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给我爸写序言

我给我爸写序言

时间:2023-1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爸小说写作过程中,最擅长的是短篇与中篇。这部中篇据说已列入出版计划,后“文革”开始,出版泡汤,实为憾事。曾有一段时间,我爸负责着运城地区教育局主办的《小学生拼音报》大样终审。这些工作带给我爸唯一的好处,就是给他写作积累了素材。目前产量不错,年产中篇小说三五部。这本《杜曙波中篇小说精选》,是由我爸从他几十部中篇小说中自选的,由我联系出版。

我给我爸写序言

杜峻晓

儿子给他爸写序言的,还没见过。从现在开始,有了!

在我爸小说写作过程中,最擅长的是短篇与中篇。长篇未曾写过。早期写作以短篇为主,1959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代笔》实为出手不凡之作。也正因为这篇短篇,奠定了我爸与文学打交道的基础。几十年来,无论工作生活多忙,从没放下手中笔。小块时间,少写几行,大块时间,多写几张。他将作品构思好,经常在饭桌上讲给家里人听。记得有一年他写短篇《北局长》,其中情节把我乐得呀,用现在的话表述:笑抽了!

我爸的中篇写作开始得比较早,应该是在“文革”前。听他说写了十几万字。如此的“规模”,往长篇上够,够不着,往短篇上探,探不上,当时叫小长篇,其实就是中篇而已。这部中篇据说已列入出版计划,后“文革”开始,出版泡汤,实为憾事。

我爸从山西省临汾地区调回山西省运城地区工作后,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行政岗位上,先在文教部,后到教育局。以我现在眼光看来,地区教育局副局长位子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官,但我爸工作确实很忙,开会、看文件、接待来人、与好友聊天,占用他很多时间。如此生活节奏,他用来写作时间几无,但他愣是在没有时间中挤出时间,从事他的文学创作。我爸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完成他一部又一部作品。他的精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的子女。

曾有一段时间,我爸负责着运城地区教育局主办的《小学生拼音报》大样终审。四个版,文字说多不算多,说少不算少。他要耐心细致地将这些版面看一遍,将不恰当的地方改过来,而后工工整整地写一个“发”字,再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些事虽琐碎,但,是工作,马虎不得。我爸便是在忙完这些琐碎之事后,再沉浸到他的小说写作中去。

我爸还负责过令人谋乱的工作:招生。那活儿对人的生命与健康纯粹是摧残与消耗。咱国人有一种风气:跑!也就是活动活动,走走关系。考试成绩好的,要跑,怕被别人挤掉;考试成绩差的,更要跑,万一哪个高校有富裕名额,可以捡漏。招生工作最忙的时候,也是我爸生活规律被打乱的日子。好在我爸是个脾气好得不能再好的人,无论谁来找他,一律热情相待。我爸说,人家找上门来,不管事情能不能办,咱把话说得贴心些,让人家心中好受。这些工作带给我爸唯一的好处,就是给他写作积累了素材。他后来在作品中写到有关招生方面的内容,与他曾经工作关联颇大。

我爸所写作品,多在他熟悉的地域。这个地域,多以他了解的晋南地区为背景,再往小里缩,便缩到山西省万荣县。如果还要缩,则要缩到那个养育了我们杜家数代人的小村庄。在我爸的作品中,饱含着对人杰地灵的晋南的讴歌与赞美,饱含着对那块热土的依恋与深情。正是这块土地,给了我爸创作的激情与灵感,丰富了他的头脑,滋润了他的笔墨。他乐意在这块土地上行走,对那里的一草一木兴趣盎然。在普通读者眼里,只晓得我爸笔下所写是某地发生的一个故事;而在我眼中,某个地名、某个村名,无一没有来源,无一没有出处(尽管是虚构的)。那里的景物是那样普通、那样熟悉,但在我爸笔下,又变得那样美好。

我爸所写作品,多在他熟悉的领域。这个领域,就是他为之付出心血的教育领域。我爸大学毕业后,当过老师,担任过中专学校教导主任,在临汾地区从事过一段专业文学创作后,重回教育领域,而后一直工作到退休。若说他是一名行政官员,倒不如说他是教育工作者更恰当。他的工作就是跟学生打交道,跟学校打交道,跟教师打交道,跟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打交道。如此这般的经历,若不变作他创作的素材,那才是怪事。所以,在收入这部集子的八个中篇小说,读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我爸是怎样涉及教育题材的。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的作家,写不了那么生动,也写不了那么传神。

我爸所写作品,多在他熟悉的人域。这个人域,有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和伙伴,更多的是我们家乡的那些普通人。我跟我爸聚在一起或者通电话,城市生活不是我们的中心话题,家乡人和事我们最感兴趣。说到谁家有什么好事,会高兴半天。说到谁谁谁不在了,父子俩唏嘘不已。我爸在工作岗位上,每次回家,前脚进门,后脚巷里人、村里人就跟进来,屋里挤满人。还没轮到我奶奶和我爸说几句家长里短的话,我爸又要离开。我奶奶抱怨说,现在咱娘儿俩说话的机会越来越少。但那抱怨里有几分自豪,更有几分骄傲。现在我爸退休回到家里,同样会有很多乡亲跟到家里来,进门后帮忙拔草(家里不住人,草长得老高),晒铺盖,诉说各自家里的事。去年秋天,我回村上给我奶奶扫墓,在地里遇一堂兄。堂兄跑前跑后帮我张罗,说,前些日子咱叔回村,家里平房漏了,被子褥子全湿透。我让咱叔到我家做饭吃,咱叔坐在圪台上说,不去了,不去了,我在这里坐一会儿。这话听得我心里酸酸的。自从我奶奶过世后,家里院子一直空着,成为“荒园”。就是这座老院子,是我爸、我和全家人与家乡联系的纽带。我爸回到这个院子的目的,除了看望乡亲、感受过去,另外就是接“地气”。以前和现在,他的许多创作素材多是在这个院子里有意或无意搜集到的。有了如此广泛深厚的人域,我爸写出的作品要说无真情,不感人,莫谓我不信,连你也不信。

文学评论界送给我爸的称号是:山药蛋派第二代传人。我觉得这顶“帽子”戴在我爸头上很合适。长期以来,他写了许多受老百姓喜爱和欢迎的作品,歌颂人间至善、至美、至爱。在别的作家赶时髦、追潮流,迎合低级趣味时,我爸甘于寂寞,深入生活,照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一路前行,实属难能可贵。

我爸的晚年生活很丰富、很充实。数年前,我爸与“太极”结缘后,每天早上必打太极拳,练太极剑,然后坐到书房里从事文学创作。目前产量不错,年产中篇小说三五部。

这本《杜曙波中篇小说精选》,是由我爸从他几十部中篇小说中自选的,由我联系出版。这是我对生我养我的老爸所尽的一点孝心,也是儿子送给老爸的一份微薄礼物,希望读者喜欢。

   2011年3月于西安

(序言作者是作家杜曙波的儿子,现任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