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心病》

读《心病》

时间:2023-1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施先生只写了些短篇;长篇要算这本《心病》是第一部。《心病》里有几处最可以看出向这方面的努力。这些除秦绣英外都是不幸的人;自然以陈蔚成为最。中卷第二章写秦绣云姊儿俩在等妈从洪家回去的一下午。上卷胡方山占的篇幅太多了,有些臃肿的样子;特别是第九章,太平常的学生生活的一幕,与全书不称。书中所写,不过一个多月的事。

读《心病》

从前看惯旧小说的人总觉得新小说无头无尾,捉摸起来费劲儿。后来习惯渐渐改变,受过教育的中年少年读众,看那些斩头去尾的作品,虽费点劲儿,却已乐意为之。不过他们还只知道着重故事。直到近两年,才有不以故事为主而专门描写心理的,像施蛰存先生的《石秀》诸篇便是;读众的反应似乎也不坏。这自然是一个进展。但施先生只写了些短篇;长篇要算这本《心病》是第一部。施先生的描写还依着逻辑的顺序,李先生的却有些处只是意识流的纪录;这是一种新手法,李先生自己说是受了吴尔芙夫人等的影响。

《新月》四卷一号上有吴尔芙夫人《墙上一点痕迹》的译文。译者叶公超先生的识语里说:

所以,一个简单意识的印象可以引起无穷下意识的回想。这种幻影的回想未必有逻辑的连贯,每段也未必都完全,竟可以随到随止,转入与激动幻想的原物似乎毫无关系的途径。

若许我粗率地打个比方,这有点像电影里的回忆,朦朦胧胧的,渺渺茫茫的。《心病》里有几处最可以看出向这方面的努力。如穷鬼变成旧皮袍(十六面),电门变成母亲(一零九面),秦太太路中的思想(中卷第一章),刘妈洗衣服时的回想(一九八面)。但全书的描写,大体上还是有“逻辑的连贯”的。

书中几个重要人物都是些平常人:大学生,小官僚,官亲,旧式太太小姐。这些除秦绣英外都是不幸的人;自然以陈蔚成为最。他精神上受的压迫最多,自己叙得很详细(三二五至三二七面),因此颇有些“痴”,颇有些怪脾气;不说话,爱舅母的小脚,是显著的例子。他舅母(洪太太)是个“有识有为的妇人”,可是那份儿良心的责备也够她挣扎的。舅舅怯懦得出奇。陈蔚成的丈母(秦太太)受了丈夫的气,一心寄托在女儿和菩萨身上,看见一个穷叫化婆子,会那么惦记着,她兄弟(吴子青)会那么“死心眼儿”,她大女儿(绣云)出嫁前会那么“心烦”,也怪。其实细心读了全书,觉得满是必然,一点不奇怪;只是穷叫化婆子一件,线索的确不清楚些。我们平常总不仔细地去分析人的心理,乍看本书的描写,觉得有些生疏,反常,静静去想,却觉得入情入理。

这几个人除秦绣英外,又都是压在礼教底下的人。陈蔚成知道舅舅舅母的罪恶,却“只有以一死了之”。他丈母与妻子(秦绣云)不用说是遵守礼教的。就是吴子青无理取闹,也仗着礼教做护符;就是洪太太,一劲儿怕人说闲话,也见出礼教的力量。他们都没有自己;这正是我们旧时代的遗影。除此以外,书中似乎还暗示着一种超人的力量。从头起就描写恐怖,超人的,人的:女鬼,结婚戒指忽然不见,胡方山的妻的死,陈蔚成中电,他的形体,他的白手套,尘封了的他住过的屋子。而且以谈鬼始,以谈鬼终。读完了这本书,真阴森森的有鬼气,似乎“运命”在这儿伸了一双手。但这个“运命”是有点神秘的,不是近代的“运命”观念,也许是爱伦坡的影响(作者写过一篇《影》,自己说受了这个人的影响),但在全书里是谐和的。

性格最分明的,陈蔚成之外要数洪太太,吴子青;这三个人在我们眼前活着。别人我们只知道一枝一节,好像传闻没有见面。中卷第二章写秦绣云姊儿俩在等妈从洪家回去的一下午。写绣云暗地里心焦,她妹子绣英却老逗着她玩儿。两个少女的心情,曲曲折折地传达出来,恰到好处。别处还免不了有堆砌的地方,这里没有。上卷胡方山占的篇幅太多了,有些臃肿的样子;特别是第九章,太平常的学生生活的一幕,与全书不称。书中所写,不过一个多月的事。上卷是陈蔚成自记,写洪家;中卷写秦家;下卷先写洪家,次写秦家,接着又是陈蔚成自记,写婚后——最后写秦绣云接到他的遗书。第一身与第三身错综地用着,不但不乱,却反觉得“合之则两美”,为的是两种口气各各用得在情在理,教读者觉得非用不可。全书虽只涉及小小的世界,在那小世界里,却处处关联着,几乎可以说是不漏一滴水,这儿见出智慧的力量。举一个最精密的例子:上面说过的中卷第二章里叙张妈问秦绣云(那时她正在暗地里心焦等妈回来)她嫁衣的料子——

也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多起心来。她的多心使她烦躁。

——等太太回来吧,这些事情真麻烦!

她的意思在衣料,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却用了一个多数,好像“这些”能掩饰住她的自觉心。

多数与单数的效用,一般人是不大会这么辨别的。书中不少的幽默,读的时候像珠子似地滚过我们的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