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春我调到华阴县委宣传部任理论教导员。当时觉得进了政府机关很光荣,同时感觉到干行政工作,不像在学校那样单纯、稳定。行政工作下乡多、事情头绪多并且来得较急,接触面广,必须付出更大的精力才能搞好。在这样的单位工作,搞好了出名也容易,搞得不好倒牌子也很快。
抱着搞好这份工作的愿望,我首先加强了个人的政治理论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掌握社会动态,和不同人群的思想反映,借以提高本职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在县委工作了一年,我觉得还能适应,决心安心继续搞好工作。
有一次县工会主席请我给商业系统职工作学习“为人民服务”的辅导报告,我在作这个报告的准备工作时,思考了如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变成行动的指导思想。由此思考,首先从我作起。我给自己今后的工作确定了“忠、实、勤、正、效”五个字的要求标准。忠:忠于党,忠于事业;实:工作踏实;勤:工作勤快;正:工作作风正派;效:讲求工作效率高、效果好。
几十年后,快到退休的时候,我体会到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是人生工作的一把尺子,也是追求的境界。这五个字指导了我一生的工作,也成了我后来教育后人的话题。
1973年我被任命华阴县委党校校长,党校在原来“五七干校”的基础上恢复的,办学条件很差,学员在地上打草铺睡,没有基本设备。我上任第一年设法筹款,克服木材指标困难,从洛南县买了一百多套床板,改变了睡地铺之苦;买木材做了些学习桌凳,改造了照明线路,整理了校园环境,植树绿化。年终给县委汇报工作时,县委书记董克宽同志高兴地称赞说:“干得不错,干得好,涉及这么多的木材指标可不容易。”
在党校办学条件基本改善之后,坚持常年举办培训班。对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县级机关单位的中层领导进行了系统性的培训。在培训时,利用学员多、关系广的条件,克服当时汽油供应分地区包干的困难,从渭南地区运输公司租用两辆大轿子,组织学员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这在当时县级党校培训中是少有之举。我们在延安见到了山西太原医学院参观团,是两辆轿子车跟着一辆卡车专门供油,而我们是安排打前站的人,疏通好了沿途的关系及时加油,省了租一辆货车的费用。
任华阴县委宣传部长期间,当时上级没有布置,自己创造性思考抓了一些事情:
一是在抓县处局级领导干部的政治学习时,实行考试测评制,半年考试一次,闭卷答题,评分公布。促进了领导干部政治学习的热情。这是华阴县委从来没有过的作法,当时其他县也没有。
二是,我看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刊发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文章之后,感到讨论这个话题有来头、有重大意义,请示县委有关领导这后,随即组织县处局级(包括当时的公社书记)领导干部、县委常委,开展学习讨论(每周一次),提高了领导干部对当时流行的“两个凡是”的识辩能力,使他们比较早地接受了解放思想的启发。
我在县委、地委宣传部工作了20年,总觉得宣传部门的工作始终没达到自己理想的水平。因为有些安排计划也是身不由己,形势所迫。
我认为地、县宣传部门工作中的主要缺失:
一是没有处理好与牵头部门的工作关系。在牵头工作中宣传部是起指导作用,还是起参与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起了参与作用,从而消弱了宣传部自身的工作力量。
二是最主要是抓调查研究很不够,使自身该抓的理论学习、社会宣传缺乏针对性,空对空多,陷入滞后状态,收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抓调查研究不够,这是长期以来我们各项工作普遍存在的弱点。现在也存在,但已开始引起重视。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新闻宣传机构开展“走基层”活动。走基层报导出来的新闻贴近生活,新鲜感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2012春季,全国许多省抽调几千上万名干部下农村,抓民生工程,搞扶贫,促发展。时代变了,但我们仍然要坚持毛泽东同志说过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方法。
(二)从政四条戒律
我一生在政府机关工作时间长,接触面广,经手的事较多。我工作的大部分年代政策左、运动多。我从许多犯错误的人身上认识到:犯了错误,不仅毁了个人名声和前程,也有辱于党和政府的形象。为了预防自己犯错误,在总结别人犯错误的基础上,我在华阴县委工作时,给自己定了“四不”戒律:工作上不懒散、经济上不贪婪、生活上不好色、交往上不奸猾。至到退休时,回顾一生,无愧于自律之言。
改革开放以前和开放以来,因经济、男女作风问题犯错误的占大多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道德观念,把这两方面看得很重,形成了衡量一个人德行的重要标准。干部在这方面有问题,就会被老百姓小看,身败名裂。
作为国家干部,必须自律,规范言行,塑造自己的形象,不要被动地靠组织上的监督管理。自律对个人来说是无形的紧箍咒,是挂在心中的长鸣的警钟。警钟长鸣,才能保持一生平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