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摩衍那(节选)

罗摩衍那(节选)

时间:2023-1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摩衍那》是与《摩诃婆罗多》并称的古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罗摩衍那》为诗体,用梵文写成,诗律几乎都是输洛迦,即每节2行,每行16个音节。长子罗摩为太子,娶了弥提罗国公主悉多。罗摩回国登基为王。然而罗摩听信民间传言认为悉多不算贞女,把怀孕在身的悉多遗弃在恒河岸边。后罗摩举行马祭,蚁垤安排孪生子与罗摩相会,并向罗摩辨明悉多的贞洁,但罗摩仍认为无法取信于民。

蚁垤

能控制身心的罗摩,

看到了痛苦的婆罗多,

尊严高贵,愁苦不已,

为了安慰他又把话说:

“一个人不能满足愿望,

他也不是自己的主宰;

命运反正总是把他

摆了过去又摆了过来。

所有的积累都会消减,

所有的升高都会下落,

聚会的结果总是分离,

死亡就是生命的结果。

那些熟透了的果子,

怕就怕的是落地;

同样,降生下来的人,

除了死亡一无所惧。

正如柱子结实的房子,

年代一久就会倒塌;

人一老,一接近死亡,

他们也就会倒下。

在这里对一切生物来说,

白天和黑夜一去不回;

生命总是迅速的消逝,

像盛夏的炎阳蒸发水。

你要先为自己担忧,

为什么替别人发愁?

你的生命也在消逝,

不管你是停下还是走。

死同你一起走路,

死同你一起坐下,

死同你走很长的路,

死又同你一起回家。

皮肤长出了皱纹,

头发转成了白色,

年纪一老人就要垮,

有什么办法去阻遏?

太阳升起,人们欢喜;

太阳落下,人们欢乐;

人们可是一点都不知道,

在这当儿生命已经走过。

新的季节一个接一个来,

人们看到了心中欢喜;

由于季节的轮流转换,

生物的生命也就逝去。

好像是在海洋里,

一块木头同另一块相遇;

它们偶尔碰到了一块,

时候一到他们又会分离。

同样,老婆和儿子,

亲属们,还有财富,

碰到一起,又分离,

同他们分离肯定无误。

在这里,没有哪个生物

能够向着命运进攻;

在它跟前谁也没有权利

去哀悼自己的祖宗。

好像一个人站在路上,

对着过往的商队把话喊:

‘我也将要走到那里去,

就跟在先生们的后面。’

这就是我们的父祖们

从前必须走的道路;

走上这条路怎能难受?

这条路谁也逃脱不出。

一旦堕入生命就不能回头,

就象是河里的水不能回流;

你就尽情的享受享受吧!

生物就是被教导来享受。

这位以达摩为怀的国王,

用纯洁的仪式,丰盛的馈赠,

把自己的罪孽涤除以后,

我们的父亲就登上了天庭。

他不在豢养奴仆们,

不再保卫芸芸众生,

不再依法收取赋税,

父亲走上了最高天庭。

他举行各种的祭祀,

他获得了很多快乐,

他达到了耄耄之年,

国王就升入天国。

我们的父亲丢弃了

他那老朽的躯体;

他获得了天国幸福,

能在梵天来往游戏。

任何一个这样聪明人,

都不应去把他哀痛;

像你这样一个人也不应该,

你博学多闻,智慧出众。

这样各种各样的悼伤,

痛哭哀悼一个人的死亡;

你这样聪明人无论如何

也要避免这样的情况。

振作起来,不要发愁,

回到你那城里去住!

能说会道的人啊!

这是父亲的遗嘱。

我呢,那虔诚的人

指定我去做什么,

按照父亲的遗命,

我就那样去做。

克敌制胜的人!我不能

丢掉他那正确的命令;

他是亲属,是我们父亲,

你也要经常把他尊重。”

(季羡林译)

[诗人简介]蚁垤,又译跋弥,古印度诗人,相传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作者。就其身份有诸多传说,一说他出身婆罗门家庭,因静坐修行数年不动,身上成了蚂蚁窝的小土丘,故以蚁垤为名。现在通常认为《罗摩衍那》是漫长历史累积的产物,由历代宫廷歌手和民间诗人不断添加扩充,直至最后定型,蚁垤有可能是史诗最初的作者,也可能只是一位虚构的作者。

赏 析

《罗摩衍那》是与《摩诃婆罗多》并称的古印度两大史诗之一,成书不早于公元前300年。《罗摩衍那》为诗体,用梵文写成,诗律几乎都是输洛迦(意译为颂),即每节2行(季羡林的译本处理为4行),每行16个音节。全书共分7篇,24000颂。第二篇到第六篇是原作,第一篇和第七篇可能是后人(不早于公元前200年)补充进去的。

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阿逾陀城国王十车王有三个王后,生有四个儿子。长子罗摩为太子,娶了弥提罗国公主悉多。国王的第二个王后吉迦伊提出流放罗摩十四年,并立儿子婆罗多为太子。罗摩甘愿流放,悉多和弟弟罗什曼自愿随同流放,三人离开都城不久,十车王抑郁而死。不知内情的婆罗多被召回继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后,痛斥母亲,在父亲葬礼后,去森林寻找罗摩,让他继位。罗摩坚决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满再回去。婆罗多只得带回罗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为摄政。罗摩三人在森林中历尽艰险。楞伽岛十首魔王罗波那劫走悉多,罗摩与猴国结盟,猴王座下有一神猴哈努曼神勇异常,协同猴群相助罗摩战胜魔王,救回悉多。罗摩回国登基为王。

然而罗摩听信民间传言认为悉多不算贞女,把怀孕在身的悉多遗弃在恒河岸边。悉多得到蚁垤仙人的救护,住在净修林里,生下一对孪生子。后罗摩举行马祭,蚁垤安排孪生子与罗摩相会,并向罗摩辨明悉多的贞洁,但罗摩仍认为无法取信于民。悉多无奈,向大地母亲呼救,说如果自己贞洁无瑕,请大地收容她。顿时大地裂开,悉多纵身投入大地怀抱。最后罗摩兄弟都升入天国,复化为毗湿奴神。

本诗选自《罗摩衍那》第二篇《阿逾陀篇》讲述罗摩见到因丧父而痛苦不已的婆罗多,通过讲述命运的强大莫测与变幻无常来安慰他。诗歌开头说罗摩“能控制身心”,这是一种修行的境界,正是这样一种境界让他坦然接受在森林的流放。对于罗摩而言,命运是一种至高的力量,人类无从违抗,尤其是“死亡”。“死亡”在罗摩的口中又拥有许多变体:生离死别、财富聚散、时光流逝、季节轮换、昼夜交替等,它们都不可避免。人类终有一死,因此,罗摩说出:“生物就是被教导来享受。”这里的“享受”并不是及时行乐、纵欲贪闲,而是代表着一种更为开阔的境界,是洞悉人生、看穿生死之后的淡然与平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