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伯说父亲“不只是革命的诗人,也是革命的战士”。“在反对旧礼教社会的战斗中,有着他这一位旗手,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也有着他这一支号角;在当前反法西斯的运动中,他仍然是那样挺身站在前面,发出对野蛮侵略者的诅咒,这些都是青年们应当学习的。”
五十岁的父亲仍以年轻人的创作精力,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完成了著名历史剧《屈原》、《虎符》、《高渐离》、《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历史剧。
就在1942年元旦后的第二天,父亲尽管社交、会务、应酬十分繁忙,但他挤出时间开始创作话剧《屈原》。对这一选题,周伯伯非常赞同,他说:“屈原这个题材好,……写这个戏很有意义。”父亲也一直认为一个悲剧必须要与时代紧密相关,才有题材的价值,他“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去”,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时代。屈原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父亲把《屈原》剧作作为悲剧来控诉黑暗势力。
为了父亲的创作,妈妈总是全力保证,也不让我们打搅父亲。父亲说“数日来头脑特别清明,亦无别种意外之障碍,提笔写去,即不觉妙思泉涌,奔赴笔下。此种现象为历来所未有……真是愉快。”全剧只写了屈原的一天——由清早到夜半过后,但这一天已经把屈原的一生概括了。剧中人物屈原、婵娟、宋玉、楚怀王、南后为主要角色。婵娟是父亲根据楚辞提炼塑造出的一个青年女子形象。她善良、坚贞、气节高尚,为了她的老师屈原,为了她所信奉的真理,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死而无憾。婵娟这一人物的塑造,正是父亲对母亲的写照,他在剧本中做了精心的塑造。父亲在那几天的创作中常常工作到深夜,《橘颂》和《雷电颂》形成了诗的台词,歌颂高尚气节并对黑暗势力进行猛烈抨击。
那时导演陈鲤庭,演员金山、白杨、张瑞芳等常来到家中,周伯伯也时常在座,他们听父亲朗读剧本。父亲“好像变成了小孩”,他讲剧本达四五个小时也不觉得疲劳,他与导演、演员共同探讨剧本的处理、舞台的表演……周伯伯满意地说:“屈原并没有写过这样的诗词,也不可能写得出来,这是郭老借着屈原的口说出自己心中的怨愤,也表达了蒋管区广大人民的愤恨之情,是向国民党压迫人民的控诉,好得很!”朗诵声、掌声和哭声充满着“蜗庐”我们的家。
文化工作委员会和父亲这个主任被国民党作为标榜民主的摆设,早就要“摔碎这个花瓶”。父亲正利用了这个局面,在《屈原》完稿后许多报刊的编辑纷纷登门求稿,父亲说:“只要我还是‘文工会’的主任,国民党的报纸还得发表我的剧本。《屈原》发表在他们的《中央日报》,有利于我们将来演这个戏的斗争。”他把剧本给了《中央日报》,在报纸副刊连续刊登了十五天。国民党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读后,大发雷霆,狠狠地骂道:“怎么搞的?我们的报纸公然登起骂我们的东西来了。”他立即撤销了副刊编缉孙伏园的职务。可是《屈原》的影响已经无法挽回了!
中华剧艺社正式开排《屈原》,国民党就一再阻挠,企图下令禁演。导演和演员不辞辛苦,在一个破旧楼房的院落里加紧排练,父亲也经常去观看,请演员饮茶、聚餐并和他们一起说戏,使演员们受到启发。
▲皖南事变后,郭沫若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继改写《棠棣之花》之后,又接连创作了《屈原》、《虎符》、《筑》、《孔雀胆》、《南冠草》等五部历史剧,塑造了一系列忠勇正直、感人至深的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形象,不仅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而且为历史剧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屈原》上演了,连续十七天,场场爆满,有观众半夜抱着被子睡在剧院门口等第二天售票。甚至有人从成都、贵阳赶来看戏。整个山城沸腾了!处处可以听到屈原“雷电颂”中的怒吼:“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爸爸几乎每天到剧场,或在后台,或在条幕边,或在台下,看观众反应,看台词是否需要调整,找机会与演员交流、讨论。
▲郭沫若、于立群与《屈原》的导演陈鲤庭(前左一)、演员金山(后左五)、白杨(后左四)、孙坚白(后左三)、顾而已(后右四)等人在舞台上的留影。
▲毛泽东读过《虎符》后,于1944年1月请董必武转交郭沫若的电报文稿。电文写道:“董老:请将下电转交郭沫若兄:收到虎符,全篇读过,深为感动。你做了许多十分有益的革命的文化工作,我向你表示庆贺。”
▲《屈原》剧照。
哥哥和我虽然很小,也由父母亲带去看《屈原》,只记得人山人海。爸爸喜欢金山演的屈原,特别是他朗诵的“雷电颂”,张瑞芳演的婵娟,白杨演的南后,顾而已演的楚怀王等等都非常有功力。已经过了几十年了,他们塑造的形象还印在我们的脑子里。演出后父亲为许多演员题词留念。
国民党破坏演出,给剧场断电;由陈立夫、潘公展组织所谓招待会,让几个人大骂《屈原》;停止在市里的演出……。父亲对杀气腾腾的会场十分冷静,率进步文化人士和青年坦然走出会场,并在北碚郊区继续演出。
《屈原》最终被禁演了。但它却说明了在非常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文艺作品能够产生的特殊力量。父亲与国统区的进步文化工作者用笔的战斗,反动势力也是很害怕的。周伯伯为祝贺《屈原》演出成功举行宴会,他说:“在连续不断的反共高潮中,我们钻了国民党反动派一个空子,在戏剧舞台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在这场战争中,郭沫若同志立了大功。”
在重庆先后上演过父亲创作的历史剧《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南冠草》,在国统区的特殊战场上需要进行特殊的战斗,把剧场作战场是争取民心,可以威胁统治者的有效战斗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