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苏格拉底具有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鼻子扁平,厚嘴唇,凸眼睛,笨拙而矮小。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曾三次参战,当过重装步兵,不止一次在战斗中救助受了伤的士兵。据说,雅典人常见苏格拉底站在街头,仰首鹄立,一说就是几个小时,好像在索取上天的真理。但他只限于发问,诸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等等。苏格拉底说,这样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的“苏格拉底式对话”也并非真正的对话,与他对话的人往往只有插话表示同意的份儿。法国哲学家皮尔·哈多特说:“在‘苏格拉底式’对话中,与苏格拉底对话的人什么也学不到,苏格拉底也不想教他任何东西。”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美德”的伦理思想体系,他提倡人们过有道德的生活,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在苏格拉底之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世界的构成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将哲学研究的重心转向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从而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他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苏格拉底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有一大批狂热的崇拜者和一大批激烈的反对者。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哲学史家往往把他作为古希腊哲学发展史的分水岭,将他之前的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以不信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被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在欧洲文化史上,他一直被看作是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被认为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的意思,据后来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柏拉图家世显赫,20岁时开始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开始游历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在四十岁时他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学园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才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据说,柏拉图在学园门口立了块碑:“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学园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者当属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被认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二元论。他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界”是真实的存在,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现实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认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柏拉图认为荷马史诗和悲剧滋长人们的情欲,破坏宗教信仰,同时摧残理性,使理性失去控制情感的作用,所以诗歌对城邦是有害的。在《理想国》第十章里,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彻底否定了诗和悲剧,对诗人进行了放逐。柏拉图还提出过很多著名的理论,如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以及著名的“洞穴理论”、柏拉图式爱情等等。
柏拉图流传后世的著作主要是25篇对话,论述了哲学、政治、宗教、神话、教育、文学、美学等问题。在后世,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有的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