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牧师”

“小牧师”

时间:2023-1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尼采的生日恰与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相同,经由国王恩准,老牧师便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1849年,尼采5岁时,父亲不幸患脑软化症去世。尽管年龄尚小,尼采却清晰地获得了对死亡的第一印象,“这个想法攫住了我,我悲声痛哭”。翌年,尼采的弟弟也在两岁生日前夭亡。在尼采的生命里,死亡的意象加剧。特别是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使尼采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高贵。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10月15日,生于吕琛(Lutzen)地区的洛肯(Rocken)镇。尼采出身于宗教家庭,他的父亲老卡尔·路德维希·尼采(Carl Ludwig Nietzsche)是一位新教牧师,曾任普鲁士王国四位公主的教师。尼采的生日恰与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相同,经由国王恩准,老牧师便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尼采说:“无论如何,我选在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但颇具反讽意味的是,这位牧师家族的孩子,最终却成了一位著名的“敌基督者”。

尼采是家中长子,他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老牧师非常喜欢他,常带着他一起散步。在尼采记忆里,父亲“拥有一个基督徒所有的德行,过着一种平静简朴但幸福的生活”。1849年,尼采5岁时,父亲不幸患脑软化症去世。尽管年龄尚小,尼采却清晰地获得了对死亡的第一印象,“这个想法攫住了我,我悲声痛哭”。翌年,尼采的弟弟也在两岁生日前夭亡。在尼采的生命里,死亡的意象加剧。

1850年4月,尼采随全家——祖母、两个未婚的姑姑、母亲和妹妹——搬到了瑙姆堡(Naumburg),尼采开始读小学。因为他能以一种“让人感动得几乎要哭”的方式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被伙伴们称为“小牧师”。某次放学时,大雨倾盆,所有的男孩狂奔着回家,只有尼采在雨中平静地走着,把帽子藏在写字板底下,头上顶着块方帕……当他浑身湿透地回到家里,母亲责备他时,他认真地说:“妈妈,校规中写着:离校时,男孩们不许跳跃和奔跑,而应该平静和庄重地走回家。”由于被家庭里的五个女人团团围住,尼采变得娇惯、脆弱而敏感。特别是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使尼采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高贵。

12岁时,尼采写下了他的第一篇哲学论文:《论恶的起源》,笔记本中写满了诗歌。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是一所精英寄宿学校,古典语文学的重镇,出了很多伟人,如诗人和剧作家诺瓦利斯,语言学家和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施勒格尔,以及哲学家费希特。在几年时间里,尼采都保持了班级最优秀学生的地位。15岁生日时,尼采在日记中写下:“我现在感到一种对于认识和广博教育的巨大冲动。”此时,尼采发现了几乎已被遗忘的诗人荷尔德林,称他是自己最心爱的诗人。除了理智的惊人的进步外,他对学校的新生活似乎漠不关心。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他中学的伙伴保尔·多伊森(Paul Deussen)回忆说,他缺少团队精神,对同学们那卑琐微小的趣味漠不关心。在临近毕业时,他做了一篇古典语文学的论文,老师们赞不绝口,他自己的看法却是:“我对此是否满意?不!不!”中学毕业后,尼采和他的朋友多伊森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文学,但第一学期结束,他便不再学习神学了。1865年2月,他写道:“我对哲学的转向已经决定。”他自认是一名诗人,需要的是激情、超常和具有神秘性的东西,他不再满足于理论与科学世界的清晰和冷静。在青年伙伴那里,尼采被视为“疯子”,他酗酒,与母亲争吵,造访妓院,与人决斗……但尼采在修养和气质上更像一名贵族,他对平民政治不感兴趣,而且他从没想过要过一种安宁舒适的生活,所以他不会对有节制的欢乐和痛苦这样一种可怜的生活理想感兴趣。尼采有自己的喜好,他热爱希腊诗人,喜欢巴赫、贝多芬和拜伦,一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

清教徒 指信奉加尔文教义、不满英国国教教义的人。

1865年,尼采最尊敬的古典语文学老师李切尔(F.W.Ritschls)转到莱比锡大学任教,尼采也“像一个亡命之徒离开波恩”,随之来到莱比锡。当时,尼采年仅21岁,但已经开始了哲学沉思。1865年10月,悲剧哲学家叔本华成为这个青年心中的偶像。此外他还从朗格、施皮尔、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里汲取了传统的抽象概念,并开始进行对第欧根尼·拉尔修和德谟克利特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