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个王朝的背影

一个王朝的背影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祭在清明、中元、冬至、岁暮举行。每月初一、十五均举行小祭。永陵始称兴京陵,1659年改称永陵,寓意大清王朝“江山永固”之意。首尾之间,山峦起伏犹如龙背,人称“龙脉”,其上共有12个山头,恰与清朝12位皇帝之数巧合。据介绍,永陵拥有八个之最。
一个王朝的背影_辽宁文化旅游

作者:李铭,辽宁省文化厅艺术研究所编剧、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北依启运山,南临苏子河,对峙烟筒山。这是一方风水宝地,长约一公里的神路,是陵寝的中轴线。

永陵是努尔哈赤六世远祖猛哥帖木儿(追封肇祖原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肇祖原皇后)、曾祖福满(追封兴祖直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兴祖直皇后)、祖父觉昌安(追封景祖翼皇帝)及其嫡福晋(追封景祖翼皇后)、父亲塔克世(追封显祖宣皇帝)和母亲喜塔拉氏(追封显祖宣皇后)以及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等人的墓地陵园。总占地面积为11000平方米,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中国古代建筑特色和满族艺术风格。永陵居于清初关外三陵之首,号称清朝 “关东第一陵”。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朝(后金)从1616年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延绵296年的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

大清帝国的历史,从一座永陵开始。回望历史的背影,像那屹立的建筑一样处乱不惊。历经兴盛和劫掠,一座永陵用无声对抗喧嚣,用沉默铭记沧桑。

历史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就这么一路走来,一路走去,走出了日转星移,走出了无言的沧桑。蓦然回首,恍如隔世又恍如昨日。

清朝的皇帝历来主张以仁孝治天下,皇陵祭典是国家最重要的典礼。按照清朝典制,清永陵每年要举行四次大祭、二十四次小祭。大祭在清明、中元、冬至、岁暮举行。每月初一、十五均举行小祭。此外,逢国家重大庆典、清帝东巡谒陵也要举行祭祖大典。大祭的主祭官要由皇帝钦派,一般由宗室王公大臣或盛京将军担任。小祭主要由永陵总管、永陵掌关防官主持。

启运门

自1644年顺治入关以后,大清王朝先后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帝共九次亲临永陵祭祖,其中康熙两次、乾隆四次、嘉庆两次、道光一次,除此尚有雍亲王等代祭两次。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祭祖,在通往永陵的神路上观望雪色中的永陵,遥想先祖创业奠基的丰功伟绩,面对继往开来的重任使命,当即咏诗一首:

峰峦叠叠水层层,王气氤氲护永陵。

蟠伏诸山成虎踞,飞骞众壑佐龙腾。

云封草木桥园古,雪拥松楸辇路升。

一自迁岐基盛业,深思遗绪愧难承。

时光荏苒,过去盛大的祭典场面,我们只能靠想象再现。不过,你若有眼福,也会一睹风采的。1999年,满族风情节就模拟了一次乾隆四十三年(1778)东巡祭典的盛况。

永陵地处长白山支脉的延伸部分——龙岗山脉,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严寒无酷暑,雨量充沛,是一个避暑的佳地。永陵始称兴京陵,1659年改称永陵,寓意大清王朝“江山永固”之意。

永陵位于启运山下,地处群山环抱的河谷盆地之中。在选勘陵址时,以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为依据,刻意追求“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清永陵完美地体现了这一境界,陵寝北依启运山,山如青龙盘卧,环护着永陵。山之西端,有悬崖临于苏子河,犹如龙头俯饮。山之东端,有山之余脉渐伏,犹如龙尾摆舞。首尾之间,山峦起伏犹如龙背,人称“龙脉”,其上共有12个山头,恰与清朝12位皇帝之数巧合。

陵寝之南,有长816米的神路至东南公路,公路之南的苏子河犹如玉带横陈在陵前。在其南3070.5米有海拔814.6米的烟筒山作为陵寝的照山,形似虎踞。康熙皇帝那句“蟠伏诸山成虎踞”就特别形象逼真了。

为什么清帝要把祖陵选址在永陵现在的位置,这里流传着一段传说。当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背着祖先的骨灰从长白山走下来,到了一个地方,天色已晚。他是又累又饿,想吃饭休息。可是,当地人见他背着骨灰,认为不吉利。怕沾了晦气,所以赶他出去。没有地方住,也没有地方吃饭,他就漫无目的地寻找栖身之所。走出不远,发现一棵大榆树,离地三尺有一枝树杈,正好可以把骨灰放到上面。

到了半夜,狂风暴雨,把他惊醒。他想起身拿走骨灰,可是骨灰盒不见了,连同那树杈一起被泥石流给掩埋了。他着急,想拼命掰树杈,不管用。又找来斧子劈砍,可是,借着雷电的光亮,他发现顺着树杈汩汩而出的是鲜红的血!他慌忙用衣物包扎,那树的枝杈自然愈合了。

他吓得半死,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在雨中守候。不知不觉中,雨停风歇,他也因为劳累睡了过去。梦见一风水先生指点,据说这里是最佳的风水宝地,他无意间将祖先的骨灰压在了龙脉正中,这样,后世将有天下可坐。一梦惊醒,他恍然大悟,这是神树提醒自己就在这里葬下亲人,遂在榆树之下埋葬了祖先。

到了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封了那株古榆树为“神树”。乾隆封完神树曾写过《神树赋》,乾隆继承了清朝皇帝热爱文学艺术创作的优良传统,他的《神树赋》文采飞扬,气势磅礴。现在的永陵西配殿就恭藏着一块石碑,上刻《神树赋》并序。碑石高1.57米,碑身高0.85米,宽1.15米,厚0.22米。碑身四周刻有回形文,座为须弥式。碑文为汉文竖书,涂墨地金字。

1583年,25岁的努尔哈赤以他祖父和父亲留下的13副铠甲,武装起跟随自己的30余人,走上攻打尼堪外兰及创建清朝(后金)之路。可以想象,临出征之前,他一定会在祖先的坟前祷告,一定会有这样的情景:不远处是彪悍的八旗兵士在热血沸腾地呐喊,而努尔哈赤选择了一时的安宁,他跪拜神树,心静如水,却又胸怀山河。

这棵神树是在同治年间倒掉的。史料记载,同治二年七月十三,一场暴风骤雨将神树刮倒,树干将启运殿顶砸塌了,树梢搭到了启运殿的前房檐。伪满洲国时期,末代皇帝溥仪派恭亲王溥伟专程来永陵祭典,保留了照片,照片中即这株伏地“神树”及巨大的托架。

现在再去永陵,也可以看到陵寝有株榆树。只是树木正当壮年,不似当年神树。谁知道呢,世间万物皆有灵性,那株神奇的树木不用御封,它也一样佑护着一方土地的子民。

神树

清帝诸陵寝建设,可分后金及清两个时期,创建、完善、衰变三个阶段,原始、过渡、标准、异变四种类型及五大特色。而永陵则属后金清初时期,初创陵寝的原始形态。它除具备其他陵寝共有的规制外,更有其独特的形制特色与特点。

据介绍,永陵拥有八个之最。一是风水最好;二是建造时间最早;三是在大清皇陵里面辈分最大,是大清皇帝的祖先;四是陵寝里面的宝鼎最小;五是碑楼最多;六是真帝最少,因为这些清朝皇帝的祖先都是在大清建立以后追封的;七是形制最简,这可能跟建永陵的时间早有关;八是价值最高。

说完八个之最,我们再领略一下永陵的几个特点。

栅栏门:参拜道北端紧接永陵前院正门名正红门或前宫门。前宫门是小木作硬山式琉璃瓦顶建筑。面阔三楹,进深二间。每间置两扇木栅栏门,上覆红漆。这种木栅栏为清代帝、后陵寝中唯永陵所独有,是满族早期建筑特色,是建州女真人“树栅为寨”的古老生活遗俗。清帝陵寝的前宫门传统上是单檐仿木架结构歇山式琉璃瓦顶砖砌三拱形洞门,门洞内两扇对开木板门。而永陵的门户以六扇木栅栏门启闭,即可谓一特,此门无防范之保证又无障目之作用,或许在暗喻后人不要忘记祖辈的艰苦创业,防止蜕变奢华。

四祖碑亭:清帝陵寝皆有神功圣德碑以为墓主人歌功颂德,但一般皆是一座(康熙陵除外),唯永陵前院中一字排开,并列四座,场面宏大、气势不凡,且每座碑亭前后辟门,这与传统的四面辟门也不相同。传统的功德碑亭檐下没有斗拱,而永陵四碑楼却为三翘七栖斗拱,可谓二“特”。

石雕坐龙:龙作为封建社会“天子”的象征,在皇宫、帝寝无处不有。在清帝陵寝中游龙、团龙、盘龙、升龙、降龙也随处可见。但有坐龙雕饰的唯永陵所仅见,可谓三“特”。

彩陶龙壁:清帝诸陵无论在隆恩门两侧或正红门两翼皆有彩色琉璃龙壁。唯永陵龙壁不是琉璃材质而是陶制烧造外饰彩色,是为四“特”。

砖砌燎炉:永陵方城内的燎炉为青砖瓦砌筑,与福、昭陵的汉白玉燎炉及清东陵、清西陵的琉璃燎炉不同,既朴实美观又经济耐用,是为五“特”。

单墙方城:清帝诸陵中方城皆为城堡式,墙体宽厚,上置雉堞女墙,官兵可在墙上往来行走。永陵方城墙仅是窄的单墙上覆脊瓦,此为永陵六“特”。

单檐城门:永陵方城之启运门为单檐歇山式建筑,这与传统方城重檐式隆恩门不同,是为七“特”。

“日”“月”龙吻:清帝诸陵享殿大脊的两端均为鸱吻,唯永陵享殿大脊的两端是龙吻。尤为独特的是,在龙吻侧剑把上,分别透雕“日”“月”二字。“日”字在左,“月”字在右,日字与月字合则为“明”字。将“明”字分开置于大脊两端则有破明(朝)之意。此为八“特”。

君臣共陵:自古以来帝王陵寝只能葬帝王一人及其后妃,绝无祖孙君臣共一陵的先例。唯有永陵宝城内是祖孙共城,君臣一陵。自猛哥帖木儿至塔克世为四辈人,是为祖孙同一宝城。四祖追封为皇帝为君主,礼敦、塔察篇古虽是族人嫡系子孙追封郡王、贝勒是为臣,君臣共为一陵是为永陵九“特”。

另外,永陵还有十处“缺欠”,即一缺石象生,二缺华表,三缺石牌坊,四缺神道碑,五缺方城角楼,六缺陵寝门,七缺石五供,八缺大明楼,九缺哑巴院,十缺大地宫。

从占地上看,永陵其实是很小的一方空间,只有11000平方米。可是,永陵又是博大的。它的小,体现在地理存在。它的博大,是它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永陵是简单的,永陵也是复杂的。简单的是几个人的陵墓而已,复杂的是就是这样几个人的子孙,他们开创了一个王朝的辉煌。

永陵永远是神秘的,永陵永远是那个强大王朝的背影。这个背影,是如此的充满魅力。是他们的精神,鼓舞了那些创造基业的帝王子孙们。他们的精神,将会和这一方美丽的山河共存于世。

仰望历史的星河,大清的璀璨和陨落,令人慨叹。不管悲喜如何,不管是非功过,星河都在流动而来、缓缓而去。只有这不变的永陵,还在保持着它的沉默。

沉默,是对历史最好的保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