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与《启东报》的情缘

我与《启东报》的情缘

时间:2023-1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的自信心因《启东报》的鼓励而潜滋暗长起来,慢慢地,由县向市向省向国家级刊物“乱投”。追根究底,写文章一项,我是从《启东报》起步的,因此对它的感情非同一般,每有合适的稿子,首先想到的就是投给它。与《启东报》再次结缘,已是十多年之后的事了。2013年5月,因为一次山东之行,便有了在《启东日报》开设专栏《城外笔谈》的提议。我生何幸,早年即得遇《启东报》,并得其历任领导和编辑们的鼓励与帮助,令我沾溉无穷。

1984年8月,我从海门师范毕业,被分配至永和乡中心小学当教师。有一次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谈理想,各自写下来,然后每人一个信封,封上,由我保管,相约20年后相聚时打开,看看几个人的理想实现了。我写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和书法家。至于怎样才能实现理想,说实话,我当时也是一片茫然。

当教师头几年,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放在钻研文学上。读作品、学理论、勤练笔,还参加了鸭绿江文学创作中心的函授,但写出来的文章基本上是必退无疑,我对文学的兴趣就这样被渐渐地消磨掉了。而在书法上,则颇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三下五除二,没几年,在不算很小的范围内,居然有了几分薄名。那时《启东报》刚刚复刊,我“故态复萌”,时不时写些似文学非文学的稿子投寄,也许是编辑看在“这个写字的人居然还能写几句还算通顺的话”的面上,居然常有被选中者。我的自信心因《启东报》的鼓励而潜滋暗长起来,慢慢地,由县向市向省向国家级刊物“乱投”。如此投了几年,尤其是书法篆刻类文章,几乎是“百投百中”了。时任《书法导报》副总编的李义兴先生给我来过一信,说:“以后你的稿子,我若不特别通知你,表明即将刊用,请勿他投。”最热闹的一年,我的稿费收入超过了我的工资。

追根究底,写文章一项,我是从《启东报》起步的,因此对它的感情非同一般,每有合适的稿子,首先想到的就是投给它。《启东报》的编辑,特别是几任副刊编辑,也对我宠幸有加,在稿子大体可用的情况下,总是尽量尽快地安排刊发。1995年,江苏省副刊好作品评选,《启东报》推荐我的散文《租房》参评,获得了二等奖,那张薄薄的证书我至今还珍藏着。可惜的是,接下去的几年,我沉迷商海,与文学艺术暂别。

与《启东报》再次结缘,已是十多年之后的事了。那时《启东报》已更名为《今日启东》,幅面也由四开改为对开。开始,我只是喜欢翻翻,因为这上面有很多我想学的知识和想知道的信息。再后来,出于对启东籍文化界前辈陈左夫的怀念,我忍不住提笔写了一篇怀念文章,《今日启东》很快给予刊发。再后来,《今日启东》又更名为《启东日报》,对我在外面取得的微不足道的成绩,总是及时地给予报道,令我倍受鼓舞,同时感到:千好万好,总不如家乡好。

2013年5月,因为一次山东之行,便有了在《启东日报》开设专栏《城外笔谈》的提议。此举在《启东报》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家乡对我这位无名小卒最大的鼓励和肯定。在写到将近30期与50期时,我曾有过搁笔之想,但是报社的领导和编辑鼓励我坚持下去。如今百期已满,灯下闲翻,往事历历,颇有“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之感。

人生于世,有遇与不遇。我生何幸,早年即得遇《启东报》,并得其历任领导和编辑们的鼓励与帮助,令我沾溉无穷。每回与《启东报》报人相接触,都如大热天远行回家,脱鞋卸衣,喝冰啤酒,哼无腔小调。惬甚!乐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