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引航
春去秋来,斗转星移,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走过了这一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都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一朵白蔷薇(1)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朵白蔷薇。
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2)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说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花。
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一九二一年八月二十日追记
冰神
白茫茫的地上,自己放着风筝,一丝风意都没有——
飏(3)起来了,愈飞愈紧,却依旧是无风。抬头望,前面矗立着一座玲珑照耀的冰山;峰尖上庄严地站着一位女神,眉目看不分明,衣裳看不分明,只一只手举着风筝,一只手指着天上——
天上是繁星错落(4)如珠网——
一转身忽惊,西山月落凉阶上,照着树儿,射着草儿。
这莫是她顶上的圆光,化作清辉千缕?
是真?是梦?我只深深地记着:
是冰山,是女神,是指着天上——
一九二一年八月二十日追记
迎神曲
灵台上——
燃起星星微火,
黯黯地低头膜拜。
问:“来从何处来?
去向何方去?
这无收束的尘寰(5),
可有众生归路?”
空华影落,
万籁(6)无声,
隐隐地涌现了:
是宝盖珠幢,
是金身法相(7)。
“只为问‘来从何处来?
去向何方去?’
这轮转的尘寰,
便没了众生归路!”
“世界上,
来路便是归途,
归途也成来路。”
送神曲
“世界上,
来路便是归途,
归途也成来路。
“这轮转的尘寰,
何用问
‘来从何处来?
去向何方去?’
“更何处有宝盖珠幢?
又何处是金身法相?
即我——
也即是众生。
“来从去处来,
去向来处去。
向那来的地方,
寻将去路。”
灵台上——
燃着了常明灯火,
深深地低头膜拜(8)。
一九二一,无月的中秋夜
诗的女神
她在窗外悄悄的立着呢!
帘儿吹动了——
窗内,
窗外,
在这一刹那顷,
忽地都成了无边的静寂。
看呵,
是这般的:
满蕴(9)着温柔,
微带着忧愁,
欲语又停留。
夜已深了,
人已静了,
屋里只有花和我,
请进来罢!
只这般的凝立(10)着么?
量我怎配迎接你?
诗的女神呵!
还求你只这般的,
经过无数深思的人的窗外。
十二,九,一九二一。
谢“思想”
只能说一声辜负(11)你,
思想呵!
任你怒潮般卷来,
又轻烟般散去。
沉想中,
凝眸里,
只这一束残花,
几张碎纸,
都深深的受了你的赠与。
也曾几度思量过,
难道是时间不容?
难道是我自己心情倦慵?
便听凭你
乘兴而来(12)
无聊又去。
还是你充满了
无边微妙(13)
无限神奇;
只答我心中膜拜。
难役使世间的语言文字
说与旁人?
思想呵!
无可奈何,
只能辜负你,
这枝不听命的笔儿
难将你我连在一起。
十二,二九,一九二一。
悦读必考
1.在冰心的诗集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值得我们去学习。请你把下列成语按修辞手法归类后填在横线上。
肝胆相照 片甲不留 怒发冲冠 抛砖引玉
胆小如鼠 目不识丁 千钧一发 垂涎三尺
(1)比喻:__________
(2)夸张:__________
(3)借代:__________
2.结合文中的注释,解释下列成语。
撒手尘寰:__________
万籁俱寂:__________
3.过去,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祭拜月神。现在,我们过中秋节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说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
(1) 蔷薇 蔷薇属下部分物种的统称,多数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2) 靓妆 浓妆艳抹,打扮。
(3) 飏(yáng) 同“扬”,飞扬;飘扬。
(4) 错落 (分布、排列)不规则,参差交错。
(5) 尘寰 人世间。
(6) 万籁 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一切声音。
(7) 法相 佛教术语,指诸法之相状,包含体相(本质)与义相(意义)二者。
(8) 膜拜 跪在地上举双手虔诚地行礼。
(9) 蕴 积聚,蓄藏,包含。
(10) 凝立 伫立。
(11) 辜负 对不住(别人的好意帮助或期望)。
(12) 乘兴而来 比喻高高兴兴地到来。
(13) 微妙 指深奥玄妙难以捉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