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乡的赵君

家乡的赵君

时间:2023-1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者自称是来投稿的,一问,居然是来自我的家乡乌油县县城一所中学的赵君。我也深表同意局长的意见,叫他别破费。三个人海阔天空一顿闲侃,赵君也逐渐不再拘束。结账时,赵君还要抢着买单,被局长挡住了。最近两个月,几乎没收到赵君的来稿。就在昨天,我的一位在乌油县紫圩乡政府工作的同学进市里办事,晚上小聚时,他说,前不久和我的朋友赵君一起在市委党校学习了几个月。原来,他和赵君都被选调到县委机关了。

家乡的赵君

那一年的某个休息日,我正在报社加班,办公室门口有个探头探脑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来者自称是来投稿的,一问,居然是来自我的家乡乌油县县城一所中学的赵君。赵君说,他评职称还差一篇文章,这天刚好一名学生家长的车进市里来办事,他便搭顺风车前来投稿。中学习惯了双休日补课,赵君因此节假日观念淡薄,以为别人上班也不分休息日。

赵君因此和我有了联系。赵君说,他以前也是热爱写作的,只不过大学毕业进了教育系统后,忙于教书育人,于是逐渐“述而不著”,少有动笔。现在认识了我这个老乡编辑,他的写作热情死灰复燃,准备大干一场了。

从此我的邮箱里便不断能收到赵君的来稿,其实都是些小豆腐块,甚至是一句话的“校园短波”。起初,赵君每次发稿时,都要附一封长长的信,说对我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我发在报刊上的所有作品他都看过了,真是写得非同小可,甚至可以说是他思想的指路明灯……尽管我再三表示自己没那么恐怖,赵君还是坚持说我是家乡走出的最出色的文人,对我的仰慕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云云。直到后来他的稿件发得多了,附信才越来越短。

一个夏天,我回老家参加一个活动。当晚,同行们都关起门来修长城,不谙此道的我百无聊赖,拨通了赵君和一位局长文友的电话。局长开车过来接上我和赵君,来到县城一家冰店吃冰消暑。赵君豪迈地说,难得在家乡见到我,今晚吃冰算他请客。局长摆摆手说,不必不必。我也深表同意局长的意见(赵君一个教师,存点钱不容易),叫他别破费。三个人海阔天空一顿闲侃,赵君也逐渐不再拘束。最后,我听得他铿锵有力地说,做人要坚守独立人格,还要明白自己的长处;他自己从小就热爱教育这一行,到现在仍矢志不渝,即使调他到县委机关,他也没兴趣。听得我们肃然起敬。

结账时,赵君还要抢着买单,被局长挡住了。不料,局长一摸口袋,哎呀一声,原来他出门时换了衣服,身上根本没钱。局长尴尬地对赵君说,不好意思,还真要你请客了。赵君说,没事没事。付了账,还好,三杯冰,也就15元。

此后,赵君来稿更勤了,除了教学心得之类的短文,越来越多的是反映学校工作的报道。赵君在来稿时已基本不再附信,这说明我们的距离已经彻底消失了,我感到高兴。我尽力让赵君的稿件安全着陆,甚至连一些价值不大的一句话简讯,我也帮着发了。人总是有私心的,对于赵君这样的“粉丝”级读者,我没有理由不关照啊。

再后来,也就是今年以来,赵君的来稿变少了,也许工作忙,没时间动笔吧。

最近两个月,几乎没收到赵君的来稿。就在昨天,我的一位在乌油县紫圩乡政府工作的同学进市里办事,晚上小聚时,他说,前不久和我的朋友赵君一起在市委党校学习了几个月。原来,他和赵君都被选调到县委机关了。他说,赵君与他住同一寝室,有一次,二人喝酒打发寂寞,聊完国际大事聊国内大事,聊完国内大事聊地方大事,聊完地方大事再也找不到大事,就聊本地文化界的闲事。说着说着就提到了我。喝到兴头上,赵君得意地告诉我的同学,他和我关系不错,当初我编辑的版面缺稿时,频频向他约稿,他总是挤出时间支持我;我到县里参加活动没人理睬,是他专门在广场花了一笔钱请我和我的朋友吃夜宵……赵君还说,我的文章虽然不少,可是写得太一般,只要愿意写,谁都写得出;编辑水平也不怎么样,常常连一些平庸的稿子也识别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