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从1946—1947年间全家在上海的住所。它是一幢旧式两层楼的花园洋房,一层是会客室,二层有日式居室和父亲工作的地方。房子前有草坪和几棵树,草坪中有一个不规则的水池。那些文化界的朋友仍然到我们上海的家里聚会,狄思威路的家好像重庆的天官府。解放后这里改名为溧阳路1269号。
在我们刚到上海时,一时找不到住所,借住在友人家。那时房价很贵,十分困难。周伯伯为此十分关心,曾致信给父亲,嘱人协助解决觅居问题。信中说:
沫兄如面:
别仅旬余,而京沪相隔,竟若天涯,想念殊甚。定一回,知兄等犹无居室,而赁价之贵,恐为觅居中之最大难题。兹托沫沙兄转告乃超、祝华两兄负责料理,请群姊与之接洽,想月内当能有定所也。专白,即询双好。
一切请面询沫沙。
弟 豪拜
五月十九日
上海狄思威路719号住宅正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择定的。
1946年5月国民党政府因日本侵华战争结束而还都南京。为了停止内战在上海的十二个群众团体成立了“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表宣言,要求停止内战,实行政协决议。然而,蒋介石却组织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出了全面内战的信号。
父亲仍然是那么忙,继续为和平而奋斗。6月6日蒋介石下令停战十五天,19日父亲作为第三方代表赴南京与国民党和谈。但是,谈判失败了。共产党代表是董必武、李维汉、邓颖超;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是邵力子、张厉生、王云五。国民党坚持要共产党退出从日寇手中夺取的广大地区。当然遭到拒绝。几天后,马叙伦、雷洁琼等上海的请愿代表在下关车站遭到殴打,国民党方面又制造了一次“校场口事件”。周伯伯和父亲当夜赶到中央医院慰问受伤代表。
▼1946年5月8日,郭沫若结束了七年半的重庆生活,携全家抵上海,继续在国统区领导革命文化工作。图为郭沫若在上海的寓所——狄思威路719号(现溧阳路1269号)。
父亲及时发表了《创造新的民族形式与参加民主斗争》、《反内战》等文章。
妈妈到上海时已经身怀妹妹平英六七个月了,组织上在我们家用家庭聚会的方式给文化人士传达延安的精神,给了为数不多的钱。妈妈大着肚子到处秘密通知开会,又买餐具,又买食品,还要给几十人准备饭菜……餐具是白色蓝边的搪瓷制品,一直跟我们到了北京,用到父母亲去世至今。
▲郭沫若与冯乃超在上海。
记得妈妈腿浮肿了,晚上爸爸用手一按一个深坑。爸爸在外忙碌,妈妈准备会务,提前准备凉菜,累得站不住,都跪在地上做。妈妈总是希望把事情做得最好,为大家吃好,卤煮煎炒样样有。让会开得好,饭也吃得好,我想这是寄托着妈妈的感情。8月的一个晚上妹妹平英在家里出生了,在屋外等候的父亲松了一口气,我们一起轻轻进了妈妈的房间,给她送去我们的祝福。妈妈太辛苦了。
到上海后我开始上小学,曾考全班第三名,得过一支橙色钢笔的奖品,第二天上学挂在工装裤上,可惜笔杆脱落了,只剩下笔帽,我遗憾、茫然,真不知怎么才好。
几个孩子十分调皮,不时干几件让父母亲操心、担惊受怕的事。穿着棉袍的民英落进了院里的水池里,大弟弟世英又不敢去叫大人,站在池边一面叫着“游过来,游过来”;又一面用一根细竹竿去够他,准备救他。开会的大人听见世英的叫声跑了出来,民英被捞起来时嘴唇冻得都发紫了,以后就病了一场。
又一次,我们借屋里来客人之机,跑到门口立着的大柜子边,几个孩子扒着柜顶,弯着腿打秋千,很重的柜子居然扒倒了,砸在世英的头上,他晕了过去,大人们匆忙跑出来一看都惊呆了。妈妈说只见几个小腿以为都出事了,她当时眼黑、腿软都无力向前走。世英头上侧面的疤一直伴随他长大。
▲郭世英与郭民英在水池边。
▲郭沫若与田汉等人1946年夏同往上海虹桥万国公墓祭扫鲁迅墓。左起:于伶、许广平、郭沫若、冯乃超、周信芳、田汉。
另一次,记得妈妈在楼上那间日式的房里和我们坐在榻榻米上玩,一个乒乓球被压扁了,好心的哥哥汉英跑去到另一间房间想用开水把球烫圆,弟弟民英跟着跑过去。只在一瞬间听见哇哇的惨叫,汉英吓呆地站着,民英从头到脚被刚灌瓶不久的开水连同碎胆的玻璃碴大面积烫伤扎伤了,民英那时才4岁。原来,汉英当时被瓶中溢出的开水烫着,他不知道身后站着民英,惊慌之中,便把暖瓶向后一甩,却刚好甩到站在身后的民英头上,造成了一场灾难。父母亲为了民英的治疗实实操碎了心,他们轮流陪民英住院,民英全身缠着白纱布,开始十分危险。在病情稳定出院时,还缠着很多纱布。父母亲非常担心民英的脸上会结疤痕,十分精心地护理着他。每次给民英换药时,妈妈把弟弟放在大桌上,先把纱布用生理盐水沾湿,轻轻剥离,尽量减少他的疼痛,还要防止伤口感染。从每天一次,到每两天一次换药,真是够难的。很乖的民英虽然不愿意换药,但他也不大哭大闹,很能忍受痛苦。几个月来由学过医的父亲和当过战地护士的母亲的家庭护理,民英创面的恢复出现了奇迹,除了胸前有几小块疤痕外,其他的部位都没有伤痕——多么深的爱护啊!这凝结着父母亲的爱!但是这两个受伤的弟弟在“文化大革命”中于1967年、1968年相继去世了。他们都走在了父母亲的前面。
▲1946年10月19日,郭沫若在中华全国文艺协会等文艺团体举行的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鲁迅与我们同在》的讲话。
▲1947年2月9日,郭沫若、邓初民等人,不顾国民党特务的威吓,义无反顾,应邀参加在劝工大楼举行的上海百货业工人爱用国货抵制美货委员会成立大会。大会即将开始时,大批国民党特务将会场捣毁,永安公司店员梁仁达被殴打致死。郭沫若幸在群众掩护下从后台脱险。图为被特务捣毁的会场。
1946年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杀害了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上海的民主人士几经争取为二位烈士召开了追悼会,会场有人捣乱,父亲仍用悲愤的心情演讲:“李、闻两位先生的肉体虽已毁灭了,但他们都替中国历史添上了光辉。两位先生的死是时代悲剧诞生的信号。这是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这是公正与自私的斗争,这是人民要做主人与做奴隶的斗争!……”两天后父亲与周伯伯、沈钧儒、黄炎培、史良等许多人,在静安寺公祭二位烈士。
▲在全国各界群众要求和平民主的强烈呼声下,蒋介石派吴铁城等人邀请中共代表和第三方面人士往南京协商国共和平谈判。10月21日至26日,郭沫若作为第三方面代表参加谈判,并将见闻写成《南京印象》一书。图为10月18日赴南京前在吴铁城公馆的合影。前排左起:黄炎培、周恩来、郭沫若、沈钧儒;后排左起:胡政之、陈家康、陈启夫、蒋匀田、邵力子、罗隆基、吴铁城、李维汉、左舜生。
父亲与反动派进行不懈的斗争,悼念鲁迅逝世十周年;十月再次赴南京协商国共和谈;参加陶行知追悼大会;出席“爱用国货抵制美货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出席这个成立大会时,国民党特务和暴徒手持铁尺、棍棒冲入会场大打出手,当场打死一人、打伤数十人,逮捕了许多与会人士。打手要冲到主席台对父亲下毒手,当场被参加会的群众手挽手围起人墙掩护了他,让父亲从主席台后面越墙离开了会场。父亲随后便赶到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报告了真相,又赶到医院去慰问受伤职工,接着前往黄浦警察分局去营救被捕的群众。父亲为这一事件中被打死的永安公司店员梁仁达写了挽歌,由音乐家孙慎谱好曲,印发给工厂、商店、学校,悲愤的歌声响彻了上海滩头:
血染黄浦潮,洒尽人民泪,
爱用国货为什么有罪?
人民是主人,买卖是自由,
不买美货为什么有罪?
亲爱的梁仁达,
你为爱国而牺牲,
你将垂青史,你是民族的光荣!
……
上海的白色恐怖很厉害,特务经常骚扰群众集会,砸烂会场,已经有些人士被吓退了,不敢出席集会。但父亲却从容不迫地参加着活动,抗议美军强奸我国女学生的暴行……。
周伯伯往返于延安与沪宁之间,与父亲在南京同国民党争取国共和谈中共同斗争。在延安、在上海他们为着斗争的早日胜利,殊途而战。周伯伯与父亲通信,分析形势,讲述策略。1946年11月17日周伯伯从南京返延安,行前给父母亲致信。
沫兄、群姊:
临别匆匆,总以未得多谈为憾。沫兄回沪后,一切努力,收获极大。青年党混入混出,劢老动摇,均在意中,惟性质略有不同,故对劢老可暂持保留态度。民盟经此一番风波,阵容较稳,但问题仍多,尚望兄从旁有以鼓舞之。民主斗争艰难曲折,居中间者,动摇到底,我们亦争取到底。“国大”既开,把戏正多,宪法、国府、行政院既可诱人,又可骗人,揭穿之端赖各方。政协阵容已散,今后要看前线,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必可分晓。到时如仍需和,党派会议,联合政府仍为不移之方针也。弟等十九日归去,东望沪滨,不胜依依。请代向诸友致意,并盼保重万千。
诸侄好。
弟 豪
十一月十七 夜
▲在劝工大楼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1947年2月10日,中苏文化协会上海分会等八个文艺团体在上海光华大戏院联合举行纪念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的集会。郭沫若出席纪念会,发表了《向普式庚看齐》的演说。图为集会时的合影。左起:温锡莹、石羽、阳翰笙、苏联对外文化协会代表符拉窦金、葛一虹、戈宝权、苏联驻上海总领事哈林、王苹、塔斯社社长罗果夫、郭沫若、张西曼、王戎、吴清友。
一个月后,周伯伯于1946年12月31日致父亲的信中写道:
▲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李维汉为抗议国民党当局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的行径撤回延安。图为撤离前夕郭沫若与周恩来、李维汉在周公馆——上海中共办事处门前合影。
沫若兄:
别两月了,相隔日远。国内外形势正向孤立那反动独裁者的途程中进展,明年将是这一斗争艰巨而又转变的一年。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人民路线,我们必能克服困难,走向胜利。孤立那反动独裁者,需要里应外合的斗争,你正站在里应那一面,需要民主爱国阵线的建立和扩大,你正站在阵线的前头。艰巨的岗位有你担负,千千万万的人心都向往着你。我们这一面,再有一年半载,你可看到量变质的跃进。那时,我们或者又携手并进,或者就演那里应外合的雄壮史剧。除在报纸外,你有什么新的诗文著作发表?有便,带我一些,盼甚盼甚。
匆匆,顺祝
弟 豪
十二月三十一
周伯伯的信总是给在白区工作的大家带来光明和力量。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表宣言,号召打倒内战祸首蒋介石,迅速解放全国人民。为了能在时局的发展中把国统区的进步人士及时转入解放区,开始了分期分批转道去香港——这是大批人士惟一可以到解放区去的中间地带。
▲1946年除夕,周恩来自延安致函留在上海的郭沫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