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城市——开罗

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城市——开罗

时间:2023-0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清真寺皆有宣礼塔,开罗市内高塔林立,故有“万塔之城”的美誉。艾资哈尔清真寺更是一所伊斯兰大学,在全国有30多所学院和近5万名学生。开罗东郊穆卡塔姆山下有埃及苏丹萨拉丁于1183年为抗击十字军东征而建的萨拉丁城堡,其中建有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穆罕默德·阿里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埃及最高行政官,死后即葬于此,清真寺亦因之而名。
万塔之城_三十二国走马看花—跟着名医走天下

开罗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首都,建于尼罗河入地中海入海口的三角洲上,人口近900万,为非洲第一大城。开罗为公元969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所建,在阿拉伯语中开罗为“胜利”之意。尼罗河穿城而过,给开罗带来无限生机。大致上河西多现代建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河东则多传统建筑,多为阿拉伯风格。我们曾住河东的一家旅店,旅店装饰豪华、服务周到。但亦可见窗外大片民居,则多为2~4层楼房,多土黄色,砖木结构,门窗简单,绝少装饰,而且看上去似乎是一些摆放不很整齐的积木,心里颇有点担心其安全性的意思。街上行人似以中老年妇女为多,皆黑袍、黑巾,或以头顶物,或以手牵儿,看来或许是城市发展中的“过渡性街区”亦未可知。

开罗旧城民居

开罗为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城市之一,市内有清真寺250余座。凡清真寺皆有宣礼塔,开罗市内高塔林立,故有“万塔之城”的美誉。开罗有许多著名的清真寺,如艾哈迈德·伊本·图隆清真寺、艾资哈尔清真寺、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等。许多大型清真寺,实际上是伊斯兰文化中心。艾资哈尔清真寺更是一所伊斯兰大学,在全国有30多所学院和近5万名学生。开罗东郊穆卡塔姆山下有埃及苏丹萨拉丁于1183年为抗击十字军东征而建的萨拉丁城堡,其中建有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清真寺建于1830年,为土耳其风格的大型清真寺,大圆顶直径21米,高52米,另有4个较小的圆顶,共同构成主体建筑;两座高达85米耸立于蓝天下的宣礼塔,为开罗城的标志。穆罕默德·阿里为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埃及最高行政官,死后即葬于此,清真寺亦因之而名。我们参观时正值修缮,但雄伟的气势、黄色雪花石的外墙皆给人以深刻印象,故曾作速写一幅,以为纪念。作画时有些游客围观,同行的我院药剂科主任吕迁洲药师摄下一照片(如图),颇传神。居中一人曾来我国,在安徽师范学院学习中文,有中国名字“王大力”云云。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在阿里清真寺前写生

许多西方人士死后,常葬于教堂的墓地,大约是为灵魂求得庇护之意。而教堂则多在城市之中,以方便信徒膜拜,因此便会有些墓地与民居混杂,西人似乎并不介意。不过此类墓地一般范围不大。而在开罗市区则有一座占地达数平方公里的墓园,则恐为世上绝无仅有。访问开罗时,乘车路过,见一片土黄色平房,并有街衢纵横,间有人员来往。本以为只是贫民区而已,然而导游却语出惊人:“这一大片皆是墓地”。众人称奇,于是要求停车稍留,仔细一看,果然这些“平房”皆各户人家之墓室,按墓碑数可知该户人家安葬在此之人数。各平房皆有门牌号,自然形成的通道也取了街名,故各家欲来祀奠先人,某街几号不会搞错。埃及人称此种墓室为“赫什”,赫什可遮风雨,亲人下葬后,家属常需在此守灵,守灵期甚至长达40天之久,故墓地中活人居此者亦多。守灵人居此固是“短期行为”,但无家可归者、贫困人士则在此安营扎寨了,日久生儿育女,墓地终成活人社区,人数(指活人数),已达十余万之多。于是开了商店、办了小学,市政当局也只好来装了街灯、派了警察……据说此墓地社区的逐步形成已有数百年历史,早先此处只是有身份、地位的“伊斯兰学者”墓地,大约教会方面并未有严格规定,其后逐步演变为大众墓地。起初墓地是在开罗城郊,后来城区外延扩大,才使其“进入”城市。无论如何,以墓园解决部分贫困人士的民生问题也是好事。只是有些书上称之为City of the Dead (死人城) 则颇为不当,我以为称之为“天堂社区”可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