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村落文化生态学的学科构建
村落文化生态学(Village Cultural Ecology)是在文化生态学发展和村落研究推进的双层背景下,为适应村落研究和建设新形势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村落文化生态学是一门将生态学和文化学的方法运用于村落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是研究村落文化的存在和发展的资源、环境、状态及规律的科学。村落文化生态学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村落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村落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从而指导村落的规划与建设。
村落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生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不仅应该关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应该强调各子文化之间以及文化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立足于村落民俗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在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加强村落历史文化、社会生态等研究,突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传统村落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村落文化生态学研究学科体系主要包括村落文化生态学内涵、对象、范畴、主要内容、基本理论与观点以及村落文化生态结构、特点、要素和规律等,其主要策略涉及风景环境生态策略、乡村民俗生态策略、艺术遗产生态策略、建筑景观生态策略、宗族邻舍生态策略、旅游经济生态策略等策略。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与历史研究、田野调查与个案研究、社区研究与跨区域研究等。村落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论证。村落文化生态学以文化生态学、区域社会学、艺术人类学、建筑设计学、应用经济学、旅游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依托村落理论研究与实践调查,从村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村落“非遗”抢救与规划和保护村落集镇与美丽乡村建设等角度去进行实践。
村落文化生态学的主要观点:一是将环境因素纳入文化研究范畴,同时把文化环境特别是信息环境、新媒体环境作为文化生态环境,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构进行研究;生态文化学研究不再强调环境对文化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强调文化对环境的影响和文化与环境双向作用的协调性。二是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村落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强调生态系统注重各要素之间的链接、交互作用高于对某一局部的保护,整合性地保护整个文化生态,使文化生态内部能量循环得以顺畅进行。三是主张村落文化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产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变量;研究影响村落文化发展的各种复杂变量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及社会价值观念对人的影响。
2)村落文化生态学的应用要点
(1)村俗文化的传承
村俗文化的成因追溯、剖析便可发现,它们几无例外地都根植于被称为母本文化的民俗文化,无一不在乡土民俗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村俗文化生态学主张在村落民俗、宗族民俗、建筑民俗、邻舍民俗、艺术民俗、口承民俗等方面的田野调查基础上,了解乡村悠久的发展历史,梳理村俗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变迁,挖掘村落发展的文化内涵,对村落历史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抢救性、记录性、资料性的系统研究,为后世提供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村落建设规划和具体决策提供基础性资料。
(2)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段时期以来,成千上万的传统村落逐渐消失、湮灭,各类商业化开发也是乱象频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村俗文化生态学主张,不仅发展村落经济和开发村落产业要与保护文化遗产并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倡导保护优先。在村落保护与发展问题上,人们已经从对单体传统建筑这一物质遗产的关注,发展到对村落整体的、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空间在内的完整空间的关注。
(3)村落与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成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也已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推土机推不出和谐社会,大拆大建建不成美丽中国,钢筋水泥筑不起美好的中国梦”。因此,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迅速就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完全符合村俗文化生态学基本要求。村俗文化生态学主张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方针,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坚持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促进传统村落培育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