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沉思录》的主题之一。马可·奥勒留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要考察人首先要考察宇宙。那么,宇宙是什么呢?
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运动和变化不断地更新着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运动和变化,那就什么也不会发生。在宇宙的旋涡之中,任何事物迟早都要消失,人也是如此。变化是合乎本性的、自然而然的。但是,变化不是任意的,而是有一定的秩序、按照一定的规则的。变化不是根本意义上的变化,因为宇宙的本性并没有改变。
宇宙是统一的,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由于宇宙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就相互规定。由此,宇宙是一个系统,按照严格的必然的秩序联结起来的系统。从一可以知道一切,因为一切事物都属于宇宙整体,具有同一的或相似的形式。我们看见了当前的事物,也就看见了一切,包括过去和将来的一切事物。那么,这种严格的秩序是谁决定和规定的呢?是宇宙的本性,也就是神、上帝或天命,也可以说是宇宙的理性,人的理性是宇宙理性的一部分。宇宙是秩序井然的,是可以用人内在的秩序来证明的,而人也要努力保持内在的秩序与外在的秩序相对应。
人类作为宇宙的一部分,自然也就受到宇宙整体以及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制约和规定。因此我与这个整体以及这个整体中的其他部分是相互关联着的。既然我是整体的一部分,那么我就应当服从这个整体,以这个整体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因为对整体有利的,也一定对部分有利,整体不会包含对它不利的东西。那种对蜂群不好的东西,对蜜蜂也不是好的。如果破坏了整体链条上的某个环节,整体的完整就会受到破坏。因此,只要记住我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从而服从这个整体,我就会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对我的命运感到满意,因为这是整体对我的规定和安排。
从生成的角度来看,人作为一个部分而存在,诞生并最终也会消失于产生他的宇宙之中。宇宙根据其本性产生、毁灭,再产生、再毁灭,如此循环。事物,包括人,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的,质料和形式都不会消散,而是构成了其他事物。质料因和形式因是来自亚里士多德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存在四种原因:形式因、目的因、质料因、动力因。质料是潜能,即变为某物的能力。质料是没有规定的,它能够被形式所规定,这时,它就变为现实。塞涅卡曾解释说:“拿雕像来说,质料因是青铜,动力因是雕刻家,形式因是给予雕像的外貌,模式因是雕刻家制作雕像时所根据的原型,目的因是制作者所期望实现的目标,最后结果就是雕像本身。”宇宙用质料,就仿佛它是蜡,塑一匹马,打破马,造一颗树,然后是一个人,然后又是别的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每个都只存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宇宙间的万事万物就是这样推陈出新,生死交替。
整体是美的。孤立地看待事物并不美,但是从整体来看,把它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或者作为合乎自然而产生出来的事物,这时它是美的。事物不仅是相互联结的,还是相互合作的。宇宙、神、实体、法、理性、真理都来自同一根源,因此能够实现尽善尽美。关于美,马可·奥勒留谈到了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即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事物本身的属性还是人们的看法。他认为,美是客观的,在各方面都美的一切事物本身就是美的,其美是归于自身的,并不是因为赞扬而是美的。
整体的尽善尽美还在于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有价值的。神这样安排自有道理,事物价值的有否、大小不是由人来判断的。无意义的展览,舞台上的表演,羊群,兽群,刀枪的训练,一根投向小狗的骨头,一点丢在鱼塘里的面包,蚂蚁的劳作和搬运,被吓坏了的老鼠的奔跑,被操纵的木偶,诸如此类,都有价值。人及其忙碌的事也都是有价值的。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从某个更高的地方以俯视的方式来观察世事。从下而上地仰视是我们心灵的需要,俯视同样如此。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种总体或整体的眼光,才能看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一种整体或普遍的观点来理解宇宙、把握人生。只有看清了宇宙面貌的人才能知道自己的位置,只有了解宇宙目的的人才能知道自己的目的。经常想到整体、宇宙,经常以俯视的姿态来观察,比只想着个体、自我,更能使我们的心灵宁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