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情况看,我国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苏州、杭州、西安、成都等,居民都有坐茶馆的习俗。不论年齿,少长咸集,一壶香片茶,坐上半天,可以读书,可以听旁人闲谈,也可以友人小聚、闲话家常,更可以借此一席地做买卖谈交易、商定事项,茶馆已和社会生活联结一起,须臾不可或离。
无可否认,茶馆的出现是以小农经济稳定发展、都市繁荣为前提的。茶客则以文人居多,这些人有悠闲时间。上述城市除上海外,都是我国古代各地区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在这里,茶馆早期当主要是为府县僚佐和读书人服务,此后随着社会的演变,茶馆功能有了变化,譬如增添了说书、弹唱等娱乐项目,服务面扩大。天津都市茶馆则不同:
清凉茶肆瀹汤初,座上盲翁讲法如。
一自梨园夸弟子,三弦冷落说唐书。[12]
弦子书演员按时演出,茶客是来听说唱的,喝茶吃瓜子、崩豆儿、萝卜,是闲中又闲的消遣。双目失明的说书人一边弹着弦子一边说说唱唱,听书人有粮船、盐船的船工,斗店、盐坨的搬运工(当时称为“脚行”),盐店、粮店、杂货行的小同仁,是些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小商人,很少有以文为生的读书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劳动者、小商人情趣不会太高,他们用热烈火爆、有刺激性的东西消闲解闷,驱遣劳乏。杂剧太文,几种地方戏还没有兴起,只有弦子书适合胃口,听些《水浒传》、《三国演义》、《今古奇观》等大书目。逐日接续演唱,听上瘾,得天天去茶馆,这也是茶馆主人设法赚钱的一种主意。据说,真有人把钱都花在喝茶听书上,无法给老家的妻子儿女捎钱。老人们说当时已有小段子,且有荤素之分,荤段子都有色情的描绘,是茶馆和弦子书演员的又一赚钱之道。乾嘉时期天津茶馆情况大致如此,和前述各城市迥然不同,它与当时天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是契合的。
诗中提及梨园兴起,弦子书逐渐被淘汰,这“梨园”恐怕指的是二黄戏。乾嘉时花部盛行,引出多种地方戏。乾隆末年徽班进京,西皮二黄很快传入天津。它曲调高亢爽朗、节奏鲜明、唱词通俗,且戏文当场了结,较成本弦子书在时间上便利观众,故有更大的吸引力。费时费钱的弦子书自此没落,茶馆生意也受影响,一部分倒闭,一部分改为说书场,即后来的杂耍园子。弦子书艺人有的改作伴奏,一部分人怀抱三弦,手持马竿,走街串巷入户说唱,收入没有了保障。唯一的希望是居民有喜庆事,为招待亲朋而请“瞎子”说唱助兴。这样,收入将比平日高出几倍,是弦子书艺人的好生意。这种情况都是先期约定,及至正日,艺人穿戴整洁早早来到,也贺喜也坐席,有专人招待。上下午唱两段时间,由主家或亲朋点段子,应景的戏文多,忌死伤不吉利的内容,《武松杀嫂》的段子有人点也不能说。弹唱时特别卖力气,显精神,这样说唱一两天,加上吃喝和客人给的“酒钱”,可顶平日十天八天的收入。
说书人以色情描写标榜,招徕听众,在天津可能是自乾嘉时期开始盛行的。这时天津都市商业兴盛,从事手工业、船运、装卸等的劳动者和商人丛聚,茶馆说书业兴盛,为了竞争可以不择手段,何况听众中确有不少是长期出门在外的单身汉,他们精神苦闷,寻求寄托,说书人为迎合这种情况,于是出现荤书唱。弦子书艺人创荤书唱,得逞于一时,后来茶馆萧条,艺人走街卖唱时,居民们就存有戒心了。特别从咸丰年间有说书假瞎子(当时说书艺人绝大多数是双目失明者,津俗背地称作“说书瞎子”。如被他们听到这么称呼,除破口大骂外,还抡探路马竿一阵乱打,打到谁是谁,故当面只称“说书先生”。偶有不失明而操此业者,紧闭双目,装作失明。人家对失明人进入内宅,顾忌少些,这对说书艺人来说,意味着多些生意)拐骗妇女的传闻之后,平日家无男子时就忌招说书人入宅,即便有男人在家,招瞎子入户弹唱,也往往招致邻里非议。这样,弦子书艺人的生意日少,到20世纪40年代收音机大普及后,弦子书基本绝迹,盲人少了一条谋生之路。所幸者没有几年,新中国成立,国家对盲人的关怀照顾十分周全,盲人境况胜往昔千百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