孙中山几乎一样。

顺着祭堂后门往里走,是墓室圆圹。圆圹中央,安放着一尊大理石的孙中山卧像,洁白如玉。孙中山身着中山装,双手放置胸前,仰卧在石棺(同为雕塑作品)上,安详而眠,脚边还有素洁的雕花。

这尊孙中山卧像是由捷克雕塑家高琪根据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的要求创作雕塑的。据说,在确定塑像中的孙中山着装上,当时国民党内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主张民国大总统应该身穿国民政府文官礼服,即长袍马褂;一种则认为孙中山应穿因由他倡导而得名的中山装。两种主张都有其依据,于是就出现了长袍马褂端坐祭堂,中山便装仰卧墓室的折中局面。

身处这两尊塑像前,人们并不会特别在意孙中山不同着装的缘由,以及其中的政治动向。人们会特别注目那张熟悉的脸,人们会感到时间似乎在倒流,不禁追怀起孙中山先生在那风雨如磐的年代里,带领革命志士为推翻封建帝制而进行的艰苦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