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飞逝的巨礁

飞逝的巨礁

时间:2023-1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东、船长、船老大、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极大的关注。那怪物在变,变成了小岛、巨岩、暗礁,但却是个能飞逝的难以捉摸的、无法捉住的暗礁。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海洋航运公司的莫拉维扬号夜航至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上,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块礁石,可任何海图上都没有标明这一带海域有此礁石。

1866年出了一件怪异的大事,是一个没人说得清、也无法说得清的怪现象,想必没人会忘记得了的。且莫说港口居民被种种流言弄得心神不定,内陆民众惊诧不已,就连海上的人们也都感到震惊。欧洲和美洲的商人、船东、船长、船老大、各国的海军军官,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对这件事表示极大的关注。

确实,一段时间以来,有好些船只在海上与“一个庞然大物”相遇。那是一个长长的梭子状物体,有时泛着磷光,比鲸鱼的个头儿大,而且速度也比鲸鱼快得多。

各种不同船只的航海日志对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都做了记录,说这个物体或这个生物速度极其地快,动力极其地大,像是天生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果说它是一个鲸类动物的话,那它的体积要比当时科学所分类的所有的鲸鱼都要大得多得多。无论是居维叶[1]、拉塞拜德[2]、迪梅里[3]先生,还是卡特尔法热[4],都不会承认这么个大怪物的存在的,除非是他们见过它,也就是说,除非他们自己亲眼所见。

按照多次观察所得,平均算来(去除保守的估计,即此物长二百尺[5],也不按夸张的算法,即这个大家伙宽一海里,长三海里),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庞然大物要大大超过鱼类学家们迄今为止所认同的所有的鱼类,如果这个大家伙真的是存在的话。

可是,它真的是存在的,而这种存在是无可否认的,而人是一向喜欢听神奇的事的,所以,这个不可思议的东西的出现,就必然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要想把它视为奇谈怪论,那是根本办不到的。

确实,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起先,巴克船长以为是遇见一块不为人知的巨礁,他还准备对它的准确位置加以测算哩,可是正在这时候,这个奇怪的大家伙竟然突然地喷出两根水柱,高达五十尺,直插云霄。如此看来,要么是这块巨礁上有间歇喷泉,否则的话,希金森总督号所遇见的就确实是一种海洋哺乳动物,只是尚不为人知罢了,这种动物能从鼻孔里往外喷出混杂着空气和蒸气的水柱。

在这同一年的7月23日,西印度一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是在两个相距七百海里[6]的不同地点看到它的,而时间上只是相隔三天而已。

半个月后,在距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两千海里处,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尼治子午线的北纬42度15分、西经60度35分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海尔维蒂亚号和香农号即使首尾相接不过一百米长,估计那个大怪物至少得有三百五十尺长,因为这两艘船与它相比较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是,当时在阿留申群岛的库拉马克岛和乌穆居里克岛一带海域的鲸鱼,个头儿最大的,也从不超过五十六米长,甚至都没见有达到这一长度的。

有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所有这些报告,都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在那些生性爱说俏皮话的国家,这件事被当成了笑谈,但在那些认真务实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人们对这件事就极其关注。

在各个大的中心城市,这个怪物成了时髦话题:在咖啡馆里,人们在津津乐道地谈论它;在报刊上,人们在嘲讽它;甚至有人还把它搬上了舞台。各家小报可算逮着机会了,随心所欲地编出种种离奇的故事来。有些因为编不出新花样,便把极力想象出来的那些巨型怪兽又给刊登了出来,从此报海中的那头白鲸——可怖的“莫比·狄克”[7],到斯堪的纳维亚传说中的巨型海怪克拉肯[8],应有尽有。有的人甚至把老古董也给搬了出来,包括亚里士多德和普利尼[9]的看法也被引用了,因为他们两位也认为有怪物存在。还有彭图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话、保罗·埃纪德的游记什么的。最后,还搬出了哈林顿先生的那诚实可信的报告来。据此报告称,他于1857年在卡斯蒂朗号上看到过一条大蛇,这种巨大无比的蛇直到当时为止,只是在旧时的北极探险船立宪号驶经的海面上出现过。

于是乎,在学者圈内和科学杂志上,轻信者与怀疑派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没完没了的论战。大家因“怪物问题”而变得异常激动。信奉科学的记者与相信神灵的记者大打起笔墨官司来,有些记者还因此而动起了手,因为他们从海蛇争起,最后竟发展到人身攻击了。这场论战持续了半年,双方各不相让。各种小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矛头指向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家科学院、不列颠学术研究会、华盛顿史密斯协会等所发表的论文,对《印度群岛报》、穆瓦尼奥[10]神甫的《宇宙》杂志、皮德曼[11]的《消息报》上的辩论文章大加抨击,对法国及其他各国的大报上所登载的文章也进行了无情的批驳。小报的那些才华横溢的作者们故意引用其对手们曾经引用过的林奈[12]的那句话——“大自然不创造蠢材”,其本意是想让当代人不要违背大自然,相信什么大海怪、大海蛇、“莫比·狄克”,以及海员们脑子发热而胡编乱造的东西。最后,一份极具讽刺味的报纸上的一篇十分受编辑们十分喜爱的文章起了作用,像伊波利特一样,给了那个怪物致命的一击,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结束了这场论战。才智终于战胜了科学。

在1867年的头几个月里,怪物的事似乎已经被遗忘了,不会再被人提起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些新的情况又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这一次,已经不再是什么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了,而是一个必须加以避免的真真切切的危险。这个问题的性质变了。那怪物在变,变成了小岛、巨岩、暗礁,但却是个能飞逝的难以捉摸的、无法捉住的暗礁。

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海洋航运公司的莫拉维扬号夜航至北纬27度30分、西经72度15分的海面上,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块礁石,可任何海图上都没有标明这一带海域有此礁石。当时,莫拉维扬号借着风力并凭借自身那四百马力的动力,正以每小时十三节[13]的速度在行驶。如果不是船体材质坚硬的话,可以肯定,莫拉维扬号必定是连同其从加拿大搭乘的二百三十七名乘客一同沉入海底了。

意外发生在早晨五点前后,天刚破晓。负责值班的海员们立即向船尾跑去。他们仔仔细细地搜索海面,但什么也没发现,只是看到三链[14]远的地方,有一波涛已碎成浪花的大旋涡,犹如平静的洋面受到了猛烈的撞击。出事地点被准确地测定、记录下来,而莫拉维扬号也无任何损坏,便继续航行。它是撞到了一处暗礁呢,还是撞到了遇难船只的残骸?这无从得知。但是,等到回到船坞进行检查时,才发现船的一部分龙骨已被撞裂。

这件事本身就是极其严重的,但是,如果不是三个星期后,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故的话,也许这事也就像其他的许多事故一样,被人忘掉了。而这新的一次事故,由于受损船只的国籍以及它所属的那家公司的名望的缘故,才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的。

英国船东丘纳德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精明的实业家于1840年开办了一家邮船公司,用三艘四百马力、一千一百六十二吨的轮式木船,开辟了利物浦和哈利法克斯之间的邮政业务。八年后,他的公司设备增加,拥有了四艘六百五十马力、一千八百二十吨的邮船。

又过了两年,又增加了两艘马力更强、吨位更大的船只。1853年时,刚刚获得继续经营邮政快递特许权的丘纳德公司,又增加了多艘船只:阿拉伯号、波斯号、中国号、斯科蒂亚号、爪哇号、俄罗斯号。全都是速度一流的快船,而且还是继大东方号之后,在海上航行的最大的船只。这样一来,该公司便拥有了十二艘船,其中八艘是外轮驱动的,四艘是螺旋桨式的。

我之所以简略地介绍了这些情况,是想让大家清楚地知道,这家举世闻名的经营有方的公司,在海上运输方面是何等的了得。没有任何一家远洋航运公司经营得比它更好,没有一家比它更加卓有成效。二十六年来,丘纳德公司的船只横渡大西洋两千次,没有一次延误,没有丢失过一封信件,没有损失一个人,没有损失一艘船。因此,尽管法国与之进行有力竞争,但旅客们仍旧对它情有独钟,这一点,从官方的统计资料中也可看得出来。因此,丘纳德公司的最好的汽轮中有一艘发生了意外,引起巨大的反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1867年4月13日,海上风平浪静,风向甚宜,斯科蒂亚号正行驶在西经15度12分、北纬45度37分的海面上。船只开足其一千马力,以十三点四三节的航速行驶着。驱动轮正常地拍击着水面。此时,船只吃水深度为六点七米,排水量为六千六百二十四立方米。

下午四点十七分,旅客们正在大厅里用晚餐,突然间,斯科蒂亚号左舷轮后部轻微地撞击了一下。

斯科蒂亚号并没有撞上什么,而是自己被撞到了,像是被钻孔器似的锋利的工具戳了一下,而不像是被钝器击打着了。撞击似乎非常轻,所以船上的人都没有因此而有所不安,但是,大家却听见货舱监运员跑到甲板上来,大声喊叫道:

“船要沉了!船要沉了!”

旅客们一下子慌乱起来,但是安德森船长连忙稳住了大家。确实也是,眼下还并没有什么危险。斯科蒂亚号共有七个用防水舱壁隔开来的船舱,有一个舱进水,是绝无大碍的。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到底舱。他发现五号舱被海水浸入,而且浸水速度很快,说明破口处窟窿很大。所幸,这间舱内没有锅炉,否则锅炉必然被浇灭。

安德森船长立即下令停船,并派一名水手潜入水中查看损毁情况。不一会儿,情况便弄清楚了,原来船体吃水线以下部分有一个两米宽的大洞。这么大的洞涌进的海水是无法堵得住的,因此,斯科蒂亚号只好在它的几个驱动轮被淹没了一半的情况下,继续行驶着。此时,它距克利尔岬三百海里,所以晚了三天才驶回利物浦,进了公司的船坞。这三天可是让利物浦的人惊恐得够呛。

斯科蒂亚号被架上了干船坞,工程师们开始对它进行检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破了一个有规则的等腰三角形。铁皮上的裂口很整齐,即使使用打孔钻也无法打出这么规则的洞来。如此看来,弄穿这个洞的钻孔工具肯定不是用一般的淬火技术制作的,而且,这个工具用巨大力量冲出来,穿透四厘米厚的铁板,还得倒退出来,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最近的这次事故情况就是如此,其结果又让公众的情绪激动了起来。自此,以前的那一次次海难的不明原因,全都归结到这个怪物的身上。这个怪诞的大动物因而便承担起所有沉船事故的责任,可是,沉船事件数目很大,根据维里塔斯署[15]统计的每年三千艘受损的船只中,因下落不明而被当作连人带货全部失踪的蒸汽船或机帆船,其数目不下二百艘!

因此,不管公正还是不公正,反正这只大怪物成了这些船只失事的罪魁祸首了。由于这个大怪物的存在,各大洲间的航路变得日益危险,公众坚决地要求,应不惜一切代价,把这头可怕的大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1]居维叶(1769—1832),法国著名博物学家。

[2]拉塞拜德(1756—1825),法国博物学家。

[3]迪梅里(1774—1860),法国博物学家、医生。

[4]卡特尔法热(1810—1892),法国博物学家、人类学家。

[5]此为法尺,是法国古长度单位,相当于325毫米。

[6]此为古海里,1古海里约等于5.556公里。

[7]美国小说家、诗人赫尔曼·麦尔维(1819—1891)的小说《白鲸》中的那头可怕的鲸鱼的名字。

[8]系北欧传说中的大海怪名,据说其触须可缠住500吨的船只,将其拖入水底。

[9]普利尼(公元23—79),古罗马作家,著有《博物志》等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10]穆瓦尼奥(1804—1884),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11]皮德曼(1822—1878),德国博物学家。

[12]林奈(1741—1783),瑞典博物学家。

[13]节系航速单位,等于1海里/小时。

[14]链系旧时计量距离的单位,1链约合1/10海里,185.2米左右。

[15]维里塔斯署系法国技术监督部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