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科考”是北京理工大学社会实践的一个品牌活动。从2004年至今,生态科考已走过了十年生涯。十年来,科考人员穿行乡村城镇,辗转国内海外,感受自然人文,发掘生态规律。2014年生态科考围绕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生命学院专业特色,联合山东威高生物科技集团开展2014东营湿地生态科考。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筹备,科考队一行共10余人,由生命学院副院长唐晓英教授、办公室主任兼院长助理徐远清老师和赵东旭教授带队,于2014年8月16日出发,奔赴山东东营,进行为期6天的科考活动。生态科考期间,科考队前往黄河口自然保护区、明月湖湿地公园、黄河口湿地博物馆以及东营市湿地保护相关部门进行科考,完成了多项科考任务,为计划中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题都积累了丰富的科考数据,成果颇丰。
以所学服务社会 用热情谱写青春
2014年8月16日中午,北京艳阳高照,热浪袭人,在北京理工大学东门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发团仪式(如图1-42所示)后,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生态科考东营分队一行10余人奔赴山东东营,开展为期6天的生态科考活动。此次科考活动采用派发传单、调查问卷和面对面交谈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探索湿地地区的生态、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这次生态科考取得新的收获和突破,全队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东营科考队由3名指导老师、7名同学组成,轻松、阳光、活跃,又不失稳重,这是科考队鲜明的标签。队中还有几位非“生物科班出身”的物理系、机械系的同学,为了完成任务,自然也使出浑身解数,搜寻文献资料,啃专业书籍,忙得好不热闹!
图1-42 东营队师生东门出征合影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科学调研,安全实践;带上任务,肩负使命,科考队员们一路欢笑,一腔热忱,满怀期待地奔赴山东东营。
东营市地处渤海之滨、黄河入海口,境内既有年轻的黄河新淤地,也有古老的陆地,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城。按照计划,在为期6天的时间内,生态科考队员们需逐一对东营市区、黄河口湿地博物馆、黄河口国家自然保护区、明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广饶县孙武祠和寿光蔬菜基地展开实地调研,并在其中部分区域采集水样、土样及代表性植被,并与相关管理人员、居民游客交流访谈。
2014年生态科考活动围绕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想,以“调研东营湿地”为契机,充分发挥生命学院专业特色,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湿地的建设与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同时,促进大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穿梭在街头,学习在科考
8月17日上午9时,生态科考东营分队的队员们准时出发,兵分3路,对东营市各大湿地公园及博物馆展开实地调查。3个小组由生命学院副院长唐晓英教授、办公室主任兼院长助理徐远清老师和赵东旭教授分别指导。
在调查中,赵老师带领的第一组在西城区东营区政府附近开展工作,如图1-43所示,唐老师带领的第二组在明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和清风湖公园开展工作,而徐老师带领的第三组在黄河口湿地博物馆开展工作。这几个地方是东营湿地保护工作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按计划,大家在这3个区域分别发放问卷,展开调查,总共需发放问卷210份。
但时间已经过了上午11时,第一组和第三组成功发放并回收的问卷仅仅只有10份左右,如图1-44所示。各小组都反映了同样的难题——问卷调查的对象太少,大家真实感受到了任务的艰难。队员宋帅说道,他在调查一位环卫工人时,环卫工人对大家的工作提出了很严肃的质疑:“你们都还没有去黄河口湿地保护区真正地考察过,就设置这些问题,这怎么能行?”看到这些情况,徐远清老师也给队员们加油打气,并分享他和陌生人交流以及在开展问卷调查上的切身经验,“首先,一定要注意礼貌;另外,尽量不要选择路边的行人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我们时刻要有被拒绝的心理准备”。纵然没有预想到这些困难,但面对困难,每个队员都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克服。
即使困难重重,即使频频被拒,我们依然走到了终点。正如唐老师所言:“进入社会,人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懂得被拒绝。”
图1-43 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
图1-44 开展问卷调查
访黄河口湿地博物馆 谈湿地之城旅游业
8月18日一早,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东营生态科考队展开了本次科考的第二轮工作。工作的任务主要包括考察黄河口湿地博物馆,并和东营市旅游局局长及相关工作人员交流有关东营旅游业在湿地方面的问题。虽然工作难度不算太大,但仍然有很强的挑战性,这让队员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下午14时,科考队员们乘车前往黄河口湿地博物馆,如图1-45所示,在湿地博物馆,讲解员声情并茂地介绍了黄河三角洲的情况,这让大家对博物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博物馆里有黄河三角洲的沙盘全貌,有由多种珍稀动植物活体标本组建的展览馆,还有黄河口的演变历程。看到许多从未见过的动植物标本,即使是标本,队员们也心情激动。特别当介绍到湿地迁徙的候鸟时,大家对如何根据鸟的飞行姿态而分辨鸟类充满了兴趣,并和讲解员认真地讨论相关知识。如图1-46所示。
图1-45 科考队在黄河口湿地博物馆合影纪念
图1-46 在黄河口湿地博物馆学习
虽然只是在博物馆里听讲解、看模型,但大家并没有闲逛。记录要点、抓取影音、提出问题,工作紧张而丰富,队员们收获颇多。
结束博物馆的行程后,科考队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东营市旅游局。下午4点,市旅游局杜局长及相关领导在旅游局会议室热情地接待了科考队,并就有关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业的情况展开了交流。如图1-47所示。
杜局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东营市近几年在湿地生态旅游方面的规划、建设投入和发展变化情况,并耐心回答了队员们有关旅游景点链的建设、污染情况、人文及湿地保护宣传等多方面的问题。两个多小时的访谈,让科考队队员对自己的科考课题有了进一步理解,并获取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信息。
图1-47 与东营市旅游局领导座谈
奔腾雄浑黄河口 生意盎然三角洲
图1-48 科考队在黄河口湿地保护区调研合影
图1-49 队员们认真采集土样、水样和代表性植物
8月19日上午,伴着朝霞,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东营生态科考队的队员们在生命学院办公室主任兼院长助理徐远清老师、赵东旭教授,黄河三角洲国家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处周副处长和威高集团几位领导的带领下出发了。这次科考的重点研究区域是黄河三角洲国家湿地保护区。这次的任务不仅包括实地考察湿地的建设情况,还包括采集湿地土样、水样、代表性植物等工作。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
上午10时,队员们抵达保护区并合影留念,如图1-48所示。在路上,离保护区越近,大家心情越激动,间或可以看到鸟群从滩涂一跃而起,景色格外迷人。沿着曲折的公路,科考队逐渐深入保护区:从试验区到缓冲区,再到核心区,越深入保护区,也越人迹罕至。每当进入一个区,科考队员都会选取三处地点,分别细心地采集土样、水样和代表性植物。如图1-49所示。
一路上,气氛活跃,队员们揣着一大堆问题积极地向周副处长请教,探寻答案。周副处长也格外热情,碰到特别的动植物,都会为大家详细讲解,大家边听边记,收获颇多。直到下午近4点半,整个行程才结束。带着丰硕的样品,大家一路流连,一路感叹,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叹“沧海变桑田”的自然之美。科考队还在黄河口湿地保护区内的石油钻井台合影留念,如图1-50所示。
晚上10点,生命学院邓玉林院长、办公室主任兼院长助理徐远清老师、赵东旭教授组织大家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由队长沈睿主持。会上,大家详细地汇报了自己的课题进展,会议气氛活跃,大家踊跃地表达自己对课题的思考。徐老师特别提醒大家,要多角度看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角度。队长沈睿详细报告了次日的行程安排和具体任务,得到了邓院长的肯定。会议结束时,邓院长表示:“很高兴大家能这么热烈地讨论,我们在学术思想上应保持完全开放、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观点的精神;还有,在科考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科考是很累人的,但内容是格外丰富的,大家一定不会忘记这次经历。”邓院长会后给大家加油打气,鼓励队员们力争取得有价值的成果,不枉此行。
图1-50 科考队在黄河口湿地保护区内石油钻井台合影
烟波浩渺明月湖 群策群力科考行
8月20日,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东营生态科考队展开了第四天的工作。按照计划,科考队上午前往东营市林业局森林保护站和城市湿地公园管理站,和相关领导、技术人员座谈交流。如图1-51和图1-52所示。下午,科考队还需要采集明月湖关键地点的水样和磕油机周边的土样。在磕油机前队员们还合影留念,如图1-53所示。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所采集样品进行预处理,并整理最近几天获取的资料。
上午10时,队员们和东营市林业局森林保护站陈站长和景站长展开交谈,并获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料。
图1-51 和东营市林业局相关领导合影
图1-52 队员们积极地和东营市园林处有关领导交谈
图1-53 在磕油机前队员们合影
东营常常被称为建在湿地上的城市,除了著名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外,市区还分布着众多湿地公园。其中,明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方面有很强的代表性。经城市湿地公园管理站的技术人员介绍可知,明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原为建市初期城市建设取土造成的低洼荒碱地。随着时间推移,雨水沉积,生长了大量芦苇、香蒲、柽柳、碱蓬等乡土树种,吸引了不少鸟类在此繁衍生息。从2005开始,东营市政府将公园建设列为重点园林工程建设项目,力求为市民提供一块亲人的、生态的、展现黄河入海口独特湿地风貌的城市新空间。
经过近10年的建设,明月湖城市湿地公园的盐碱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布局相对合理,功能多元化。不过,下午队员们在明月湖上、中、下游三处地点采集水样时发现,其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较严重,有的区段水体甚至发出臭味。如图1-54所示。可见,湿地的保护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
下午4点,队员们离开明月湖城市湿地公园,也意味着结束了在东营所有的科考任务。次日一早,科考队便带着沉重的水样、土样,满满的收获与欣慰开始了返京的行程。一路上,队员们唏嘘不已,对科考的爱恨交织在一起,让每个人的暑期八月,让每个队员的大学生活别有一番风采。
图1-54 在东营市明月湖城市湿地公园考察
后记:
初到东营的几天里,恰逢天气晴热,但队员们忘却酷暑,安步当车,适应荒野,群策群力——穿梭于街头巷尾,耐心寻找调查对象;探访黄河口湿地博物馆,了解保护区自然生态现状;赴湿地之城旅游局,探讨湿地生态旅游业;领略奔腾雄浑的黄河口,思考湿地建设模式——即使困难重重,频频被群众拒绝;即使知识尚有欠缺,但队员们依然坚持到最后,力求做好每一个细节。
在黄河口湿地博物馆参观时,讲解员生动活泼的讲解方式让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感慨颇多。沙盘里,形象地展示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全貌,试验区、缓冲区、核心区,每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特色的植被和鸟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景观。虽然景象没有高山、峡谷那般巍峨险峻,但它给人的冲击不在视觉,而在心里。
已经习惯了北京的城市化生活的人,很久很久都无法嗅到泥土的质朴感。当如此纯粹、如此真实的自然景象跃然于眼前之时,你脑子里能想到的也许只剩下这些:这才是真正的人与自然,这才是最简单的生活。所以,有些时候,自然科学也有它温情的一面。
也许,生态科考的另外一个意义或者使命,就是让参与到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研究的人们,在理性的科学和感性的生活之中,找到一个慰藉人心的切入口。
而谈到理性的科学,这正是科考队态度的精髓所在。按计划,在科考第五天,全队一同前往广饶县调研,但为了获取磕油机附近的土样,队员们放弃了第四天的半天休整时间,花了一个下午,顶着烈日,在东营城郊地区一路搜寻,只为找到一处符合标准的采集地点,收集土样。连续几天紧张的工作,疲惫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队员们也颇有感慨,“第一次走在街头发问卷,走过了湿地公园、社区,还有图书馆。虽然有被拒绝、有被当作发广告传单的情况,但大家依然感受到了居民的热情、友善、乐于助人以及他们对于湿地保护的关心。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大家感受颇深的还有沟通的重要性、队员的合作性,还有实践的重要性。”此外,老师还和队员们分享了人生经验,“进入社会,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懂得被拒绝,大家要珍惜这些被拒绝的经历。”关于生态科考的这份记忆,是深刻的,是每一个队员都无法忘却的。带着热忱和期待而来,一路辛勤,队员们收获的不只是数据、信息或者经历,还有一种感受——叫不虚此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