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民族反抗侵略、酷爱自由的伟大禀性最初是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给中国人民的。早在本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就从“被压迫民族和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中汲取了斗争的诗情,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和波兰作家显克维支是“五四”时期最受欢迎的东欧作家。
如果说,裴多菲是以壮烈的反抗显示了理想的力量,那显克维支的作品则略有不同。他的一些悲惨的故事,往往比描写反抗的英雄传奇更为震撼人心。他的《音乐家扬柯》、《灯塔看守人》都具有这种魔力。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尽管这部作品中有不少传奇浪漫的成分,但在我最近第三次细细阅读它时,依然像初次读它一样,内心充满了感动。作者以公元1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罗马为背景,描写了暴君尼禄残酷迫害基督徒的故事。有些描写真令人难以卒读,基督徒作为非暴力主义者,他们面对死亡降临,不是以强烈的反抗来演出英雄悲剧,而是以坚忍的自我牺牲来战胜对手,这反而较之描写直接的反抗更加深刻,更加动人心魄;而作家的笔下,暴力与信仰,屠杀与献身,极丑与极美——恶与善的各种形态的冲突,都被强有力地表现了出来。
当尼禄皇帝下令把大批无辜的基督徒押进竞技场,放出野兽来咬噬他们时,小说里出现了这样的一些场面:
——“被激动起来的群狗开始朝跪倒的人们扑去,可是又退回来,磨着牙齿,直到最后有一头摩罗亚狗咬到了跪在前排的一个女人的肩膀,把她在地下拖着。于是有十多条狗冲到人群里去,……在嗥叫和哀鸣声中,还可以听得见男男女女悲痛的话声:‘为了基督!为了基督!’
——“有一头狮子猛然扑到一个面孔已经残缺的女人身上,用前掌踏着肉体,伸出粗糙的舌头舐着凝结的血。另一头逼近了一个基督教徒,他怀里抱着缝上的小鹿皮的孩子。那个人哪怕是片刻,也要延长孩子的生命,便想从脖子上把孩子拖开,好把他传递给那些跪在更远处的人们。但是哭声和这种动作惹恼了狮子。它突然发出短促的刺人肺腑的吼声,用脚掌一下子扑杀了那个幼儿,张开了嘴咬住了父亲的头,一眨眼的工夫把头咬碎了……
“是狗扑来,是狮扑来,还有更多的野兽扑来——虎、豹、熊、狼……然而那些基督徒呢,他们是怎样等待这可怕的死亡来临的呢?
——“猛然间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情,那些毛茸茸的人群放开了歌唱的嗓门,唱起了赞美诗,这在圆戏场里还是第一次听到的:基督君临……”
从具体来看,基督徒是软弱无助的,上帝未能显示神迹把他们从可怕的境遇里拯救出来。他们以信仰对付野兽的扑来,就好比用天灵盖对袭来的狼牙棒,这是需要有巨大勇气的。它不在于争一时的胜负,当成千成万的天灵盖都迎着狼牙棒上的时候,狼牙棒终究会有折断的日子。于是作者最后写道:“尼禄像旋风、雷雨、火焰、战争或是瘟疫一般过去了,同时彼得(使徒)的坟顶从梵蒂冈的山峰上直到现在还统治着那个城市和世界。”
原载香港《大公报》1990年7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