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写在书的前面

写在书的前面

时间:2023-1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写父亲的过程中,我又认识了父亲,感受了父亲,明白了父亲,但又觉得远远不够。总体上我尽量表现“父亲”的内容。因为要写“父亲”,作为女儿怀着对父亲的亲情来写这本书,是用以纪念父亲。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为了介绍父亲,也将他的著书目录做了引用,并将一些专业学者的许多令我长见识的观点、评价和介绍做了引用。在此向各位学者、父老乡亲、朋友们和有关父亲年谱的作者表示谢意。

2002年11月16日是父亲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写这本书来纪念父亲。

我是学理科的,缺少文学功底。写作中回忆生活的往事,收集朋友讲述的故事,阅读各种资料,努力完成这本书,来献上我的心意。

在写父亲的过程中,我又认识了父亲,感受了父亲,明白了父亲,但又觉得远远不够。父亲的勤奋和创作上的快捷,为他赢来了时间,好像延续了生命,使他在八十六岁的生命中,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业绩。我只觉得写不过来,写不好。

书中的第二部分,我写了“伤寒与耳背”,只想把父亲耳疾的程度,耳疾给他带来的痛苦和困难反映出来。他取得的超人成绩,是克服了耳疾,加倍付出努力才得以实现的。对此,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

书的前半部分,我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后半部分是按专题写的。总之是想表达得好些。总体上我尽量表现“父亲”的内容。

因为要写“父亲”,作为女儿怀着对父亲的亲情来写这本书,是用以纪念父亲。这是作为女儿的心意,我想朋友们能理解这一“人之常情”。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为了介绍父亲,也将他的著书目录做了引用,并将一些专业学者的许多令我长见识的观点、评价和介绍做了引用。

▲郭沫若与庶英。

写书的过程中,许多朋友和书籍给了我帮助,给了我许多增长知识和学习的机会。在此向各位学者、父老乡亲、朋友们和有关父亲年谱的作者表示谢意。向郭汉英、郭平英及王廷芳表示感谢。向郭沫若纪念馆的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

书中的许多照片及部分文字说明,是取自肖玫著《郭沫若》一书,在此说明并致谢。

书中存在的缺憾,愿得到大家的指正。

本次再版,作了部分改动。

郭庶英

2011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