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穿越历史的节孝总坊
从节孝总坊的门下穿过,仿佛穿过87位贞节妇人的岁月。
这是一座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极少见的贞节牌坊,少见的意思有二:一是建筑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二是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风气较为开放,贞节牌坊很少,更少有如此规模的贞节牌坊。在中原地区盛行的三纲五常、贞节孝道的思想,越过横断山脉,在这里扎根、生长,如同内地一般,为表彰烈女孝女修建了这样一座牌坊。只不过修建的时间耐人寻味,不是在理学盛行的宋明时代,而是在旧时代即将终结,清王朝即将覆灭的前夕。从19世纪中期算起,此时中国近代化运动已有半个世纪,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开放城市,广大农村和边疆地区仍然浸泡在旧时代的光影里。
牌坊修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用当地特有的红沙石建成。牌坊结构为四柱三门,门柱之间的衔接建造工艺精湛,如同做木制家具一样,凿出石榫相扣,整座牌坊连为一体,十分坚固。中门宽3.6米,高6米,两个侧门宽2.8米,高4.2米。三道门的额枋上都镶嵌着大理石,中门额枋上刻写着光绪皇帝御赐的“节孝总坊”,右边额枋刻有“霜筠”二字,左边额枋刻有“雪操”二字。
牌坊中门石柱的柱脚上有4头石狮守护,其中两头母狮身上各有2个小狮,狮座3面刻有花卉禽兽图共12幅。侧门石柱柱脚上有4个石鼓,鼓面上刻“娘娘送子”、“马上升官”、“童骑花窟”、“驾鹤升仙”4幅浮雕。
牌坊门楣上共有12个石阙,将牌坊的顶部高高托起。68个龙头、54个象鼻石雕组成三层斗拱,石阙正中是五龙捧圣牌位,上书“圣旨旌表”。斗拱之间雕刻着“牛郎织女”、“大舜耕田”、“二十四孝”、“唐僧取经”、“八仙过海”“荷和三仙”等各种民间故事和花鸟虫鱼图案。
牌坊门楣上饰有浮雕,中间刻有“四龙抢宝”,左右分别用4只鳌、4条鲤鱼护住4个铆眼。
牌坊周身布满浮雕和名人官宦题写的楹联,雕刻、书法浑然一体。整座牌坊华丽而又端庄,气派而又肃穆,构造复杂而又做工精良。从建筑角度来说,这座牌坊在全国同类牌坊中也是上乘之作。
节孝总坊
节孝总坊的雕刻中,奇异的地方是,在至尊的龙上雕有凤凰,形成凤在上龙在下反父权社会的现象。原来牌坊修建时,正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控制中国实权的时候,政治斗争的结果以图案的形式留在了牌坊上。但黑井人并不这样理解,那天拜访袁美生老人,聊起这个话题时他说道:“在我们黑井,女人是很尊贵的。”大家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细细一品,却又觉得有意思。当我们习惯了旧时代男尊女卑的定义,当我们得知旧时代黑井女人不能上桌待客吃饭,不能进入戏院观戏……理所当然觉得黑井女人的地位低下。可黑井女人在三妻四妾的时代,却已独享一夫一妻的滋味。男人在外面贩盐走马帮,赚得银子也是日夜兼程带回家来,别的女人是踏不进黑井这片土地的。男人就像女人手中的风筝,飘得再高再远,也会回来,除非风筝的线断了,客死在异乡。持家操劳的妇女,为自己的男人守住了家园,养育了儿女,孝敬了公婆,用一双小脚丈量了男人的天地,虽非惊天伟业,却也坚韧不拔。女人的坚守、忠贞获得褒奖,黑井的灶绅名流、市井百姓的孝道得到肯定,经光绪皇帝钦准,三井灶绅捐资,黑井最后一任盐课提举司黄槐森在任内建造了这座牌坊。
牌坊刻下了黑井、琅井、元永井87位妇女的贞节孝道,每根石柱上都刻写着旌表妇节的对联,如“守节各矢诚心,雨雪冰霜曾历尽千辛万苦;褒德叠邀盛典,馨香俎豆信之惭九烈三贞”。查阅《黑盐井志》和《新纂云南通志》卷十列女传,发现这些被表彰的女性普遍在二十几岁丧夫,一生守寡,孝事翁姑,抚子成名。此外,还有一些是在战乱中遭遇流寇溃兵劫掠而自杀,或是夫死投河,等等。张氏、王氏、周氏、陈氏……看着长长的烈女名单,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冲击心扉,不自觉地雾湿了双眼,总想说点什么。
唐朝以前贞节牌坊很少,妇女有较多的自由和个人空间,社会开明开放,因之也才会有成为绝响的女皇武则天的故事。到了宋朝以后,程朱理学日盛,三纲五常被推崇到天理的地位。人们不但在行为上不逾矩,在内心世界里也充满了敬畏。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金字塔般的社会结构中,妇女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囚禁在深闺大院里,渐渐失去了自由和独立。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的贞节烈妇,唐朝仅有51人,到了宋朝有267人,明朝突增至36 000人。为褒奖贞节烈妇而建立牌坊,盛行于明清时期,在内地非常普遍。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民族文化的差异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待妇女观念上相对比较开放,也就鲜有贞节牌坊了。
旧时代“吃人的礼教”编织了一张巨大的、有形无形的罗网,使妇女自我压抑,遭受迫害,断送了无数女子的幸福。为了取悦男人,唐以后中国女人开始裹小脚,并以领导潮流的气势,从皇宫蔓延到贵族再到平民百姓;为满足男权的绝对私有,女人要从一而终,为家族传宗接代,为夫妻生活披上最神圣的外衣。否则,那便是“万恶淫为首”,后果不堪设想,惩罚妇女的手段非常残忍与邪恶。
所以,新文化运动以来,一批近代知识分子高举“自由、平等”的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批判程朱理学,动摇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在欧风的影响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沿海地区和开放城市的一些妇女获得解放,有了学习的权利、工作的权利、追求个人自由和婚姻自由的权利。中国社会获得了巨大进步,与近代文明缩短了距离。
可是,绝对的否定和绝对的批判,并不是理性的结果,而是政治革命和暴风骤雨般的社会改造的结果。它忽略了一种文化背后传统习俗的力量、经济的力量和习惯性思维的力量。在“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中,号称革命的红卫兵小将试图推倒节孝总坊,打倒封建主义。可不论“小将”们如何组织人力来推,甚至动用吊车来吊,牌坊却“我自岿然不动”。冥冥之中似有神意,应该说是人心中文化习俗的“神意”,来自心底的敬畏,摧毁了“小将”们的意志,最终他们接受了牌坊保护者的建议:将牌坊留下来贴革命标语。从此牌坊保住了,却被涂上了水泥,盖住了华丽的浮雕楹联,静静地休眠直到今天。
节孝总坊躲过了20世纪的几十年战乱,安然无恙;新中国成立后破四旧,安然无恙;首先从文化领域开始,并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损失的“文化大革命”,也席卷了黑井,冲刷了整个古镇,但节孝总坊仍然安然无恙!黑井人在选择什么?追求什么?
维系人类社会秩序的,可能是世俗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军事权力,也可能是宗教神权,还有那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文化习俗的力量。儒家文化维系中国社会几千年,有糟粕也有精华。以节孝总坊的主题来说,愚昧的贞操观和愚孝是对妇女的残害和人性的泯灭。但是妇女对丈夫忠诚,对公婆孝敬,养育孩子,辛勤持家,维持家庭的和谐,这是一种美德。这样的付出是要牺牲自我才能成全的。个人的自由解放与家庭的责任、义务之间常常难以两全,如同自古以来忠孝难以两全。从这个角度来说,黑井人的选择值得我们思考,在巨额财富和繁华的商业世界里,如何稳定社会?如何给人幸福感?今天的世界,物质丰富了,可精神却失落了,两者的背离常常让人惆怅,也更让人怀念黑井女人和男人的自我约束,怀念在家操劳的妇女和从驿道上奔跑回来的男人的身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