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持一砚归

不持一砚归

时间:2023-1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中包公奉旨离开端州时“不持一砚归”的故事引起我的极大兴趣。端州特产一种名贵砚台,号称端砚。在端州担任知州期间,包公不但清正廉洁,还办教育、兴水利、平冤案,做了许多好事、实事,深得老百姓衷心拥戴。在他任满离职的时候,端州父老赠给他一方精致的端砚留作纪念,他敬领了父老们的深情厚谊,辞回了砚台,两袖清风离开端州。包公“不持一砚归”的高风亮节,迅速在端州传颂开来。

2008年2月10日

任满离端州,

美砚江中投。

心境清似水,

波涛成绿洲。

草木露翠翠,

燕雀声啾啾。

盛誉传百世,

英名万古流。

【背景】

去年4月,到南方访友,返程时途经安徽合肥,瞻仰了包孝肃公祠,购得一本《包公传》(程如峰著),当时未来得及详读,今日方阅。书中包公奉旨离开端州时“不持一砚归”的故事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

宋康定元年(1041),包公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端州特产一种名贵砚台,号称端砚。早在唐代即畅销全国,备受文人青睐。宋代规定砚工们每年都要制作一定数额的砚台,贡献给朝廷。可是历代知州都在定额之外,几倍、几十倍地向砚工索取,用于贿赂权贵。砚工们不堪勒索,无心生产,以致产量下降,生产萧条。包拯到任后,令砚工们只按定额缴纳贡砚,额外决不妄取一块。长官以身作则,部属也就不敢层层加码,砚工们笑逐颜开,制砚业便很快兴旺起来。

在端州担任知州期间,包公不但清正廉洁,还办教育、兴水利、平冤案,做了许多好事、实事,深得老百姓衷心拥戴。在他任满离职的时候,端州父老赠给他一方精致的端砚留作纪念,他敬领了父老们的深情厚谊,辞回了砚台,两袖清风离开端州。包公“不持一砚归”的高风亮节,迅速在端州传颂开来。

据传,包公辞谢了赠送的砚台,告别端州父老,离开端州城,乘船回朝。小舟行至一处,顿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波涛汹涌,小舟剧烈颠簸,十分危险。包公抚心自问,无愧于天,便问仆人包兴做了什么错事,包兴从行囊中取出用黄布包着的一方精美砚台说:“老爷不收,他们便苦苦哀求我代为收下,当你担任新职后再交给你。”包公夺过砚台,连看都没看,便随手投入江中。于是,江面立即风平浪静,雨住天晴。后来,在包公投砚的地方,渐渐隆起一块江心绿洲,因此得名“砚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