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展“四年计划”

推展“四年计划”

时间:2023-1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一年起,台湾当局由“行政院长”陈诚主持,开始执行“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工业委员会负责制订第一期四年计划中工交部门的计划;第4组则负责设计制订农业部门的计划。在此总目标下,“经安会”的工业委员会与第4组于8月同时开始了分别制订工农业发展四年计划的工作。畜产计划要求推广优良种畜,提高畜产量。这期四年计划实施的大部分时间,便由他的继任俞鸿钧负责主持。

1953年是中国农历的蛇年。从这一年起,台湾当局由“行政院长”陈诚主持,开始执行“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

早在1952年,台湾省政府在吴国桢的主持下,即制定出《台湾经济四年自给自足方案》,目标是在方案完成后,使1957年台湾的经济达到自给自足的地步。但是该方案的各项主要生产指标都偏高,难于实现。1953年7月,在陈诚的主持下,台湾“行政院”决定成立“行政院经济安全委员会”(简称“经安会”),负责经济计划的设计、审议与实施。初由台省主席兼任“经安会”主任委员,旋即改由“行政院长”兼任,并设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1至15人,“行政院”“财政”、“经济”、“交通”、“国防”等“部长”,参谋总长,省财政厅长等均为委员人选。“经安会”内分4个组与工业委员会。工业委员会负责制订第一期四年计划中工交部门的计划;第4组则负责设计制订农业部门的计划。

陈诚决心采用“养鸡生蛋”的办法发展经济。他形象地比喻说:

如果只注意财政而不在经济方面去求发展,以培养财源,那就是“杀鸡取卵”。

……

我们一定要“养鸡取卵”,才能使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改善,财政收支平衡。[42]

第一期四年计划的主要任务为:“以最有效迅速的途径,从事经济建设,提高农工生产能力,充裕物资供应,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及增加出口以求对内经济的稳定,对外改善国际收支。”在此总目标下,“经安会”的工业委员会与第4组于8月同时开始了分别制订工农业发展四年计划的工作。

工业委员会认为,工业的发展不宜面面俱到、全面铺开,应遵循4条原则,即:第一,在平衡中择重点发展;第二,增产指标以岛内外市场为基准;第三,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自产原料,节省外汇;第四,扩充生产与改进生产并重。工业部门计划分为矿业、制造业、电业、交通运输业四个方面。矿业以发展煤矿为主,重点发展储量大、产量多、设备好的煤矿;制造业的发展应注重生产原料与农副产品的利用,着重发展投资少、见效快、产品适销的轻工业;电业着重于水力资源的利用,并在南部增加火力发电能力;交通运输业着重于水陆运输设备的增添,立足于不断增加新线,但要适当开辟新港。工业投资45.18亿元,计划工业生产平均年增11.1%;交通运输投资9.23亿元,计划年平均增长7.2%。

负责制订农业部门计划的“经安会”第4组,曾邀请各有关农业机构的主管人员、有关公营企业代表、专家、教授等60余人,组成粮食作物、特种作物、林业、渔业、畜牧、水利等6个审议小组,逐年设计各项农业指标。该计划包含农作物、林产、水产、畜产及水利5个分计划。农作物计划要求着眼于供给岛内需要和增加外汇收入,具体有4项重点增产者:一为对于供给岛内需要及外销均有重要性者,如米;二为对外销具有重要性者,如甘蔗、青果、茶;三为对减少进口具有重要性者,如黄麻、花生、黄豆、小麦;四为对供应国内需要具有重要性者,如甘薯、烟叶。林产计划要求在不滥伐的原则下,增产木材,稳定木材价格。水产计划旨在发展远洋及近海渔业。畜产计划要求推广优良种畜,提高畜产量。水利计划为加强排灌工程建设,筹备大规模水利工程的兴建。农业投资共23.58亿元,农业生产计划指标平均每年增长4.8%。

陈诚把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目标,四项原则”。他说:

一个目标是什么?就是力求提高自给自足的程度,使主要的必须物资能够自给,使国际收支可以平衡。四项原则是什么?一是整个性。经济是一个整体,各项生产建设必须相互配合,均衡发展,根据此一原则,所以本计划注重“以农业培植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原则。二是重要性。经济的范围很广,我们应做的事也很多,但在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条件下,我们必须把握重点,择其具有重要性的事来做。因此,本计划的农业部门则以增加米谷生产为主,工业部门则以肥料与电力为主。三是经济价值。我们不仅要注重整个性和重要性的原则,更要注意经济价值的原则,这也就是说,要能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成果。同时,要在短期内有产生经济价值的可能。四是保守的估计。本计划对于增产的数量,建设的进度以及节省或增加外汇数额的估计,均采取保守的态度,力求低估,不敢高估。因为成果超过我们的估计,那是很好的;假如成果不能达到我们的估计,反要增加很多困难。[43]

陈诚还在一次向国民党中央委员和中央工作人员讲话时,要求大家在贯彻执行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时,要提倡勤俭和实践。他形象地比喻说:“当前我们的处境,一如农人春耕时期,必须紧缩裤带,辛勤耕耘,然后才有秋收冬藏,所以全国上下必须厉行节约,实践克难,做到人人以奢侈为可耻,以浪费为罪恶……我们要重实践,尚力行,对于应该做与可能做的事,必须迅速确实地去做,不可空谈理论,浪费时间。”

当陈诚主持制定和实施的第一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进行到第二年时,他因为当选为“副总统”而辞去“行政院长”职务。这期四年计划实施的大部分时间,便由他的继任俞鸿钧负责主持。虽然如此,陈诚作为蒋介石的副手,对于关系台湾命运的四年计划之执行,仍然具有巨大的影响。

到1956年,第一期四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基本实现或接近完成,工农业生产都有了大幅增长。

工交方面:工业的实际投资额为33.2亿元,只占计划额的73.5%;但工业平均年增长率达11.7%,超过了11.1%的原定指标。在25个项目中,有9项超额完成了指标,16项未完成计划指标。有些项目,虽未完成指标,但甚为接近,如发电量完成75.8亿度,占原计划的96.7%;煤完成939.9万吨,占92.2%;毛纱完成63.17亿磅,占96.9%。也有些项目完成较差,如硫化铁生产109500吨,只占计划数的75.6%;人造纤维、塑胶和汽车轮胎的增产计划,则未能投产。交通运输的实际投资额为9.77亿元,为计划额的105.9%。铁路客货运、公路客运,都完成了计划指标,仅水运货物的装卸量未能完成。

农业方面:4年中实际投资22.9亿元,为计划额的97.2%;年均增长达6.2%,比原计划年均增产4.8%的指标,几乎提高了30%。在21个农业项目中,有15个项目达到或超过了计划指相当规模;没有达到计划指标的6个项目,其完成数额基本也在90%以上。

到1958年7月陈诚再度出任“行政院长”时,台湾的第二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已经实施到第二个年头。

第二期四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开发资源,增加农业生产,加速发展工矿业,扩展出口贸易,以提高国民所得,增加人民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从而加强经济作战能力。”本期计划为第一期计划的继续和扩大,属同一目的的更高阶段。4年中计划总投资180亿元新台币,其中含工业99.2亿元,交通运输24.7亿元,农业56.3亿元;计划工业年均增长率12.2%,农业4.5%,减少国际收支逆差5900万美元。

陈诚接手主持第二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后,遭遇到1959年8月台湾中南部水灾的打击。

1959年8月的特大水灾刚刚过去4个月,道路、桥梁、农舍都还在修复之中。尽管如此,陈诚在这年年底,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决心成倍地增加投资,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陈诚决定,在“行政院美援运用委员会”中,设立“工业发展投资研究小组”,负责联系和协调各机关促进投资的工作,并对工业环境的改善和一般投资事项,作政策上的研究和建议。他开始把主要注意力移向工业。他规定,“工业发展投资研究小组”的任务是:作为与投资有关的各级“政府”机构的联络中心,汇集并调和各方意见;作为沟通投资人、民间生产事业与有关“政府”机构间的机构,研究与投资有关的各种因素,经常注意实际发展,并向“政府”和投资人双方供给情报,提供建议;从事对投资人服务,协助投资人进行投资活动。陈诚提出,当前要改善投资环境,需要三个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他说:

一是政府方面。要节省开支,集中力量于建设事业;简化行政手续,便利私人投资;调整赋税,鼓励储蓄和投资;将部分公营事业适当转变为民营事业;修改有关经济法令、规章制度。

二是政府和民间两方面。要共同努力开拓国外市场,在国际间建立商业信用;吸收最新技术与管理知识,培植技术、管理、推销人才;争取国外资金与技术合作,加强对投资人的服务及供给必须的资料。

三是民间方面。要恢复固有的刻苦、节俭习惯,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振奋企业精神,创办新的事业;遵守商业道德,从事公平竞争;健全本身事业,改进品质,减低成本;健全同业组织,互相合作;遵守政府法令,与政府相配合。[44]

1960年3月,陈诚正式推出他主持拟定的《加速经济发展19项措施》。他不再安于每4年一期的经济建设计划,而要在此基础上,再赋予经济发展以一个新的加速度。“19项措施”中包括了预算、金融、外汇与贸易等各方面大胆的改革措施。该措施主要内容为:

(1)鼓励储蓄,节约消费;

(2)建立资本市场;

(3)改善民间投资环境;

(4)扶助民营企业;

(5)在外汇、税收、贷款、资金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优惠;

(6)修订投资设厂用地、出入境手续及企业经营有关“法令”,废除旧有阻碍经济发展条文;

(7)充分利用公营事业及军事生产单位现有设备;

(8)对公用事业费谋求合理标准;

(9)执行精兵政策,推行军官退役制度,“国防”费用维持目前水平;

(10)改善税制与税务行政,建立以直接税为主的税制,公平负担;

(11)改进预算,推行绩效考核制度;

(12)军政事业取消一切变相津贴;

(13)调整公务人员薪金,取消一切暗补,采行单一薪金制,实行退休制度;

(14)加强军费支出稽核;

(15)建立“中央银行”制度,将目前台银代理的“中央银行”业务与普通银行业务严格区分;

(16)所有办理存入款的机构,一律纳入银行系统,受代理“中行”的台银控制;

(17)严格划分银行业务,接受“财政部”监督,避免将短期资金留作长期之用;

(18)建立单一汇率制度,放宽贸易管制;

(19)扩大出口,简化手续,加强对外业务接触。[45]

陈诚宣称:实行经济改革计划的首要措施,是“改善投资环境,积累建设资金”;而上述19点措施,正是围绕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实行的大胆革新。他还主张,发展工业,必须抓好粮食、电力与外汇这三个环节,要“配合粮食生产计划,扩建肥料工业与水利建设;扩充电力建设,以发展工业之基础;增加外销产品的生产,以争取外汇;增加省内必需品生产,以节省外汇”。

第二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在陈诚及其前任“行政院长”俞鸿钧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取得了成功。4年中,各业总投资为190.2亿元,其中工业为102.7亿元,交通运输37.7亿元,农业为49.8亿元。除农业外,各种实际投资均超过了计划的规定。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2%,基本实现了计划的规定;农业年均增长5.3%,超过了4.5%的指标;“国民生产”毛额年均增长7.5%,与计划指标持平。总的说来,农业生产计划完成得比工业好,小麦产量达16.5万吨,超过计划指标49.8%;大豆产量为17.2万吨,超额19.3%;重点产品稻米也达750.1万吨,实现了计划指标的95%。

继1960年完成第二期四年计划之后,陈诚又主持制订了1961年至1964年的第三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由于原来具体研制四年计划的“经安会”于1958年8月撤销,故第三期计划即由“行政院”、“经济部”与“交通部”分别承担,最终由“经济部”汇总。1958年11月,“经济部”专门设立了“农业及工矿计划联系组”,吸收原“经安会”第4组和工业委员会的部分工作人员,继续进行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计划的制订工作。“交通部”也于1960年9月专门设立了“运输计划联系组”,负责交通部门计划的制订工作。

第三期四年计划的目标,在于改善环境,提高生产能力,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扩展对外贸易,减少对美援的依赖程度,逐步建立新的社会经济结构。整个计划共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社会建设、石门水库建设、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6个部门。计划经济年均增长率为8%,农业年均增长5.4%,工业为12.1%;“国民生产”毛额与“国民收入”均增长36%,按复利计算,年均增长为8%。计划4年总投资500亿元,其中农业83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16.6%;工业229亿元,占45.8%;交通运输66亿元,占13.1%;社会建设25亿元,占5.1%;石门水库18亿元,占3.7%;其他79亿元,占15.7%。

陈诚由于健康的原因,没有能把第三期四年计划执行完成,于1963年12月辞“行政院长”职;执行经济建设计划的重任,亦同时交给了他的继任严家淦。

第三期四年计划,在陈诚与严家淦两任“行政院长”的主持下,其执行情况,大大好于前两期,各项关键性的指标均已达到,不少指标远远超出。4年中,实际总投资595.7亿元,超过计划指标的19.1%;“国民生产”毛额增长了44%,平均每年增长9.5%;均超过了计划指标。农业方面,年均增长率为6.3%,超过计划指标20%;稻米产量达848.5万吨,为计划指标的98.8%;香蕉达66.5万吨,超过计划指标33.1%;渔产量达136.7万吨,为计划指标的116.3%。但也有些农产品产量较低,如小麦只完成12.5万吨,仅为计划指标的38.8%,比第二期四年计划的实际产量还降低了24%。工业方面,年均增长率为14.9%,超过计划指标23%;煤产量达1871.3万吨,为计划指标的105.1%;硫化铁产量18.7万吨,完成95.6%;水泥产量798.1万吨,完成107.1%;发电量为197万度,完成94.3%。到1963年,工业净产额在工农业总额中,第一次超过农业,达到51.29%。4年中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大大超过了原订的计划指标。出口值为12.73亿美元,达计划指标的138.4%;进口值为13.99亿美元,为计划指标的111.2%。

1964年10月,陈诚以带疾之躯,出席台湾1964年经济建设成果展览会的开幕典礼,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的公开演讲。陈诚讲了4点简明扼要的意见,他说:

一、勿以当前经济进步而自满;二、检讨我们自己的经济,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三、今后经济作战应多了解国际环境;四、今天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很大缺点,即少数工商界不求进步。

陈诚在他的晚年,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长达12年的三期四年经济建设计划实施过程中,他亲自主持制定了两期四年计划和一项临时性的“19项措施”,程度不等地主持了各期四年计划的实施。

无可讳言,陈诚致力发展的台湾经济,属资本主义类型,它无法摆脱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所固有一切矛盾和弊病;其目的,则是为了巩固台湾当局的统治,“反攻复国”。但是,对台湾岛的经济开发,属于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共同事业,这一经济基础,在实现祖国统一前后,都可直接、间接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服务。同时,陈诚关于重视资金积累、重视技术、讲求效率和速度等经济建设思想,也有可资借鉴和可取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