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一个小镇——柯卡尔迪。他是一个遗腹子,母亲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亚当·斯密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曾做过苏格兰的军法官和柯卡尔迪的海关监督;母亲名叫玛格丽特,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的一家大地主的女儿。小斯密的父亲去世时,他的母亲还很年轻,可以想见,她对这个唯一的儿子有多么珍爱,并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值得一提的是,斯密一生都和母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就像牛顿、康德、尼采等人一样,斯密本人也是终生未娶。弗洛伊德的信徒们肯定会猜测说,这与他对母亲的依恋有关系。但对斯密来说,这似乎并不公平。尽管只是中等身材、相貌淳朴,但斯密性情温和,有着敏感的气质,在巴黎的沙龙中也曾是一位颇受女性欢迎的学者。事实上,孝心也并没有阻碍他至少两次坠入情网。
斯密是一个瘦小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有爱走神和自言自语的习惯。斯密心不在焉的脾性,确实成了人们对他一致的评价。对他娓娓而谈的客人有时会发现,斯密根本没有听到刚才所说的一切。后来,在担任海关专员时,斯密还因走神把公文上的签名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据说,斯密四岁时,曾在去看望外祖父的途中被一群吉卜赛人拐走。幸亏家人及时寻找,加上好心人帮助,才算被救了回来。大学者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精神高度集中,出神凝思或许是一种普遍表现;抑或是斯密沾染了吉卜赛人的什么神秘气息吧。
在受过良好的中学教育后,1737年,斯密进入格拉斯哥大学,接着于1740年,升入牛津大学。在格拉斯哥大学,斯密喜欢的学科是数学和自然哲学(物理学),他在这些学科的才能体现在其关于天文学史的论文中。而且,他在格拉斯哥大学还碰到了对他一生都影响巨大的道德哲学教授弗朗西斯·哈奇森,他所教授的伦理学、法学和经济学为斯密在这些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基础。斯密对牛津大学倒是非常失望。他在《国富论》中甚至还评论说,那里的大部分教授,简直连一点门面上的功夫都懒得去做了。
尽管牛津的教师没有引起他的兴趣,但图书馆里储量颇丰的藏书,却赢得了斯密的青睐。在这里,他不仅广泛地阅读了希腊和拉丁文的古典著作以及法语文献,而且还阅读了许多当代哲学著作,其中包括他的苏格兰同乡大卫·休谟新出版的《人性论》。经哈奇森引荐,斯密还成了休谟的好友。“在苏格兰,人人都是哲学家。”这句俗语至少在他们身上是应验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