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后一个黄昏

最后一个黄昏

时间:2023-1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云是非常珍惜这样一段黄金般的时光的。这是建云认识的第一位新同学。何焰则被农村籍的同学一致推举为副组长。但是建云又不甘落后,从此总有一股无名的动力在催他奋进。一个星期了,还不见何焰返校。此后,每隔一周,便有何焰的信来,谈文学,谈理想,谈人生,也谈他自身的处境。何焰在信中也会谈到建云书信的功效,那是何等的相似。大约过了半年,何焰寄来的作品已可订成一大本了。建云一度感到痛苦,但他已不是莽少年。

最后一个黄昏

夕阳洒满阳台。这时候建云拿着刚刚收到的飘着邮戳香味的何焰的来信,和往常一样来到阳台。黄昏读信,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建云是非常珍惜这样一段黄金般的时光的。尤其在今天,他更是倍感兴奋,一封普通平信竟使他如获至宝,他心头甚至冒出了“友书抵万金”这个句子。说起来,他没看到信封上这样熟悉的字体,已有一个多月了。而在那以前,这种字体是每隔一周光临一次的。

启封?他感觉到手颤得厉害。这封信如一枚千年难求的人参果,他真舍不得匆匆吃下。还是慢慢品尝吧,先想想它的滋味——这也是一种享受。

黄昏的阳光很温柔。建云抱着信封,静静地独对夕照,不觉有些入神。

两年前的金秋,建云刚刚做了高中生。这是一所市重点中学。建云是直接从本校初三升入高中的。所以对于他来说,学校环境是称不上“新”的。所不同者,是班上的面孔倒有大部分是陌生的。

新学期第一次班会,当班主任问及同学们对本班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建议时,忽地后排响起一个很有些羞怯的声音:“老师,班上能不能成立一个文学兴趣小组?”

建云心头一动,急忙回头,看到一张飞满红霞的黑脸。“看不出他居然爱好文学。”建云心里说道。

他就是何焰,是从农村初中考进来的,身上有一股浓郁的乡土味。这是建云认识的第一位新同学。因为建云与缪斯已有好几年恋史,所以对谈文学的人特别留意。但又因为城里人的矜持,他并没有主动找何焰详谈。

文学兴趣小组成立了。组长是建云,因为他在初中时便有些小作品见诸报端,在本校也算是小有名气。何焰则被农村籍的同学一致推举为副组长。从此他们开始有了直接交往。

不久,文学兴趣小组开展郊游活动。那时已是层林尽染的暮秋,也是诗意最浓的季节。建云率领他的小组登上山头,放眼山下,情不自禁吟起了他喜爱的毛泽东的词:“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后边的何焰脱口而出。

“哦,你也很熟悉毛主席的词?”建云有些惊诧。

“我最喜欢毛主席的诗词,可以背下大约四十首。”何焰答道,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但又不无自豪。

“那么宋词呢?”不知怎的,建云有点不服气。

“以柳、苏、辛、李作品为佳,大概背得出百多首。”何焰说得很认真。

“好,我总算碰上对手了,咱们当场比试比试怎样?”

“这——”何焰一怔,似乎有点犹豫,但旋即兴奋地说,“行,这真是快事一桩!”

于是,两个人一句接一句,从毛词到宋词,展开了难分难解的拉锯战,结果一口气诵出了近百阕长短句,直惊得各位组员忘了喝彩!

比试结果,用各位听众的意见来说是“棋逢对手”“功力悉敌”“不相上下”“伯仲之间”“半斤八两”“平分秋色”。

这番较量成了他们缔结友谊的引子。它使建云与何焰彼此的了解更深了许多。他们之间有了说不完的共同语言,于是,不出几个星期,他们二人竟也快到形影不离的地步了。班上有好事者赠以他们“文坛双杰”荣誉称号,一时传为佳话。

建云发现了何焰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他对文学的深情,绝不亚于自己,已取得的成绩,也和自己差不多,而且能写一手和文章一样漂亮的字,而说到勤奋,那更是在自己之上。交上何焰这个文友,自己确实是受益匪浅。但是建云又不甘落后,从此总有一股无名的动力在催他奋进。

自然,何焰也从建云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两人都拓宽了思路,丰富了素材,在写作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有次两人甚至落入俗套,说起了“相见恨晚”……

建云从霞光中收回视线,定了定神,开始小心翼翼地开启封口。信封很平整,但他心里却是波涛震荡……

文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得很红火,还办起了一份别致的文学小报。自然,建大功者当数建云和何焰。他们甚至酝酿着一个把小组扩建成文学社的宏伟计划。

高一年级快结束时,6月22日,建云难忘的一天:毒日将藏在蔫叶丛中的知了烤得吱吱乱叫,教室里大部分的脸都是恹恹欲睡,突然窗外急匆匆来了一个庄稼汉,招手唤出了坐在建云前面的何焰。

只见那人对何焰低声说了几句,何焰煞时脸色惨白。来人拉着他就跑开去,竟然连和老师打招呼都来不及。

这突如其来的事情把大家弄蒙了。回过神来已是满堂喳喳的猜议声,但最终无人能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星期了,还不见何焰返校。又过了几天,班主任领来一个青年,把何焰留在学校的东西全部搬去。临走,那青年说:“何焰不能来读书了……”建云正想问几句,那人却匆匆离去了。

于是,除了在梦中,再没见到何焰。有好几次,建云按捺不住,真想对着苍天喊:“何焰,你在哪里?”

封口启开了,建云像完成了一项重大工程一般,心头感到一阵轻松、喜悦。他接着将两个手指套进信封,衔到了信纸……

又是一度秋风起,文学兴趣小组终于没能扩建成文学社,并且,困难重重,有些活动甚至无法开展。这时建云刚升入高二,学习任务明显比以前重了很多,老师又动不动拿高考来警告人,这更使建云心头感到空前的苦闷、压抑,憋了好多心里话无处诉说,于是不由得常常想起岳飞那句“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何焰的名字频频叩响他的心扉。

忽有一日,一只来自珠江三角洲的信封上,几行熟悉的字迹跃然在目:是何焰来信了!

建云欢呼雀跃,迫不及待撕开封口,信纸叠得很有艺术性,乍一看,活生生的一只飞鸿哩。建云胡乱打开信纸,情不自抑,读出声来:

“建云,你好!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在这里我先把原因告诉你:我自幼家贫,还没上学前,父亲便去世,是母亲含辛茹苦将我送到学堂。我多想勤奋读书报答母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上学期快结束时,一场天灾降临:家里的破屋被火烧了,母亲也重伤住院。经过两个月的精心护理,母亲总算脱险,但已快成残废人了。我是长子,还有一弟一妹,他们才读初中呀。这样,我哪里还能再读书了?所以,我只好只身来到特区,加入‘打工族’……”

念不下去了。他已经感知到自己的眼眶红了,湿漉漉的。

建云第一次没有认真听课。他在课堂上写了回信,下课后立即挂号寄出。

此后,每隔一周,便有何焰的信来,谈文学,谈理想,谈人生,也谈他自身的处境。从何焰的信中,建云知道了打工族的辛酸生活,更加懂得了珍惜时间和机会。

难得的是,何焰在打工之余还没丢掉手中笔,再来信时,信封的分量可就更重了,是他把自己的新作寄来了。于是,文学兴趣小组每期刊物的开篇大作,作者都是何焰。

对此建云非常高兴,每期刊物他都尽早寄去,自己一有新作,也是先寄到何焰那边去。盼何焰的来信,比盼望自己的作品在外面的报刊发表还急切。何焰的来信也很准时,每当他又在学校日渐窒息的空气中艰难呼吸时,它便来了,建云便靠着它的一份力量,坚定信心,继续勤奋。

何焰在信中也会谈到建云书信的功效,那是何等的相似。建云感到无比欣慰,通过鸿雁,他们互勉互励,互促互进,足见文学是多么神圣,他常常这样想道。

大约过了半年,何焰寄来的作品已可订成一大本了。从信中,建云知道何焰的景况越来越好了,而何焰有时也在信中谈金钱。这样的篇幅在信中所占比重似乎在大起来,一次,何焰大谈金钱的威力,甚至说,这世界上,金钱就是力量。

这个时候建云已常从报刊上读到某些名作家纷纷“下海”的消息,便是身在内地的他,也隐隐地感觉到金钱的力量确实是有增无减,金钱的社会地位已是越来越高。“君子不言利”的时代既已过去,所以对何焰的言辞,他还是抱理解的态度。同时他相信,他们俩的向往并不会受金钱的冲击而改变。他多次表示,他还是要一如既往地追求少年时代的梦,绝不随波逐流。

何焰在信中也这样表决心。他说,建云的希望比他大多了,条件也理想得多,由衷地祝他成功;但,自己也不甘失败。

建云再次感到欣慰。他为两个人的痴心而自豪。

可惜,上高三了,迫于学校的命令,文学兴趣小组无奈宣告解体。建云一度感到痛苦,但他已不是莽少年。他理智地对待这事,并且认识到,要实现理想,就应拥有深造机会。为了拥有深造机会,就有必要暂时割爱牺牲写作。于是,他专门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志愿考中文系文学专业的决心。

对他的做法想法,何焰来信表示支持。不过这次他以时间珍贵为由,破例没寄作品,并且谈得较多的是他的月薪已突破了四位数。建云先是有点不悦,但再想想何焰的境遇特别是他的家境,便不再计较它了。只是从这以后,何焰再也没寄过作品了。

信笺被衔出来了。很薄,仅一张,又折得匆忙,一点也不像往常那样讲究。建云定了定神,缓缓展开信笺,见到一片潦草字群:

建云:久违!由于工作繁忙,久未去信,见谅。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又涨工资了——月薪一千五百元!这在我们家乡肯定是很惊人的,是吧?我们公司最近来了几个硕士生,工资也不过如此呢。可见,现在读书已没多大用,还是早出来好。你能考大学则考,若不能,也不必太悲伤,到这边来,我可以帮你找到工作。对了,我们的老板以前也是作家,还做过某市的作协副主席呢。他下海后,已不再提笔,甚至还为过去而懊悔。现在我也认识到了,搞文学并不是一条好出路,就那么几块钱稿费,还不够本呢。所以,在这里我只好坦率地对你说:文学已与我无缘,我和缪斯绝交了。走“黑”道,不再是我的追求!我想你是能够理解的吧?相信能够。作为知音,我也要忠告你:别太玩命了,如果耐不住寂寞,不妨早点作出明智的抉择,重绘前程蓝图。时间紧,就写这些,有空时再叙!

信笺轻飘飘地滑落,转了个圈,又向楼下轻盈而去。像落叶?像蝴蝶?什么都不像。

建云漠然遥望远方。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像一滴滴鲜血落在一块蓝白色的布上,正慢慢扩散、扩散……

建云鼻子一酸,这血色黄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