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由旅游资源的品质决定。而旅游资源的品质除了自然存在之外,更多的还取决于旅游地的开发建设。“旅游资源”的概念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可以说,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前来,并能够将这个吸引力转化成实际性的产品,产生实际效益的各类社会要素都是旅游资源。所以,不能简单地说有好山好水或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是旅游资源。事实上,旅游资源在某些地方是可以创造的。这种创造具体有三种形式:一是“无中生有”的创造。比如,深圳基本上没有天然的旅游资源,但是深圳有一个需求的“大市场”,因此它的旅游产品便被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了。二是“有中生好”的创造,就是说,有资源但还要在里面创造出更好的。三是“好中生优”的创造,即创造名品、精品。所以要使一个旅游地的吸引力不断得到增强,“旅游资源的再创造”便是最好的途径。因此结合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在策略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酝酿阶段至起步阶段,要确保旅游产品的开发规划具有特色性和文化性
旅游地形成吸引力的关键就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突出文化,所以旅游地在酝酿开发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把特色、文化开发出来,促进旅游地的快速起步。任何旅游地只要深入挖掘就一定能找出特色,这是因为旅游地的特色具有影响范围的相对性,即在这个范围内可能是特色,而在另一个范围内可能就不是特色了。所以要对旅游地仔细研究,不仅要研究它的资源状况,还要研究它的市场范围,并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比较,以便能准确定位其特色范围。如果旅游地的某一产品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它就可能成为国家级的旅游产品;如果这一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唯一性,那它就有可能成为世界级的旅游产品。特色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在文化里,所以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就更应该注重保持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的文化性可以概括为:以突出的特色为文化形式,以丰富的品味为文化内涵,以人文精神为文化本质。
(2)发展阶段至成熟阶段,要不断提升旅游地的吸引要素[58],促进新的旅游资源的形成
对应旅游的全过程形成了六个要素——行、游、住、食、购、娱,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除了要具备基本功能以外,还必须从吸引物的角度着眼、从吸引力的角度着手。只要将旅游六要素作为旅游地的吸引要素不断进行创新、提升,旅游地吸引力便会越来越大。
①行——旅游交通。从旅游地建设角度来看,“行”的基本要求是“大交通”通达,“小交通”通畅。而要达到“行”的提升,在交通建设方面,尤其是“小交通”方面,一定要树立行、游合一的理念,使旅游地的道路不仅只是交通通道,而且应该是风景路或文化路。
②游——旅游吸引物。“游”在根本上是文化,虽然景区、景点是游览的主要对象,但旅游地的“游”不仅涉及景区、景点,从长远来看、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把握“游”的内涵。一要使“看”进一步深化,要达到可看、好看、想看、耐看、反复看,逐步深化,使其吸引力越来越大。二是要使“游”的内容更加丰富,不仅要看,而且要玩,不断深化其文化内涵。三是要超越传统范围,达到旅游地处处皆景,这就要求旅游地对旅游资源要进行精细化的开发经营。
③住——旅游住宿。要努力达到体系化,即在已有的规模上形成合理的档次结构和布局体系,并将其进一步深化为一种内涵。也就是说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住、游合一,要使旅游者在住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使住宿体系也成为旅游地吸引物的组成部分。
④食——旅游餐饮。旅游饮食要求达到特色化、精细化、品牌化。特色化,即一定要具有当地特色,从饮食的方面体现文化的吸引力。精细化,是指各种原料的制作最终要达到精细的程度,这样才可能构筑一个旅游地的饮食特色。品牌化,要通过饮食的发展,形成品牌宴席、品牌服务、品牌菜肴。同时,要把店内就餐和客人购买结合起来,使旅游饮食成为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拉动旅游地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⑤购——旅游购物。旅游购物是旅游者旅游经历的延续和物化享受,购物的发展是资源深化利用、不断提高当地土特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所以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使之成为旅游地吸引力要素之一。
⑥娱——旅游娱乐。娱乐的发展首先考虑的是民族化、地方化、民俗化;其次要考虑的是集中性的娱乐场所;再次是每一个旅游地都要培育一台体现旅游地特色的主题晚会节目。这样,才可能使娱乐这个吸引要素真正具备吸引力。
(3)成熟阶段后期至停滞阶段,要不断促进旅游地发展要素体系[58]的形成,确保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地成熟阶段后期或旅游地进入停滞阶段时,要使其吸引力得到不断增强,必须促进旅游地发展要素体系的尽快形成。旅游地的发展要素体系是指能支持旅游地发展建设的一套环境保障体系,它由旅游地的文化、信息、环境、科教、制度等方面整合而成。旅游地的发展要素体系的形成,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使旅游地吸引要素得以优化和提升的基础。旅游地发展要素体系的尽快形成,将会大大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发展能力。
①文化。旅游者要寻求差异,旅游经营就要创造差异,差异是形成一个特色的基础。如果说,特色是旅游之魂,那么文化就是特色之基。所以要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必须充分挖掘旅游地的文化资源,并加以全面整合。一是对历史文化进行挖掘;二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尤其是要对活文化进行保护;三是要提炼体现文化特色的标志物。
②信息。旅游地发展要素体系中的信息指的是有效信息。在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形成一套完善的旅游信息系统。要求做到:一是信息的汇集和整理,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而且是一项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变化的动态工程;二是信息的传播,要通过多种方式,努力使信息传播达到大强度、高频率,对主要客源地有更强的渗透力和更好的传播效果;三是要在旅游地建设旅游咨询中心,为越来越多的散客服务;四是在旅游景区或旅游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较完善的咨询体系;五是以国际化、标准化、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各类公共信息标志系统。
③环境。环境是旅游地发展的基础要素,既包括良好的自然环境,也包括良好的社会环境。例如,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等地之所以能够吸引很多的海外旅游者,甚至有一些旅游者在某种程度上把这些地方作为一个长期居住地,除了自然环境因素的吸引外,更多的是社会环境因素的吸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当地民众的友善和他们从容的生活态度。所以,一个旅游地发展的环境要素应该同时被提升为吸引力要素。
④科教。科教是一个大概念,既包括科技的进步,也包括教育、培训的提升,还包括研究的发展。科教这个要素是旅游地长远发展的后劲所在。对旅游地来说,科技的进步包括各方面的科技应用,如城市建设、景区景点布局、旅游交通规划等各方面体现出来的科技发展水平。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焦点也日益集中到人才的竞争上,教育培训自然成为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职业化的教育之外,当地总体的教育水平所体现出来的社会素养也是构成旅游地吸引力的一个主要因素。研究是知识的创新,更是文化的挖掘和文化的创新,它会使旅游地在文化方面的发展获得更大的活力,达到更高的水平,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旅游地的竞争力。
⑤制度。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机制,二是微观机制。从宏观机制方面来说,首先要求的是旅游地整体的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其次是旅游行业管理的力度,有效的管理可以保证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和旅游市场秩序。这样就需要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在行业管理体系的完善上、在市场环境的培育上,下更大的功夫。从微观机制方面来看,要构造符合市场长远需要的微观运行机制,必须使各类旅游企业具有相应的活力。如果要得到进一步提升的话,一个旅游地必须是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系统,不仅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也要加大对内开发的力度。
⑥综合效应。旅游地综合水平的高低是旅游地的重要发展要素之一,表现为:一是社会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利用幅度越广,拉动作用越大;利用程度越深,边际效益越高。二是各个方面的协调合作,既包括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也包括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及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三是社区和群众的合作。旅游者带来的外来文化和生活方式会对旅游地产生冲击,社区和群众的自然存在也会演化为某种程度上的商业化存在,由此形成了互动的关系,而能否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则取决于社区与群众的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